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这个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靠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人才培养靠的是教育,我们目前“应试教育”已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已严重束了教育的发展,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具有战略意义,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化学素质教育实施多年,但现状并不乐观,仍存在着严重的应试倾向,究其原因,主要问题在于直接引导素质教育目标的学业评价机制改革严重滞后。 学业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其功能很多,主要有定向、鉴定和选拔、诊断、调节、激励以及发展的功能,所谓定向功能,是指评价以教育目标为准绳,指导着教育向目标指引的方向发展。一切评价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标准上的,不同的标准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评价结果。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对学生双基的培养,评价也以双基的掌握为标准,而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评价也应以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标准,而现行的评价机制仍采用单一纸笔测试方式,内容偏重对学生知识的测评。评价注重终结性测评而忽视形成性评价,缺乏与素质教育目标一致的评价机制,导致素质教育实施步履艰难。 有关素质教育学业评价机制的研究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但由于起步较晚,相对于素质教育改革其他领域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比较滞后,大多数研究还局限与理论研究阶段,尤其是有关化学学科评价机制的研究,不仅数量少,而且由于缺乏合适的目标体系及可操作的评价方法,还未见到有这方面的实践研究。 本课题主要是针对素质教育的目标及实施现状,并结合国内外改革的经验和教训,研究素质教育的化学学业目标体系及评价机制,并通过具体实践检验了该方案的实际效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可推广的理论及实践经验。 本文分为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两大部分。 理论研究部分主要分析了化学学业评价的功能;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目标及评价机制现状;提出了关于素质教育评价的一些改进建议,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综合评价的评价量表,首次给出了各指标的权重,并具体阐述了各指标的具体测评方法,最后形成了一个综合评价方案。 实验研究部分主要根据理论研究提出的评价方案及具体测评方法,通过两个月的教学实践获取了前、后测试的一系列数据,运用教育统计方法分析了该评价方案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实际效果并得出了以下结论:(1)通过该综合评价方案,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情感领域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的重组,提高了认知同化、顺应的质量;(2) 通过该评价方案,充分发挥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提高了学习热情和兴趣及创造欲,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3)通过该评价方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减弱了学生的应试压力,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保障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施。 最后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文还提出了一些建议: 配合素质教育应加大高考、中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力度。 建议中考、高考及学期统一测评中加入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考察。 建议各学科应同时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实施素质教育学业评价方案,给中学素质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建议制定与素质教育学业评价方案相适应的素质教育教师评价方案。 配合素质教育中学业评价机制改革,课程设置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本文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在于:1 在国内首次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化学学科素质教育评价机制 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 开创了化学学科素质教育学业评价机制实验研究的先例,运用教育统计理论分析评价教育实验效果,其结果将会对化学教学理论的改革开辟一条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