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27新闻传播理论与新闻传播史基础之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人民论坛报》
【答案】《人民论坛报》是原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1948年12月16日在华沙创刊。是波兰工人党和社会党(左翼)合并为波兰统一工人党后,在两党的机关报,即《人民之声报》和《工人报》合并的基础上建立的。日报,每周出版6次,星期日及大的节日休刊,每天10版。发行曾达97万份。该报是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喉舌,在战后波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1990年波兰统一工人党分裂和易名后,该报改称《论坛报》,并成为波兰社会民主党的机关报。
2. 《社会民主党人报》(1879年)
【答案】《社会民主党人报》是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机关报,被誉为德国党的旗帜,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直接参与和支持下,于1879年9月28日创刊。这是一份周报,先在瑞士苏黎世出版,1888年10月迁至伦敦出版,1890年9月27日停刊,共出版12年。《非常法》施行期间,该报通过“红色战地邮局”秘密运回国内,在德国各地广为传阅,发行1.1万份,成为德国党曾经拥有过的最好的报纸。
3. 《俄国财富》
【答案】《俄国财富》是19世纪90年代俄国民粹主义繁荣时期民粹派宣传其主张的重要讲坛。该杂志是科学、文学和政治旬刊,1876年在莫斯科出版,同年迁至彼得堡,创刊之初刊登了许多研究经济问题的文章。俄国民粹派的代表人物米海伊洛夫斯基于1894年至1904年任主编。80年代以后,米海伊洛夫斯基逐渐由革命民粹主义者蜕变为自由民粹主义者,《俄国财富》也随之成为自由民粹派的机关报。从90年代起,该刊登载了一系列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污蔑革命群众运动。1905-1907年革命后,《俄国财富》改变了编辑方针,政治上保持中立,1918年停刊。
4. 法新社
【答案】法新社全称法国新闻社,是在哈瓦斯社原有社址、设备和人员的基础上于1944年9月建立的。当时为官方通讯社,1957年改为独立的公共企业,完全按商业法经营,但财政赤字由政府各部门分担,仍具有半官方性质。该社业务机构分为新闻部、总务部和技术部,在国内26个地区设有分社,在165个国家派驻记者。经费主要来源包括政府补贴性订费,报刊、电台、电视台订费和私营机构、企业订费。法新社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进行信息技术革命,80年代进
一步拓展服务领域,1991年同英国金融时报集团联合推出英语经济信息专线,打破了路透社独占伦敦市场的局面。
5. 《法兰西西部报》
【答案】《法兰西西部报》是法国最大的地方报,其前身是1898年创办的《西部闪电报》,1944年后改用现名,总部设在莱纳,发行范围包括以布列塔尼省为中心、法国西部二个经济大区的12个省。1997年销数为78.69万份,它有40个地方版。该报最大特点是刊登大量地方新闻,辟有农业、海运等地方经济的专栏、专版。
6. 塔斯社
【答案】塔斯社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电讯社”的简称,1925年7月10日正式成立,是苏联的官方通讯社和中央新闻机构。其职责是向全苏联和国外发布有关苏联和外国的政治、经济、贸易以及其他一切能够引起共同注意的消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塔斯社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通讯社。苏联解体后,塔斯社得以保留。1992年初叶利钦命令塔斯社与俄罗斯新闻社联合组成俄罗斯通讯社,简称俄通社。为了保住塔斯社作为世界性通讯社的地位,俄通社仍然保留着塔斯社原有的名称,并以“俄通社一塔斯社”的电头发稿。1993年年底叶利钦发布命令,把俄通社一塔斯社作为国家通讯社,直属政府领导。1994年叶利钦又将俄罗斯新闻社独立出来,重新获得国家通讯社的资格,地位与俄通社一塔斯社相同。
7. 《开普敦公报和非洲广知报》
【答案】《开普敦公报和非洲广知报》是南非、也是非洲大陆最早的报纸,周刊,1795年由英国殖民者发行,用英文和荷兰文刊登新闻。该报传播范围很小。
8. 新闻框架
【答案】20世纪80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并由此诞生了“新闻框架”(newsframe )的学术概念。
新闻框架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定原则(或准则),这些原则来自于新闻媒体的立场、编辑方针以及与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同时又受到新闻活动的特殊规律(如新闻价值规律)的制约,它们规定着一家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基本态度和本质判断。
在新闻报道中,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一般而言,新闻事件大都具有复杂的多种属性,由于时效性和新闻文本特性的要求,新闻记者不可能在一篇报道中事无巨细地罗列这些属性,而只能抓住事件的若干主要属性,并把它纳入到一定的框架之中(即所谓“打包,’)。
二、简答题
9. "NewWorldInformation&CommunicationOrder”运动为什么沉寂?
【答案】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发展中国家以不结盟运动为主体,以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为阵地,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NewWorldInformation&CommunicationOrder)运动。这一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展开的文化与传播之争,属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内容。
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著名的研究报告《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交流与社会今天和明天》。这份报告以大量事实材料论证世界新闻传播的确存在着不均衡、不平等的状况,支持建立新闻传播新秩序。这一报告的问世,标志着“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运动达到高潮。
此后,“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运动逐渐沉寂,其原因在于:
(1)《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交流与社会今天和明天》中的诉求更多地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带有更多的理想色彩,在一个讲求实力与实利的世界实在难以落实。
(2)随着全球化加快,新一轮信息霸权以史强劲的势头在新自由主义的旗号下卷土重来。国际传播研究的批判学者阿芒·马特拉在总结“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运动时,曾经列举了三条受挫的原因,其中第一条就是里根新自由主义的抵制,因为它试图加强“信息自由流动”的规则。
(3)1985年,美国与英国先后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使该组织面临空前的财政困难; 加之苏东剧变以及冷战的结束,这场文化与传播之争也就渐渐归于沉寂。
10.介绍南非、尼日利亚、加纳通讯社的发展情况。
【答案】南非、尼日利亚、加纳通讯社的发展情况如下:
(1)路透南非新闻社
1912年由路透社创办的南非新闻联合社,当时叫路透南非新闻社,为南部非洲提供新闻。1938年改为现名,是非洲第一个国家通讯社。而今合众国际社、法新社、路透社、美联社等大型通讯社都在南非设立办事处,进行新闻交换活动。
(2)尼日利亚通讯社(NewsAgencyofNigeria ,简称NAN )o
于1977年3月开始筹建,正式成立于1978年10月,是尼日利亚官方通讯社。该社目前分上、下午两次播发新闻稿,以国内新闻为主,国际新闻靠外电,设有特稿部。在国内21个州和新首都阿布贾都都设有分社,在国外内罗毕、伦敦、纽约、华盛顿、新德里、莫斯科等地设有分社。同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新华社、塔斯社等订有新闻交换协定。
(3)加纳通讯社(GhanaNewsAgency ,简称GNA )。
成立于1957年3月5日,是加纳官方通讯社。主要向全国新闻单位、政府部门、外国使馆和私人订户提供国内和国外消息。在国内各区设有分社和支社,国外的常驻记者很少。国际新闻主要来源于路透社和法新社,也抄收美联社、阿尔及利亚新闻社、古巴拉丁美洲通讯社、新华社的新闻,并同世界各大通讯社定有交换新闻的协定。
11.二战时期,日本政府对报纸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从30年代起,日本报业便受到越来越严格的控制,逐步被军国主义势力所左右,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二战时期,政府更是将报业纳人“战时体制”,使它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宣传工具。战时日本政府对报纸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