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706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投入产出法
【答案】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内容:
①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综合分析和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分析重要的宏观经济比例关系及产业结构等基本问题;
②制定投入产出表,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去向的一种棋盘式表格;
③构建投入产出模型,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
2. 非官方参与者
【答案】非官方参与者是指除官方决策者之外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包括利益集团、政治党派、大众传媒、思想库和公民个人等,其作为体制外的力量,通过游说官方决策者,施加压力,从而影响公共政策过程。
3. 政策工具
【答案】政策工具又称之为治理工具或政府工具,指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工具。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没有政策工具,便无法实现政府的目标。对于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不论是山公共部门还是私部门,其方式有十种:
(1)政府部门直接提供; (2)委托政府其他部门; (3)契约外包; (4)经营特许权; (5)补助; (6)抵用券; (7)市场供给; (8)志愿服务; (9)自我协助; (10)政府贩售特定服务。政府政策工具的选择,视问题情势、政府主观偏好、资源拥有程度、目标的正确性、对市场的依赖程度、相对成本等综合因素决定。
4. 政策影响
【答案】政策影响是指政策产出所引起的人们在行为和态度方面的实际变化。例如,如果提供给老年人的家庭食品服务数量是政策产出的一个合适的衡量指标的话,那么老年人日平均蛋白质摄入量就是政策影响的一个衡量指标。对政策影响进行监测时,有一点非常重要,即目标群体不必一定是受益者。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或计划影响的个体、群体或组织,而受益者则是指政策影
响对其有益的群体。
二、简答题
5. 何谓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有哪些主要活动?
【答案】(1)绩效管理的内涵
绩效管理是指是指收集绩效信息,进行绩效衡量,设计与执行有效管理,推动绩效不断持续改进的整体活动和过程。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绩效管理是指对公共服务或计划目标进行设定与实现,并对实现结果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
(2)绩效管理的主要活动
绩效管理过程一般包括三个最基本的功能活动:①绩效评估。是指一个组织试图达成某种日标,如何达成以及是否达成日标的系统化过程。绩效评估可以是组织的绩效、计划的绩效和个人的绩效。但对公共部门而言,现在比较重视的是对组织绩效的评估,绩效评估是如何利用追踪与评估组织绩效的过程。
②绩效衡量。为了进行绩效评估,管理者必须设计一套足以衡量组织日标实现的指标系统,也就是衡量组织绩效的标尺,这样才能进行不同机关与不同时期的比较。
③绩效追踪。绩效追踪是指对组织的绩效进行持续性的监测、记录与考核,以作为改进组织绩效的基本依据。
6. 简述公共管理的七个要点。
【答案】著名的公共管理专家胡德(C.Hood )曾归纳了新公共管理的七个要点:
(1)即时的专业管理(hands on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这意味着让公共管理者管理并承担责任。
(2)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explicit standards and measures of performance).
管理的目标必须明确,绩效目标能被确立并加以衡量。
(3)强调产出控制。用项目与绩效预算取代传统的预算,重视实际成果甚于重视程序。
(4)转向部门分权。打破公部门的本位主义,破除单位与单位之间的藩篱,建构网络型组织。
(5)转向竞争机制。引进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成本及提高服务品质。
(6)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
(7)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7. 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是什么?
【答案】(1)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的基本精神
公共管理职业伦理是公共管理责任的内在约束机制,其基本精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供公共福利。所有职业的公共组织都不是为谋求自己的利益而工作的。它们的存在具有崇高的社会、社群或全球的目的。公共组织的行为不能损害普遍的人类价值,而应促进这些价值。这包括:满足公民合法和合理的需要; 促进公共利益; 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避免或尽量避免其行为
给公民造成的损害; 使人民能够享受到公共服务带来的好处。
②忠实地执行法律。公共管理者应该崇尚宪法; 尊重立法部门制定的法律; 接受政府的限制; 遵守行政的规定; 追求正义和公正。公共管理者应该成为宪法和法律尊严的捍卫者,宪法和法律价值的体现者,法律的忠实执行者。公共管理者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重,是因为人们相信他们尊重法律,如果公共管理者执法犯法,那又怎能期望普通公民遵纪守法。
③承担公共责任。具体而言,公共责任要求:公共管理要成为公共利益的保护者,公民财产和公共财产的保护神,要像对待自己私人事务那样精心对待公共的事务; 公共管理行为要尽可能的公开和透明; 公共管理者有义务了解政府政策、法律的意图,并有义务向公民解释报告和宣传; 公共管理者要诚实信用,要致力于建立公民与政府的信任关系,而不能说谎、欺骗、愚弄公民; 公共管理者要回应公民的需求。④为社会树立典范。公共管理职业之所以是公共的,是因为它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公民的关注,公共管理者是一个公众人物,其言行对社会起着示范的作用。在私人生活领域可以接受的行为可能是公共领域所不能容忍的行为。政府如果要想改变公民的行为,它本身就必须通过实践为公众树立榜样:公共管理者要为公众树立一个追求崇高理想,具有各种美德,具有人情和人性,节俭等特征的道德人格。
⑤追求专业的草越。公共管理是一门职业,公共管理者便应该成为出色的职业工作者,追求职业的草越,他们要有奉献于公共服务的精神,并将此作为自己毕生的职业,有职业召唤的精神; 他们应该始终不渝地学习,掌握公务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 应该通过研究、试验、创新促进职业艺术的发展。他们应该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能力; 应该采取企业式管理的方式,以更经济、更有效率、更有效能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 他们应该与各种各样有损职业声誉的官僚现象作斗争。总之,要在追求职业卓越的过程中确认自己的价值。
⑥促进民主。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种公共管理的价值,更是一种公共管理的方式。在公共管理领域,民主的公共管理要求公共管理者要改变主仆关系,要将自己视为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仆人; 公共管理者要致力于维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而不是限制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公共管理者在制定政策和决策时要广泛地听取社会大众的声音; 要鼓励、尊重公民的参与,并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创造条件; 公共管理者要反对一切对民主制度造成损害的行为; 要超越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
(2)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的要求
在公共管理领域,保持和提升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一种职业伦理,其实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①政治承诺。如果没有政治承诺的支持,公共管理伦理的倡导便不可能获得成功。政治承诺通常是通过政治言论加以表达,通过政治领导者树立榜样加以证明,通过分配适当的资源加以支持。政治领导者在促进道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首先,作为政治家,他们有义务向其选民负责; 作为立法者,他们掌握着必要的权力实施他们的要求。作为个人或群体,政治领导人可以通过树立良好的道德典范促进伦理的行为,通过自身的榜样消除公众的怀疑和不信任。
②立法框架。立法框架乃是为公共管理者确立道德标准,并强制其实施的法律和规章。在促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