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社会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利他行为
【答案】利他行为是指关心他人的利益而不考虑自己的利益,自愿帮助他人而不期望得到外部的回报的行为。可将其分为:互惠互利式、行为操纵式、相互回报式、亲缘选择式等。其理论解释主要有:①社会生物学理论认为个体的利他行为对个体而言具有高生存价值,因此被遗传下来; ②社会进化论提出了利他行为的三种规范,分别是社会责任规范、相互性规范和社会公平规范;③学习理论认为利他行为是在模仿和强化的过程中获得的。与该行为产生呈正相关的因素包括:良好的气候及环境、助人行为的榜样、与利他者相似的人、未伤害过利他者的人、有吸引力的人、个体做错了事感到内疚时、个体心情愉悦、社会责任感、移情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利他技能等。
二、简答题
2. 印象形成中的三种信息整合法则是什么?
【答案】个体只有接收到大量有关他人的信息刺激之后,再对其进行处理,才能形成一种印象。整合信息的三种法则分别为:
(1)平均法则
平均法则(average principle )是指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倾向于接受到信息后对其单独地加工,然后将它们平均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总体的印象。例如现在有两个人,如果让某人在一个从-5到+5的量尺上对他们的品质进行评价,甲机智、学识渊博、沉着、自信,给他的打分分别是+4、+4、+2、+3。乙除具有上述品质外还有坦率、不讲究衣着两个特点,对他的打分分别是+4、+4、+2、+3、+3、-2。那么,根据平均法则,甲的得分是(4+4+2+3
)4=3.25,乙的得
分是
甲的得分比乙的得分多,因而此人对甲的印象更好些。
(2)叠加法则
叠加法则(additiveprinciple )认为人在形成印象时倾向于将各个独立的信息叠加在一起形成总的印象。根据这一原则,上述甲、乙两个人的总分分别为13分和14分,乙的总分更多,因而对乙的印象更好。可见,平均法则和叠加法则有时是相互矛盾的。一系列实验证明平均法则更正确。
(3)加权平均法则
信息的加权平均(weightedaveraging )是指人们倾向于将所有品质平均起来形成印象,但他们给予那些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品质以更多的权数。即人们根据平均法则去形成印象,但对极端品质予以加权。例如,当公司招聘高技术开发人员时,招聘者更注重应聘者的“智慧”品质而不是看其是否“时尚”。
3. 从社会心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来看,本门学科与人类社会实践、科学进展有何关联?
【答案】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大体经历了思辨期、经验描绘期和实验期。从社会心理学发展的这三个时期来看,它是伴着人类社会实践的进步以及科学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
(1)在思辨期,也就是在哲学中出现并积累社会心理思想的阶段,正是人类社会的古代时期。人类社会一开始便伴随有许多的社会心理现象,如人们由于对自然的恐惧而形成宗教,而宗教又被用来调节人们的社会行为等等。在这个时期,社会生产力较为低下,人类社会实践水平较低,对自然和社会的哲学解释相对简单朴素,而社会心理学问题的最初提出则是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先验论哲学观点。这个时期里,中外很多思想家都提出过许多著名的社会心理思想,虽然这些主张与论述有的颇为深刻甚至对后来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相对来说依然是较为零散和思辨性的。
(2)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生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欧洲。这个时期也就是社会心理学发展的经验描绘期,是社会心理学孕育并产生形成最初学科形式的阶段。在这段时期里对社会心理学产生的有着极为重要影响的历史背景为:
①从17世纪的英国建立君主立宪政权,经过18世纪法国大革命,到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个时期为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高速的发展,为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厚的社会基础。
②革命与生产力的解放,推动着技术革新与科学进步,如自然科学出现了三大发现:动植物细胞的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以及达尔文进化论的出现,从而也推动着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发展,也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条件。
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如城市人口的骤增所引起的道德、犯罪与竞争等问题,工商业与贸易的发达所引起工人管理、了解消费者需求等问题,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起伏要求统治者了解舆论、群情和找到协调劳资关系和对付骚动的办法等。这样的社会现实也比较迫切的寻找合适的解决措施,从而使社会心理学的产生成为了必然。
(3)20世纪初期是社会心理学开始走向成熟并独立发展的时期。在这段时期里重要的历史背景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经济未受破坏而得到迅速发展,而另一方面也伴随出现经济危机和产生大量失业、罢工等社会问题,这样的现实情况为社会心理学开展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动力。
②行为主义与格式塔理论等心理学流派在这一时期兴起,特别是它们采用实验方法建立实证学科的设想很具吸引力,从而促使社会心理学家为克服方法论上的缺陷而展开实验研究的尝试,结果引起了这门学科的巨大变化与发展。
近几十年来,全球的社会心理学发展迅速,不仅研究成果累累,方法众多,课题广泛,且有许多发现,而且形成了众多新领域、新理论和学派。这也与人类社会实践水平大幅度提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可以说社会心理学是伴着人类社会实践的进步以及科学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
4. 简述竞争与合作的概念。
【答案】不同主体(包括个体、群体)为实现共同利益或各自利益而进行的合作与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展开的竞争, 是相互作用的两种基本形式。
(1)合作的概念
合作(cooperation )指不同的个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协同活动,促使某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或意向。合作的结果是共享其利或各得其利。人是合作的动物,没有合作,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就没有个体或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当个体或群体依靠自身的力量达不到一定目标时,就需相互配合协调,共同采取行动,从而形成合作。合作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相互作用的一种基本形式。
(2)竞争的概念
竞争(competition )指不同的个体为同一个目标展开争夺,促使某种只有利于自己的结果获得实现的行为或意向。竞争所导致的结果往往就是优胜劣汰。综观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竞争都贯穿于其中,同样也贯穿于个体或群体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竞争是人类实践生活中相互作用的另一种基本形式。
5. 竞争与合作有哪些主要的社会功能?
【答案】在一个完整的社会结构中,合作与竞争执行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它们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二者的协同,才能使社会保持正常运转和得以发展。竞争与合作主要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竞争的社会功能
①竞争促进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美国与前苏联冷战时期的武器竞赛,归根到底属于生存竞争。这种竞争促进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②竞争直接导致了人们创造力与生产力的解放和市场的繁荣。自由竞争的机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发中国社会根本改观的基本机制。
③竞争具有鉴别人才、保护人才的作用。
(2)合作的社会功能
①合作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根基。合作产生人的群体力量一社会力量,这种力量是单独个体的力量所无法比拟的,也不等于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
②合作是人生力量的源泉。没有哪个人能够脱离群体而单独存在,人与人之间需要融洽、和谐,需要互相帮助。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人是需要帮助的。个人只有与他人合作,才有力量。良好的合作,人们才能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③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科技社会化、社会科技化的今天,是一个竞争更为激烈,同时又需要更加紧密合作的社会。竞争需要借助合作才更有可能获胜,合作增强了竞争的能力。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