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915思想政治教育综合[专硕]之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经济计划化

【答案】经济计划化是指通过计划来组织和协调社会生产,是实现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经济计划化是适应这种生产社会化要求而采取的一种经济调节形式。其基本形式是由国家制定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规划,并主要通过指导性计划指标来促进计划的实现。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调节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对中长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预测; 二是制定计划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及主要的相关具体目标:三是制定和实施实现计划目标的政策措施。

2. 福利制度

【答案】福利制度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的各种社会福利形式。它的主要内容有两类:一类是社会保险,为丧失劳动能力者或失业者提供各种保障措施,如失业救济、医疗保障、养老金、抚恤金、伤残救济,乃至儿童津贴等; 另一类是社会福利补助,为低收入者和贫困阶层提供福利补贴,如低收入家庭补助、住房补助、病假补助、社会保健等。在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些福利项目和措施几乎囊括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各个环节,使工人阶级,特别是贫困阶层的物质生活状况得到一定改善。“福利制度”的推行,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范围内,在不触动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一种局部调整,它丝毫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更没有改变劳动者的被剥削地位。

3. 生产工具

【答案】生产下具是指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器具。它是劳动资料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广度和深度,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工具总是不断被改进的。今天,人们在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比起以往社会阶段有了很大的进步。

4. 股票控制额

【答案】股票控制额是指取得对一个股份公司控制权所必需的股票数量限额。股份公司内部各股东的权力集中表现在股东大会的表决权上,原则上实行一股一权。但股东拥有的股票数量是不一样的,大股东占有的股票多,表决权大,实际上支配着整个公司的生产经营。从理论上说,

需要占有股票总额半数以上才能取得对公司的控制权,但实际上由于股票持有者分散,持有少量股票的股东人数多,大股东拥有的股票控制额,不必达到股票总数的半数。股票越分散,股票控制额就越小。通常只要掌握股票总额的30%~40%,有时甚至只掌握股票总额的5%~10%, 即可取得对股份公司的控制权。

5.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答案】(1)简单劳动,是指那些事先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的训练和学习,每一个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从事的劳动。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

(2)复杂劳动,是指那些需要经过专门学习和训练才能从事的劳动。

(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是不相同的,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这是因为,复杂劳动力比普通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价值也就高些。既然这种劳动力的价值较高,它也就表现为较高级的劳动,在同样长的时间内物化为较多的价值。这样,为了交换,各种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还必须化作同一的简单劳动,作为共同的计量单位,来确定商品的价值量。因此,形成商品价值实体的,是无差别的一般简单劳动。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的简单劳动时间。从质与量的统一来理解价值,它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的简单的抽象劳动。在商品经济中,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的比例,不是人们主观直接计算的结果,而是在千万次的交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分,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发展时代是不相同的。

6. 流通资本

【答案】流通资本是指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作用的资本,包括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两种形式。流通资本是与生产资本相对立的资本形式,而流动资本则是生产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流通资本的职能是为资本的生产阶段准备条件,并使预付资本得以收回,剩余价值得到实现。它本身不产生剩余价值。

二、简答题

7. 什么是“滞胀”? 它是怎样产生的?

【答案】(1)滞胀是指低经济增长率(或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率同时并存的状况。“滞”指经济的衰退和停滞,表现为低经济增长率和高失业率; “胀”指高通货膨胀率。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一般表现为:物价上涨时期经济繁荣、失业率较低或下降; 而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的特点则是物价下跌。西方经济学家据此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能呈同方向发生。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或衰退、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以及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发生的情况。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种经济现象称为滞胀。

(2)滞胀的产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的约25年中,几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都运用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调节政策,并取得显著效果。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逆转。主要发达国

家经济增长率大幅下降,失业率猛增,同时通货膨胀率也急剧上升。究其原因,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过度发展,使通货膨胀日益严重,而要遏止通货膨胀,就会使经济衰退和失业雪上加霜; 反过来,要刺激经济,缓解失业,就得给已经过高的通货膨胀火上浇油,结果使国家的宏观调节进入了顾此失彼、进退维谷的困境。“滞胀”现象的出现使凯恩斯主义宏观调节和管理政策的有效性受到极大挑战。

8.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划分,其依据分别是什么? 有什么意义?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联系如何?

【答案】(1)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依据及意义

①划分依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价值转移的不同方式。固定资本是指在生产资本中,物质形态全部参加生产过程,而价值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的那部分资本。它包括投在厂房、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卜的那部分生产资本。流动资本是指在生产资本中,全部一次投入生产过程,价值也一次转移的那部分资本。流动资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投在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上的那部分资本; 另一部分是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②划分意义: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进而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顶付资本量和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2)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划分的依据及意义

①划分依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不变资本是指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它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它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因此称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是指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会创造新价值,其中一部分补偿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格,剩下的另一部分就是剩余价值。因此,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因此称为可变资本。

②划分意义:它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即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惟一源泉。它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正确反映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联系

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都属于生产资本。在商品生产中,二者相互结合,生产出新商品。 ②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影响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从而影响预付总资本量和年剩余价值生产。

9. 一个大垄断企业,往往在市场上占有优势地位,从而能够获得比一般企业更高的利润。你认为这部分利润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实现的? 它是来源于垄断企业自身,还是其他方面?

【答案】(1)垄断利润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

垄断价格是垄断企业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制定的价格。垄断企业之所以能够制定垄断价格,是以它在市场中的垄断地位为基础的。由于少数大垄断企业集中了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大部分,控制了市场,对其他企业的进入形成了壁垒,从而能够使产品按照垄断价格来出售。因此,垄断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