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19心理学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其数值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量表是( )。

A. 命名量表

B. 顺序量表

C. 等距量表

D. 等比量表

【答案】D

【解析】命名量表是测量水平最低的量表,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把事物归类。顺序量表比命名量表水平高,其中的数字不仅指明类别,同时指明类别的大小或含有某种属性的程度。等距量表比顺序量表又进一步,不但有大小关系,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其数值可以相互做加、减运算,但没有绝对的零点,因此不能做乘、除运算。等比量表是最高水平的量表,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所得的数值可以做加、减、乘、除运算。

2. 常模样本中六年级的算术平均分为35分, 某学生得了35分,则该生的算术年级当量是( )。

A. 五年级水平

B. 六年级水平

C. 七年级水平

D. 八年级水平

【答案】B

【解析】年级当量是把学生的测验成绩与各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比较,看他相当于几年级的水平。这种年级量表选择题目与指定分数的方法步骤与年龄量表类似,所不同的是以年级水平代替了年龄水平。

3. 同质性信度( )。

A. 是检验测验内部所有题目的一致性

B. 是用同一测验重复测量的一致性程度

C. 是检验两个测验在内容上的等质性

D. 主要指测验题目的内容和形式,而不论其正、负相关性

【答案】A

【解析】同质性主要代表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当各个测题的得分有较高的正相关

时,不论题目的内容和形式如何,则测验为同质的。相反,即使所有题目看起来好像测量同一特质,但相关很低或为负相关时,则测验为异质的。B 项是重测信度,C 项是复本信度。

4. 测验史上,第一次对个体差异进行测量的人是( )。

A. 比纳

B. 高尔顿

C. 卡特尔

D. 铁钦纳

【答案】B

【解析】高尔顿率先研宄个体差异。他在自己的人类测量实验室内,利用仪器作人类学测量及心理测量。测量项目有身高、体重、肺活量、拉力和握力、扣击的速率、听力、视力、色觉等,以研宄能力的个体差异。

5. 在能力测验中通常反映难度水平的指标,在非能力测验(如人格测验)中,类似的指标称( )。

A. 流畅性

B. 相似性

C. 通俗性

D. 灵活性

【答案】C

【解析】通俗性是指取自相同总体的样本中,能在答案方向上回答该题的人数,是在非能力测验中与难度相类似的指标。

6. 编制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的方法是( )。

A. 综合法

B. 经验效标法

C. 理论推演法

D. 因素分析法

【答案】D

【解析】艾森克人格问卷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精神病研究所艾森克教授编制的,他搜集了大量有关的非认知方面的特征,通过因素分析归纳出三个互相成正交的维度,从而提出决定人格的三个基本因素:内外向性(E )、神经质(N )和精神质(P )。

7. 有一个满分为5分的测验题目,全体被试在此题目上的平均分为3分,则此题目的难度P 是( )。

A.20%

B.40%

C.60%

D.80%

【答案】C

【解析】难度的计算公式为:

8. 在测验理论中,效度被定义为在一组测量中,与测量目标有关的真实方差与( )的比率。

A. 系统误差

B. 误差

C. 随机误差

D. 总方差

【答案】D

【解析】在测验理论中,效度被定义为在一组测量中,与测量目标有关的真实方差(或称有效方差)与总方差的比率,即:,式中代表测量的效度系数,代表有效方差,代表总方差。

9. 下面是某选拔测验中四道选择题的项目分析数据,根据项目筛选的一般要求,最佳的项目是( )。

A.P=0.21, D=0.45

B.P=0.88, D=-0.30

C.P=0.47, D=0.43

D.P=0.62, D=0.15

【答案】A

【解析】在选拔测验中,难度(P[0, 1])最好接近于录取率,理论上,题目的难度接近或等于0.50是比较理想的,此时项目具有最大的鉴别力(D[-l,+1])。鉴别力指数D 在0.4以上,则认为题目很好。

10.下列关于效果量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效果量是不为真的程度

B. 效果量提供了差异大小的信息

C. 效果量是实验处理的效应大小

D. 效果量反映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程度

【答案】A

【解析】效果量是不依赖于样本大小,反映自变量和因变量关联强度的指标,可反映实验处理效应的大小,并提供了差异大小的信息。

二、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