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27新闻传播理论与新闻传播史基础之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默多克报团

【答案】默多克报团形成于1902年,是澳大利亚最早的报团,也是世界著名的报团。由鲁泊特·默多克的父亲老默多克开创。1923年,老默多克创办《阿德莱德新闻报》,此后报团发展缓慢。1953年,老默多克去世,鲁拍特·默多克接管报团,报团才开始取得飞速发展。1956年,收购《星期日时报》和《新思想》杂志; 1964年,在首都堪培拉创办澳大利亚首家全国性报纸《澳大利亚人报》; 1960年,他买下《每日镜报》和《星期日镜报》。这时,默多克报团才成为澳大利亚第三位的报团。1974年,默多克将镜报和电讯报合并为《每日电讯镜报》,默多克报团的地位有所加强。1987年,默多克一举买下先驱与时代周刊公司的主要股份,于是报团一跃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媒介集团,控制着全澳近七成的报刊。

2. 刻板印象

【答案】刻板印象是李普曼在他的代表作《舆论》中提出的概念,又称刻板成见,这个概念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这种观念或印象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版印象可以为人们判断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个人有个人的刻板印象,一个社会也有其社会成员广泛接受的通行的刻板印象,因此,它也是社会控制的一种手段。

3. 《人民之友报》

【答案】法国大革命时期最杰出的报纸之一,由马拉创刊于1789年9月12日。该报代表了中下阶层民众的利益,主张消灭封建制度,将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马拉为此深受当局的迫害。1792年9月,改名为《革命日报》。人民之友报从一开始就以一份激烈论战的报纸、革命派的一个宣传工具的身份登上大革命的政治舞台。马拉为它指定了三重功能:揭发反革命、教育人民以培养公民和革命者、推动人民进行革命。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主要喉舌,是法国大革命中最有影响的报纸。

4. news-letter

【答案】news-letter 即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它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是最早的民间“报纸”。早在公元前500年,古罗马就开始有新闻信,直至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由于国家幅员辽阔,无论是官方还是私人,都要靠新闻信保

持联系。官方的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私人的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

5. 德国新闻社

【答案】德国新闻社是1949年9月1日在英、美、法占领区的三个通讯社基础上成立的股份公司性质的通讯社,简称德新社,是联邦德国最大的通讯社。为了避免财力雄厚的成员控制通讯社,该社规定,任何一个出版商或出版集团所占股份不得超过1%, 所有电台股份综合不得超过10%。德新社的业务部门有国内新闻部、国际新闻部和新闻图片部,它的新闻、特稿和图片订户有国内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和一千多家报纸,国外的一百多家通讯社、广播组织和报社。

6. 《共和国报》

【答案】《共和国报》是1953年由英国东方出版公司在开罗创办的阿文日报。1961年改组为社会主义联盟机关报,反映政府观点,前总统萨达特曾任总编,由解放出版社在开罗出版,每天出对开十多张,发行30-44万份。

7. 知识沟

【答案】“知沟”理论是关于信息社会中大众传播与社会阶层化问题的理论,由美国学者蒂奇诺等人于1970年提出。这一理论假说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知沟”理论提出了信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两极分化问题。

8. “炉边谈话”(FiresideChatsofFranklinD.Roosevelt )

【答案】“炉边谈话”(FiresideChatsofFranklinD.Roosevelt )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群众的广播方式。1933年3月12日即罗斯福就职总统后的第一周的最后一天,他在白宫外宾接待室的壁炉前接受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共同广播公司的录音采访,工作人员在壁炉旁装置扩一音器。总统说,希望这次讲话亲切些,免去官场那一套排场,就像坐在自己的家里,双方随意交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华盛顿办事处主任哈里·布彻便随口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叫‘炉边谈话’好了。”于是就此定名。此后,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罗斯福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在罗斯福上任后雷厉风行地推动第一次新政时,这种方法的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

二、简答题

9. 谈谈你对“新闻真实的有限性”的理解。

【答案】绝对真实难以实现。新闻的真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新闻的真实性具有有限性。主要表现在这样几点:

(1)新闻真实是新闻传播范围内的真实。新闻真实是指新闻报道的真实,并不包括新闻媒介上其他信息的真实问题。在一般事实与新闻事实的关系上,一般事实是全体,新闻事实是部分,

而且是很小的一部分。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新闻真实只能是关于新闻事实的真实,新闻报道的真实只能是新闻传播范围内的真实。新闻传播只是人类认识、反映事实世界的一种手段,利用这种手段把握到的真实,只能是“新闻世界的真实”。

(2)新闻真实是一定新闻传播价值取向下的真实。新闻传播必然要受到传播主体新闻价值追求的影响,传播内容、方式都是在传播价值取向下的选择,这就决定了新闻真实必然要受到价值取向的制约。

(3)新闻真实是传播者认知限度内的真实。传播者认识新闻事实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新闻真实实现的有限性和相对性。“仅仅讲出真相,这容易得多,而要是讲出全部真相,这要困难得多。”

(4)新闻认识必须是及时、迅速的反映。快,就容易看“走眼’,,难免失实。新闻事实的多样性、复杂性、变动性等特征,即使在传播者己有分工的情况下,仍然要求传播者既要成为“杂家”,又要成为“专家”,而这实在是太难了,难就容易出错。

(5)新闻真实是环境因素影响下的真实。构成新闻传收环境中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因素,都会以各种方式影响到新闻真实的范围和程度。

10.简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传播新秩序”问题上的理论分歧。

【答案】为了实现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理想,发展中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以加强政府对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控制。这引起发达国家的强烈指责。在他们看来,现有的世界新闻传播秩序并不像发展中国家所批评的那样不平衡、不公正。发达国家指责发展中国家的措施直接威胁到了“新闻自由”的基本原则,是对基本人权的侵犯,并且严重控制和危害了世界新闻信息的自由流通。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理论分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关于自由与责任的认识

发展中国家普遍公开拥护新闻自由的基本原则,但同时主张自由必须以责任、义务为条件。它们反对发达国家所持的新闻自由毫无限制的观点,反对片面强调新闻自由的绝对性。在发展中国家看来,所谓绝对的不受限制的自由,只是西方保护其既得利益的一种道德屏障; 坚持绝对的新闻自由,实际上意味着容忍发达国家新闻机构对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和文化传统肆意地损害。

发展中国家关于自由与责任的认识,就其内容实质而言,与西方新闻理论界流行的社会责任理论颇为吻合。社会责任理论一个基本的理论前提便是自由必须伴随着责仟,新闻工具一方面享有独立自由,另一方面应对社会承担一定的道德义务。只有以这种责任和义务作为新闻业务的基础,新闻自由才会有益于社会,反之,如果新闻媒介不承担责任,政府就有必要加以干涉。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并没有坚持在国内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责任理论的基本原则。美国新闻学教授赫伯特·席勒说“言论自由可以解释为美国的新闻工具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消息不受:

约束。”实际上就是在国际新闻传播上,新闻自由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不接受任何外来干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