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在“自我”与“他者”之间 ——劳伦斯《羽蛇》的后殖民解读

关键词:《羽蛇》/自我/他者/殖民话语/后殖民抵抗话语

  摘要

中文摘要 二十世纪初是旅行小说的伟大时代。这个时期,出于不同的目的,人们去各地旅行。由于对欧洲工业文明感到失望,劳伦斯从1919年开始他的旅行,寻找一个乌托邦式的国家“拉纳尼姆”。他的许多作品以其亲身经历为原型,一定程度上均带有自传性质。《羽蛇》创作于1925,记录了劳伦斯在墨西哥旅行的经历。通常它被认为是一部“领袖”小说。然而,在近期研究中,一些批评家发现女主人公对陌生的地方以及不同的文化的回应,显示了劳伦斯对帝国主义的态度。 《羽蛇》中,劳伦斯使白人女性凯特作为他的代言人。她在墨西哥的经历以及与本土文化的亲密接触反映了劳伦斯在两种文化间所持有的态度。本文将从后殖民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分析劳伦斯对殖民主义矛盾的情绪。论文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介绍后殖民文学理论,指出劳伦斯旅行小说和它的关系,尤其是《羽蛇》与后殖民理论的结合和运用。第二、三部分是运用后殖民理论分析《羽蛇》中不和谐的声音:“自我”的声音和“他者”的声音。“自我”的声音指的是劳伦斯的殖民话语,作为一名英国人,由于其生活,教育背景和种族的局限,他未能摆脱欧洲意识形态的影响。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凯特作为劳伦斯的代言人,对墨西哥的原始风景和生活方式以及印地安人的古老宗教的态度表明她是一个西方凝视者。与墨西哥印地安人的接触中,表现出种族优越感。“他者”的声音指的是后殖民抵抗话语,使“他者”发出自己的声音。通过重写墨西哥的殖民历史,劳伦斯谴责殖民者对被殖民地人民的剥削行为,同情被殖民者的遭遇,支持他们的民族宗教复兴运动。刻画了反殖民者的形象。 第四部分为了解决这种不和谐的声音,在《羽蛇》中劳伦斯表达出了想要建立“拉纳尼姆”理想王国。这样的王国给西方文明和原始文明都带来了新的生机。他承认文化差异的存在,希望文化间实现融合而不是冲突。凯特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她最后也加入他们复兴羽蛇神的运动并和这个运动中的领导者之一的墨西哥印地安人结婚。为了更好的实现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劳伦斯赞成种族通婚。 在后殖民理论中, 矛盾性打破了殖民统治的权威,因为它破坏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的那种简单的对抗关系。 因此通过分析《羽蛇》中的不和谐话语, 劳伦斯不能被简单的视为是一个殖民者或反殖民者。通过从后殖民的角度分析,他希望建立“拉纳尼姆”理想王国,为不同文化间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另外他主张种族之间宗教上的融合从而实现种族融合,打破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的对立关系,从而使西方文明和原始文明保持一种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