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一个重生的诗人:解析1940年以后奥登诗歌创作的三个转变

关键词:基督教;同性恋;本土文化;贺拉斯传统

  摘要

评论界习惯于以1939年奥登加入美国国籍为界,把他的作品划分为“前期”和“后期”,或者“英国”和“美国”。本文的研究将目光投向后期奥登的转变,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后期奥登的一些代表诗歌作品上,关注后期奥登思想上的变化,总结出了后期奥登诗歌的三个转变,即后期奥登创作的三个特点。第一个转变是奥登从抒写世俗情爱转向对基督教博爱的歌颂。身为基督徒的奥登同时又是个同性恋,这一尴尬的双重身份常常引来评论界的攻击,也使奥登自己倍受折磨,这种感情也在他的诗歌中得到展现。前期的奥登热衷于抒写世俗情爱,后期的奥登转向对基督教的博爱的歌颂。第二个转变是后期的奥登认同罗马诗人贺拉斯的诗歌传统。他在《感恩节》中清晰的梳理了自己的师承之树。30年代的奥登试图将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的思想作为自己的榜样,到美国后,他迅速抛弃了这些思想,开始寻找诗歌创作的榜样,从拜伦到蒲伯,再到贺拉斯,奥登终于认同了贺拉斯的传统,并认为贺拉斯是对自己的诗歌创作影响最大的诗人。第三个转变是后期的奥登回归“本土文化”。本文通过分析后期奥登的代表作之一的《新年书信》,探讨了“本土文化”对于奥登的意义。后期奥登诗歌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本土文化”的歌颂,后期奥登抛弃了共产主义等政治思想对他的影响,转向“本土”文化和思想。本文着重将奥登的“本土”概念分别与T. S.艾略特和温德尔•拜瑞的“本土”概念进行了对照和比较。后期奥登从抒写世俗情爱转向歌颂基督教的博爱,认同贺拉斯传统,回归“本土文化”,他在探寻真理的漫漫长路上更新了自我,发现了自我。评论家们广泛认为作为诗人,后期奥登才华渐退,影响日衰,然而支持者们认为后期的奥登充满智慧,作品和思想都更具大家风范。前期和后期奥登孰优孰劣,这并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无论如何,1940年以后的奥登—是一个重生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