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大学经济学院801经济学综合(含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教材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发展对外贸易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答案】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它由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两部分组成。对外贸易的基本职能是经营进出口业务。一方面,通过出口贸易在世界市场上悄售国内生产的商品,实现商品的价值,促进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通过进口贸易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国内所需要的商品,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需要。
社会主义经济是开放式的经济,必须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贸易,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不仅是有利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发展对外贸易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1)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促进经济增长。
(2)通过对外贸易,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外贸途径,引进先进设备、购买专利技术,同时通过对先进技术设备的掌握,将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学到手。通过引进,可以节省时间,节约资金,加速经济的发展。
(3)通过对外贸易,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积累。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可以扩大交换的范围,增加商品数量,赚取外汇; 促使使用价值多样化,节约社会劳动,增加资本积累。
(4)通过对外贸易,进口国内市场需要的物资,调整国内市场,繁荣国内商业,繁荣国内市场,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
(5)通过对外贸易带动经济发展来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开展。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部门不仅促进国家经济的总体发展,而且可以结合自己的业务,积极参与对外关系的开展,有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 简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答案】资本周转速度是指一定时期内资本周转循环的快慢程度。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生产资本的构成与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
(1)生产资本的构成
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重要因素。固定资
本周转慢,流动资本周转快,固定资本周转一次,流动资本可以周转多次。所以,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的大小以及它们的周转时间的长短,会影响资本运动的速度。总之,生产资本的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的周转时间是不同的,会影响预付资本的总周转c 在资本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固定资本越大,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就越慢; 反之,就越快。生产资本的构成是决定资本周转速度的首要因素。
(2)资本周转时间
资本周转时间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另一重要因素。因为资本周转时间,即资本周转持续时间,也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从大的力一面说,它由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而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本身又有许多组成部分。不同的资本,它们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周转时间是不同的,会影响资本运动速度。具体包括:
①劳动期间,是指一定生产部门为提供一件产品所需要的相互联系的工作日时数。劳动期间的长短,会影响资本周转速度。
②非劳动时间,是生产时间的另一部分。非劳动时间包括劳动过程正常中断的时间即正常停工时间、自然作用时间和生产资料储备时间。要缩短周转时间,加快周转速度,不仅要尽可能缩短劳动时间,而且要尽可能缩短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差距。
③流通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售卖时间。影响流通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有市场供求状况、生产企业距市场的远近,以及交通和信息条件等。为了缩短流通时问,应改变运输条件、加强市场信息搜集、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等。
3.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答案】(1)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联系
①经济发展目标必须以经济增长为物质前提。在社会主义下,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于社会和个人福利的增进以及居民实际生活质量的提高。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既不可能实现结构的优化,也不可能实现居民实际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福利的增进。
②经济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形态等的进步也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增长。
③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和最为基本的一个方面内容。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的速度、增长的平稳程度和结果,而且还包括国民的平均生活质量,如教育水平、健康卫生标准等,以及整个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单纯的经济增长可能会出现“只增长不发展”的现象,即只有经济量的增加而没有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2)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区别
①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的长期增加,即按不变价格水平所测定的充分就业产量的增加。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 )的增加来测度。衡量经济发展比衡量经济增长困难得多。一般认为,经济发展的中心意义是社会和个人的福利的增进,因此表明经济发展至少应该包括五个方一面的指标:基本必需品的总消费量、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识字率、健康水平和就业状况。
②经济增长研究的是发达国家如何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增加的问题,经济发展研究的是发展中国家如何由不发达向发达过渡的问题。经济发展涵盖的范围比经济增长要广,不仅有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还涉及社会制度的改良等一系列的问题。
③经济发展所指的“发展”只是经济生活中并非从外部强加于它的,而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经济发展不是可以从经济方面来加以解释的现象:而经济在其本身中没有发展,是被周围世界中的变化在拖着走。
4. 简述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答案】经济全球化是以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它具体表现为: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金融国际化趋势增强,全球生产经营网络形成,区域经济集团化向纵深发展,世界各国在有关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合作与联系日益加强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发源地,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的是大量的利益,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制定规则而获得好处。当这些国家的政府、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在不同市场上开展活动时,就小会面临规则的冲突及由此产生的小确定性。它们也可以利用在国内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来应对国际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减少交易成本。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贸易获得好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是极不对称的,它们作为不同的市场主体,在进入市场以前的资源享赋差异极大。从这种不对等的实力状况出发,在市场上进行所谓的“公平竞争”,其结果只能是弱肉强食。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国际资本流动获得好处。IMF 作为唯一规范国际资本流动的全球性多边组织,产生之初完全充当了美国对外扩张的工具。20世纪70年代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IMF 又演变为发达国家的代言人。
二、论述题
5. 为什么说劳动力商品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又是它的发展结果?
【答案】劳动力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说明的是劳动力商品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劳动力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结果主要是指劳动力商品产生的原因。
(1)劳动力商品及其特点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的基本要素。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
①劳动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②劳动力所有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才具备。所以说,劳动力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结果。
像任何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