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27传播学理论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目录

2018年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27传播学理论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27传播学理论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核心题库(二) . 21 2018年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27传播学理论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核心题库(三) . 46 2018年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27传播学理论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核心题库(四) . 70 2018年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27传播学理论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核心题库(五) . 94

一、概念题

1. 《晋绥日报》

【答案】《晋绥日报》的前身是1940年9月成立的中共晋西区党委机关报《抗战日报》,1942年8月后改为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1946年7月1日改名为《晋绥日报》。1949年5月1日终刊。该报重视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揭露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1947年曾开展反“客里空”运动,公开揭露和检讨本报不真实的新闻以及右倾错误。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在兴县察家崖接见报社编辑人员,发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阐述报纸与新闻事业在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述了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报纸风格。

2. 媒介融合

【答案】媒介融合是指随着传播技术(卫星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这些技术在报业、广电、通信领域的全方位渗透与应用,使得媒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同时,新媒体层出不穷,媒介终端可实现的功能逐步强大。

3. 复合型传媒人才

【答案】复合型传媒人才,是指不仅在新闻专业技能方面‘专多能,有丰富的经验,还应具备较高水平的传输技能; 在知识结构上不仅有对人文社会科学的融会,而且还有一定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

4. 中央通讯社

【答案】中央通讯社是中华民国的国家通讯社,简称“中央社’' , 1924年成立于广州,1927年5月迁南京,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管。1932年5月,国民党中央任命萧同兹为社长。“中央社”实行“工作专业化”、“业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的方针,在各大城市和省会城市设立分社或通讯员办事处,基本上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通讯网,垄断了国内新闻来源。它还“收回”了外国通讯社在华的直接发稿权,同路透社、美联社、哈瓦斯社等外国通讯社签订了交换新闻合同,从而垄断了国际新闻来源。

1944年,中央社随国民党迁至台北。主要业务是向台湾地区及世界各地的新闻机构提供新闻和新闻图片,向台湾各新闻机构及有关部门供应西方主要通讯社的英文电讯,向台湾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提供经济新闻及海外商情等。

5. 澳门广播电视公司

【答案】澳门广播电视公司简称“澳广视”,1982年由澳门广播电台改组而成,分为中文台和葡文台两部分。1984年5月13日,该公司筹建的电视台正式开播,从而结束了澳门没有电视台的历史。创建之初每周只播40小时,覆盖面仅及本地。由于收视率太低,难以拉到广告,开办之初就亏损一千多万澳元。经过四年多的经营,“澳广视”接收私人股份,转为私营公司,政府拥有50.5%的股份,同时延长播放时间,推出新鲜节目,直播大型活动等。但至今尚未扭转亏损局面。

6. 《每日译报》

【答案】《每日译报》是上海孤岛时期,共产党在上海租界创办的一份以翻译为主的抗日报纸,1938年1月21日创刊,其前身是《译报》。该报聘请英国商人担任发行人兼总编、经理,但实际负责编务的是中共上海市文化工作委员会负责人梅益等人。《每日译报》初为吐开小型日报,内容与《译报》基本相同,后改革版面、充实内容,除刊登外报译文外,还刊登自己采编的新闻。((每日译报》常刊登中共中央的文件和负责人的文章、讲话,还采用“特讯”、“专电”等形式报道有关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消息,反映抗战前线的战况。1939年5月18日,上海租界当局以《每日译报》所刊文字与维持租界安定有所抵触为借口,迫令其停刊两周。与此同时,日伪组织收买了该报发行人,致使《每日译报》在停刊期满后无法复刊。

7. “广学会”

【答案】“广学会”是基督教在华最大的出版机构,成立于1887年11月。最初名为“同文书会”,1894年改为广学会。该会创办人为英国长老会传教士韦廉臣。广学会成立初期决定恢复《万国公报》,并将其作为机关刊物。复刊后的《万国公报》一方面着力介绍西方文明; 另一方面非常注重评论中国时政,大谈变法改良,以实现广学会图谋开放中国人的思想、干预中国时政的办会宗旨。

8. “拒检运动”

【答案】“拒检运动”是国统区新闻界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一场斗争。1945年8月7日,重庆国讯书店在其他进步出版机构的支持下,不送国民党当局审查而自行出版了黄炎培撰写的《延安归来》一书,揭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不久,重庆16家杂志社联合发表声明,宣布不再送检。这一行动得到重庆各界人士的支持,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重庆杂志界联谊会声明所属33家杂志社一致拒检。“拒检”运动的蓬勃兴起,成为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拒检,,运动的冲击下,9月22日,国民党中央第10次常会通过了废止新闻出版检查制度的决定与办法。国统区新闻文化界为之奋斗多年的取消新闻出版检查制度的斗争,终于获得了巨大的胜利。

9. 新生事件

【答案】新生事件是十年内战时期,国民党为限制报刊言论自由而制造的一起事件。1935年,

上海《新生》周刊发表易水的杂文《闲话皇帝》,说到日本天皇是个生物学家,做皇帝是为了统治需要,否则他在生物上会有更多的成就。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借口此文“侮辱天皇,妨害邦交”,要求国民党政府查处。国民党政府当即查封《新生》周刊社,判处主编杜重远徒刑一年零两个月。国民党中央还电令其各级党部及新闻出版界,加紧查禁抗日言论,取缔抗日运动。这就是中日反动派合伙制造的“新生事件”。

10.《澳门日报》

【答案】1958年8月15日在澳门创刊,后发展为澳门地区最大的报纸。该报重要消息大多采用新华社等通讯社的电讯稿,集新闻性、生活性、服务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二、简答题

11.简述战时沦陷区新闻事业的状况。

【答案】战时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沦陷区新闻事业遭到了空前的大劫难。

(1)报纸

①伪满的报纸,据统计,1940年7月时仅剩39种报纸,绝大多数由日本人直接主办。1942年后,根据1941年伪满颁布的《新闻社法》的规定,伪满当局实行新闻社新体制,建立起由伪满当局直接控制的中文的康德新闻、日文的满洲日日新闻和满洲新闻三大新闻社。

②在华北地区,北平、天津是日伪新闻事业比较集中的两个城市。在北平,日伪报纸主要有《新民报》、《实报》、《晨报》、《华北日报》、《华北新报》等; 在天津,日伪报纸主要有《庸报》、《东亚晨报》、《救国日报》、《新天津报》等。

③在华中地区,上海、南京是日伪新闻事业的中心。在上海,日伪报纸主要有《新申报》、《中华日报》、《平报》、《国民新闻》、《新中国报》等; 在南京,日伪报纸主要有《民国日报》、《新南京报》、《南京晚报》、《中报》等。

(2)通讯社

在沦陷区,日伪为了控制新闻来源,还创办了不少的通讯社。

①抗战时期,日本同盟社的华文部几乎成为沦陷区敌伪报纸唯一的新闻来源。汪精卫投敌之后,该部又改成汪伪组织的“中华通讯社”。

②1940年3月30日,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伪宣传部为谋“宣传国策,统一全国新闻通讯事业”,于是年5月1日将汪伪组织在上海设立的“中华通讯社”和原“维新政府”所属的“中华联合通讯社”合并为“中华电讯社”,作为全国新闻通讯事业的最高统制机关,隶属于伪宣传部之下。“中华电讯社”除在南京设立总社外,还先后在东京、香港、上海、广州、武汉、杭州等地设立分社。该社理事长由汪伪政府宣传部长林柏生兼任。

(3)广播电台

日伪在沦陷区建立的广播电台大约有50-60座。

①在东北地区,早在1925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就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了大连广播电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