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社会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个体在成败归因中 ,,,.往往成功时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倾向于外归因此种现象称之为( )。

A. 社会视角的影响

B. 竞争条件下的特殊归因

C. 自我价值保护

D. 动机性归因误差

【答案】C

【解析】自我价值保护指个体为了保持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即个体在归因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即归因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

2. 哪位学者研究了群体思维和群体决策?( )

A. 威廉•麦奎尔

B. 达里尔•拜姆

C. 欧文•詹尼斯

D. 穆扎菲•谢里夫

【答案】C

【解析】A 选项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其认知相符的理论引发了后来菲斯丁格和海德的态度理论。B 选项是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过知觉和测量。D 是研究自主运动的心理学家。欧文•詹尼斯研究了群体思维和群体决策。

3. 关于应激的认知理论,最有代表性的是( )。

A. 交互作用模型

B. 认知失调模型

C. 应激记忆模型

D. 资源有限模型

【答案】A

4. 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是( )。

A. 归因

B. 态度

C. 动机

D. 情绪

【答案】B

【解析】A 项,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C 项,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D 项,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5. 社会学习理论大师( )认为,当人们得到他人的第一次奖励之后就会对自己的利他行为进行强化,他们开始自我欣赏自己的这种行为。因此,强化也包含做成一件好事之后的满足感。

A. 斯金纳

B. 班杜拉

C. 洛伦兹

D. 威尔逊

【答案】B

【解析】社会学习理论由班杜拉提出,他认为,利他行为的获得,不仅可以通过直接强化,还可以通过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题干描述的正是一种自我强化的方式。

6. 当学生取得成功或遭遇失败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 )。

A. 能力归因

B. 努力归因

C. 运气归因

D. 任务难度

【答案】B

【解析】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比如将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对于取得的成功,学生会认为是努力造成的,并为追求新的成功,继续付出努力。对于遭遇的失败,学生会认为是努力不够造成的,只要自己多付出努力,一定可以获得成功,从而更积极的接受新的挑战。

7. 高噪音是否产生后效,与个人对噪音的( )有关。

A. 可控性

B. 熟悉度

C. 理解性

D. 改造

【答案】A

【解析】高噪音是否产生后效,与噪音的个人可控性有关。如果不可控,当它消失之后,个体就会继续受到伤害;如果可控,那么就较少或者不会有后效。

8. 库尔特•勒温和其同事在1939年对领导风格的研究中发现( )。

A. 放任型领导所在群体的工作效率最高

B. 民主型领导的群体效率明显比独裁型领导的群体高

C. 独裁型领导的群体相对于民主型更受大家喜爱

D. 独裁型领导造成了相对于民主型领导更多的敌意

【答案】D

9. ( )不是社会化的载体。

A. 家庭

B. 大学

C. 杂志

D. 意识

【答案】D

【解析】个体社会化的载体包括: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参照群体。杂志属于大众传播媒介。

10.从罗特控制点的理论看,主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人们归因倾向属于( )。

A. 内归因

B. 外归因

C. 稳定归因

D. 非稳定归因

【答案】B

【解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强调的是外因在成功中所起的作用,属于外归因。

二、简答题

11.社会化过程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攻击行为?

【答案】攻击行为是指任何试图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一个人在某种情境下是否表现攻击行为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个体愤怒程度、个体表达愤怒的倾向以及个体是否为了他人才表现攻击行为(工具性攻击)。由此,减少攻击行为的方法包括下面几种:

(1)利用惩罚减少攻击行为

惩罚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尤其当涉及攻击的时候。一方面,人们可能会认为对一项攻击行为进行惩罚,能够减少它发生的频率;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既然惩罚本身往往采用攻击形式,那么惩罚者实际上是在对他们想要压制的人示范攻击行为,这将会引发被处罚者的模仿行为。对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