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价值理念主要有哪些?

【答案】(1)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①人道主义是矫正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人道主义提倡关心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深信人性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丰富的“潜藏”,只要给予适当的机会和善加引导,必能改变与发展,即使人们偶尔失足犯事,也绝不能受轻视和唾弃,只要重新给予机会,定能改过自新。

人道主义思想反映在刑罚观上,表现为反对封建主义的残酷野蛮的刑罚制度,主张改善徒刑的监禁条件,给犯人以人道的待遇和自新的机会。这便成为矫正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②新社会防卫论为矫正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继承德国刑罚家李斯特等的社会方防卫论,法国犯罪学家安塞尔于1950年提出新社会防卫论,其基本观点为矫正社会工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新社会防卫论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a. 同犯罪作斗争的目的是保护社会和社会成员,而不是对个人的惩罚;

b. 通过使个人和社会分离和隔绝的方法,或者通过对个人适用矫正措施和教育措施的方法,把犯罪者变成守法的公民;

c. 刑罚的“人道化”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其内容要以恢复犯罪者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为前提; d. 刑事政策的着眼点是对犯罪的个人预防,而不是犯罪的一般预防;

e. 主张刑事司法体系应是一个注重罪犯品格研究的人道化的过程。

(2)矫正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在矫正社会工作领域中,基本的价值理念主要包括:

①接纳。矫正社会工作的受助对象是一些曾对社会和他人造成过伤害的人,他们的行为在法律和道德的范围内是应当受到惩罚和谴责的。但是进入社会工作领域,他们同样可以成为受助者。不管他们过去的行为多么严重地损害了他人和社会,现在他们只是一个需要予以矫正治疗的个体。社会工作者应该将受助者本身连同他过去的犯罪事实接受下来,然后才能以客观的、体谅的心态,在平等的、安全的气氛中与受助者深入讨论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

②可塑性。社会工作对人的一个基本看法就是:相信每一个人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可以改变的,也即相信人具有可塑性。在这样的信念指引下,社会工作者才相信可以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受助对象改变其与社会生活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等,达到使其恢复社

会功能、重新成为正常社会成员的目标。

③个别化。社会工作者确信:任何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其独特的生理、心理特质和生活经验。此外,每个人在环境、信仰、个性、兴趣、天赋、动机、目标、价值观、情绪和行为模式等方面都有极大差异。因此,社会工作者要把每一个受助者都当作拥有不同特质和需求的“个人”而不是当作一种“类别”来对待。

2. 简述互助性小组与成长性小组的异同。

【答案】(1)相同点

①都是通过小组成员与工作员、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来达到小组的目标。

②都是通过各种具有目的性的小组活动、小组分享方式来开展小组工作。

③小组过程中都要制订小组规范,都要按照小组工作的流程开展工作。

(2)不同点

①小组目标不同,互助性小组的目标是希望运用小组的方法建立社会支持网络,重建社会资本,达到自助互助的目的; 而成长性小组的目标则是希望组员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情绪、态度或者行为等方面获得成长。

②小组组员构成不同,互助性小组的成员是由于缺乏资源而面临共同问题或者困难的人

组成的,通常都是弱势群体; 而成长性小组则是由自身需要在行为、情绪等方面得到提高的人构成。

3. 为什么医务社会工作要向健康照顾取向社会工作转变?

【答案】医务社会工作向健康照顾取向社会工作转变的原因是:

(1)健康照顾概念是理解健康照顾体系的基础,健康照顾既将健康议题置于特定社会处境中,又构成健康照顾的社会处境和服务体系。

(2)健康照顾的前身是医疗照顾。医疗照顾的基本涵义是有关医疗的服务活动,主要局限于临床医疗活动。

(3)医疗照顾概念主要反映狭义的、单维度的生物医学模式,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医疗文化。

(4)健康照顾概念反映的是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健康概念的转变。健康照顾将视野扩展到医护人员以外,由医院扩展到医院以外,由医疗机构临床治疗扩展到非临床治疗活动,由狭义健康扩展到广义健康,由单纯疾病诊断治疗扩大到医药疾病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由单纯医疗活动扩大到医药社会文化,由消极被动的疾病治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疾病预防、投资健康,反映了生活方式医学化的趋势。

4. 简述阿尔德弗尔的需要层次论:ERG 理论。

【答案】ERG 理论是阿尔德弗尔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密切相关但有些不同的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三类,即生存的需要、关系的需要和成长的需要。

(1)生存的需要。这类需要关系到人的机体的存在或生存。包括衣、食、住以及工作组织为使其得到这些要素而提供的手段。

(2)关系的需要。这是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工作中的或工作以外与其他人的接触和交往得到满足。

(3)成长的需要。这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发展个人的潜力和才能,才能得到满足。

ERG 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它并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而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没有这种上升趋势。当较高级需要受到挫折时,可能会降低而求其次。另外,该理论还认为,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强。

5. 简述残疾人社会工作和社会功能。

【答案】残疾人社会工作和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

(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残疾人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知识、价值观和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挖掘自身潜能,从而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

残疾人社会工作,主要包括四个要素:

①残疾人个体或群体;

②社会工作者;

③助人自助原则;

④基于系统的残疾知识之上的专业助人态度、方法和技巧。

(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

①残疾人社会工作体现了社会公正原则。

现代意义上的公正,突出表现在生存权、就业权、受教育权和社会保障权等基本权利上。只有对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予以切实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②残疾人社会工作具有社会安全的功能。

残疾人群体是社会中的特殊脆弱群体,其生活压力大、经济承受力低、风险抵御力弱。因此,广泛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无疑有助于发现问题、解决风险隐患,防患于未然。

③残疾人社会工作具有社会发展的功能。

残疾人社会工作除了满足残疾人基本的物质需要外,还给予他们安全感和尊重感,有利于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

6. 简述小组工作的一般性技巧。

【答案】社会工作理论中将社会小组工作一般技巧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关系的技巧。小组工作者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策略与成员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促进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