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六书准》研究

关键词:《六书准》,冯鼎调,六书,古文,俗字

  摘要

《六書準》是明末清初文字學家馮鼎調的一部“六書學”著作,該書既是對宋元明以來“六書學”研究成果的直接繼承,對於開啟清代“六書學”研究也具有重要意義。此外,馮氏還致力於字類研究,自覺以勘正字形字義、辨正俗字為己任,對於今天的正字和俗字研究仍具有借鑒意義。然而其書自問世以來就很少受到人們的重視。加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其書雖力闡古義,而於六書本旨多所未明”,更加劇了學者們的輕視。有鑒於此,本文以《六書準》為研究對象,分五章對其進行系統論述,以期能給予其客觀評價。第一章,引言。主要包括四部分內容:一是簡要介紹本文的選題緣起以及《六書準》目前的研究現狀,明確本文的研究意義。二是考證作者馮鼎調的生平。三是論述馮氏《六書準》的寫作背景及其目的。最後是梳理《六書準》的版本情況。第二章,《六書準》的體例。主要分編排體例和說解體例兩部分論述。在編排方面,其書以象形、指事、會意、諧聲四書為經統領全書,以平上去入四聲為緯繫聯每一書中之字,每聲之中又按韻編排。由於認為轉注、假借是用字法,所以在編排上將其寓於前四書之中。全書形成以形統字、以韻統事、經緯交錯的格局。說解方面一般包括形音義三部分,其通例是:每篆之下先用小字列出楷書字形,有古形的列於小篆字頭之前,說解時先注反切字音,次釋字義,有時徵引文獻材料或前人之說加以證明,次分析字形,如有異說以“一曰”體例再加申說,次釋引申、轉注或假借義,最後辨正字形、字義等。第三章,《六書準》中的六書理論。六書理論是馮氏《六書準》的核心內容,是對宋元明諸家六書理論成果的繼承,同時馮氏自己也有發展,如在六書分類時,他能夠突破宋元明以來以事物意義類屬分類或以時音釋古音的分類傳統,從漢字構形的角度分類六書,反映出其推陳出新的意識。本章前六部分具體論述其六書理論,第七部分綜述其對“六書體用說”的繼承。第四章,《六書準》字類研究。主要分為兩部分:其一是論述古文字形研究成就和存在的問題;其二是論述俗字研究的範圍、類型和存在的問題,此外對易溷淆字也有一定的辨析。第五章,對《六書準》的總體評價。主要從成就和不足兩方面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