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812理论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支付手段
【答案】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账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时,首先要完成两种职能:第一,对所卖商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第二,执行观念的流通手段的职能。可见,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要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职能的存在为前提。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出现后,一方面解决了现金交易中买者暂时不能支付货币的矛盾,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随着支付手段的发展,商品生产者和交换者之间会形成错综复杂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只要有一个债务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就会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形成货币危机的可能性。
2. 计时工资
【答案】计时工资是指按照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即按劳动时间支付的劳动力价值,如日工资、周工资、月工资等。计时工资每小时的劳动价格=计时工资额(劳动力日价值)/工作日时数。可见,计时工资的劳动价格与日工资额成正比,而与工作日长度成反比。在劳动量已定的情况下,计时下资的多少取决十劳动价格; 在劳动价格已定的条件下,计时工资额的大小取决于劳动量的多少。这是计时工资运动的一般规律。资本家经常保持日工资总额不变甚至有所提高,而通过延长工作日时数,或者通过加强劳动强度来使每小时的工资下降,以此来加重对工人的剥削。资本家还采取小时工资制来加重对工人的剥削,他们往往只规定每小时劳动的平均工资额,而不规定工作日的长度和日、周、月工资总额,这样资本家就可以根据他们的经济利益的需要来任意延长或缩短工作日时间。当经济繁荣,扩展生产有利可图时,资本家就大搞加班加点来加重对工人的剥削,迫使工人遭受过度劳动之苦; 当经济不景气,市场萧条时,资本家就减少企业开工时间,使工人的工作日缩短,并只按工人实际劳动时间支付工资,使工人陷入半失业状态,工人甚至得不到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要的生活费用,遭受劳动不足之苦。
3. 个别资本和社会总资本
【答案】(1)个别资本是指通过独立地从事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活动来发挥职能作用的资本。各个个别资本在其运动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共同构成社会总资本。因此,个别资本是社会总资本的有机组成部分。
(2)社会总资本是指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在资本运动中,资本首先
表现为彼此独立的个别资本,它们各自有自己的循环运动。但是所有个别资本又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构成社会总资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社会资本与个别资本的区别在于:第一,社会总资本的运行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个人消费; 第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运行,不仅包括预付资本的流通,而且包括剩余价值的流通; 第三,社会总资本运行,除了资本流通外,还包括一般商品流通。因此,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过程,要比个别资本再生产过程复杂得多。
4. 停滞的过剩人口
【答案】停滞的过剩人口是指那些没有固定职业的人口。这些人工作不稳定,经常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工作时间最长,劳动条件最恶劣,工资水平最低。此外,还包括那些处在相对过剩人口最底层的,属十赤贫需要救济的人们。这个社会阶层由三类人组成:第一类是劳动能力低下的人; 第二类是孤儿和需要救济的贫民及其子女; 第三类是流落街头的、没有劳动力的人,或没有正当职业的人。
5. 土地私有权垄断
【答案】土地私有权垄断是指有限的土地都被私人土地所有者占有后而形成的对土地的私有权垄断。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这是因为:(1)土地私有权垄断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有可能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农业中有限的土地被私人土地所有者占有后,形成对土地的私有权垄断,阻碍着资本自由转入农业部门,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不参加利润平均化的过程。农产品不是按社会生产价格出售,而是按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这样,由于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而形成的超额利润,就能够留在农业部门,由农业资本家作为绝对地租交给土地所有者。(2)土地私有权垄断的存在,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必须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缴纳给土地所有者的绝对地租,否则农业资本家就不能使用土地所有者的土地。所以,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6. 资本输出
【答案】资本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或垄断组织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而对国外进行的贷款和投资。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资本输出代替了商品输出成为其主要的经济特征之一。资本输出的形式从资本形态上来看大体上有两种,即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从资本输出的主体来看,则可分为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两种类型。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资本输出的实质,都是金融资本掠夺、剥削和奴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工具,是国际垄断的基础。资本输出成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和特征,对资本输出国与输入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格局,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简答题
7.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分配理论,对从整体上认识资产阶级的剥削以及工人阶级的斗争有何作用?
【答案】(1)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分配理论认为,在剩余价值的分配中,产业资本获得产业利润,商业资本获得商业利润,借贷资本获得利息,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资产阶级各个阶层就是这样分配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分配理论一方面揭示了各个资本家集团在基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和特殊利益上的矛盾性;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揭露了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无产阶级的剥削关系,阐明了这两个阶级之间整体上的对抗性,即工人阶级不是受某一个资本家或某些资本家的剥削,而是受到全体资本家的剥削。平均利润率实质上就是全体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每个资本家所得利润的多少,不仅取决于其本身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还取决于整个社会全体资本家对整个工人阶级的剥削程度。因此,工人与资本家的对立是整个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工人阶级为了摆脱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必须联合起来,团结一致地反抗整个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剥削。
8. 一个大垄断企业,往往在市场上占有优势地位,从而能够获得比一般企业更高的利润。你认为这部分利润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实现的? 它是来源于垄断企业自身,还是其他方面?
【答案】(1)垄断利润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
垄断价格是垄断企业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制定的价格。垄断企业之所以能够制定垄断价格,是以它在市场中的垄断地位为基础的。由于少数大垄断企业集中了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大部分,控制了市场,对其他企业的进入形成了壁垒,从而能够使产品按照垄断价格来出售。因此,垄断价格能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大企业的垄断地位。
可见,垄断利润产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通过规定垄断价格; 二是凭借垄断组织在市场中的垄断地位。正是由于这两个条件,使市场中原有的利润平均化机制被破坏了,从而使垄断利润得以存在。这是因为,垄断资本通过其强大的资本实力和对生产与销售的控制,阻止了部门内部的竞争,限制了资本在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使自由竞争所创造的利润平均化机制部分地失去了作用。同时,垄断资本以其巨大的经济实力,在生产技术、设备条件、规模生产、资源供给等力一面都保持着明显的优势,从而能够稳定地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2)垄断利润的来源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而不是垄断企业自身
①从垄断企业内部来看,垄断企业内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垄断企业大多以生产规模巨大、技术设备先进、劳动者具有较高的生产价值为特征的,这意味着在垄断企业中有着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这种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也就成为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这说明,垄断利润首先是以垄断资本剥削企业内部的劳动者为基础的。这是垄断资本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基本保证。
②从垄断企业外部来看,垄断利润的来源是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断企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这些外部来源包括:一是劳动群众购买垄断企业产品时支付的垄断高价转化为垄断利润; 二是非垄断企业和其他企业与垄断企业发生经济联系时,通过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