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612政治学原理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国际法的特点。
【答案】国际法是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准则的一般特点。同时,国际法又是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准则中的法律组成部分,它既有与一般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准则的不同之处,又有与国内法的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综合构成了国际法的基本特点:
(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中,国家是国际法律关系的主要参加者,具有独立承担国际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能力,因此,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
(2)国际法是由主权国家在处理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要法律渊源是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3)国际法的约束力的基础,是相关国家承担的相关国际义务,其执行主要靠相关国家的自动、自愿和自觉。
2. 我国特别行政区有哪些不同于其他行政区域的高度自治权?
【答案】特别行政区是指根据宪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地方行政区域。特别行政区是我国为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而设立的特殊的地方行政区域。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有助于维持香港与澳门的繁荣和稳定。
我国特别行政区不同于其他行政区域的高度自治权主要体现在: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除了有关国防、外交,以及其他有关体现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并且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内的法律外,其他均不在特别行政区实施。
(2)中央政府所属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得干预特别行政区依法自行管理的事务;
(3)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和政府机构由当地人组成;
(4)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在不与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废除和修改法律;
(5)特别行政区享有司法终审权;
(6)特别行政区的财政收入不上缴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也不在特别行政区征税;
(7)特别行政区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单独同各国、各地区以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文化
联系,签订双边和多边经济、文化、科技等协定,参加各种民间国际组织,自行签发出入本特别行政区的旅行证件等。
3. 马克思主义国家消亡理论与无政府主义国家消亡理论的区别分析。
【答案】(1)马克思主义国家消亡论,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的自行消亡,而并非指所有国家都可以自行消亡。因此,无产阶级国家代替资产阶级国家是国家消亡的唯一道路。马克思主义主张用暴力推翻剥削阶级国家以后,先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并实现由有国家向无国家的过渡; 而无政府主义主张用暴力推翻剥削阶级国家以后,不要任何阶级的专政,一步跨入无国家的社会自治。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国家消亡和阶级的消灭是密切联系的。阶级消灭是国家消亡的基本前提,国家消亡是阶级消灭的必然结果。按马克思主义观点,国家消亡的条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使国家逐步消亡的前提;
②在国内逐步消灭阶级和阶级斗争,高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样,作为国家重要特征的压迫职能日趋减弱,以至最后消六。而国家的管理职能日趋扩大,逐步过渡到由不同于国家的另外的社会组织来承担。这是国家消亡的基本条件;
③国家消亡还必须具备物质基础。即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社会财富极大地丰富,逐步消灭三大差别,以至不再需要国家这种强制机关来保卫公有制,保卫劳动的平等,保卫产品分配的平等; ④国家消亡不是一个国家所能实现的如果有帝国主义存在,有侵略势力存在,国家就不能消亡。故国家消亡还必须有外部条件,要全世界都进入共产主义; 而无政府主义的国家消亡理论主张在24小时内消灭一切国家,完全否认国家消亡的各种前提条件。
4.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中国地主阶级为了对农民进行超经济强制,在地主的个人权力范围之外建立了一整套庞大、复杂的国家机器,由专职官吏行使行政、司法、军事等权力。这就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所特有的权力结构一一封建官僚制。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封建官僚制是由专职官吏组成的权力机构。各级官僚不是凭借自己在经济上的地位,而是通过举荐、科举等途径,由国家任命而取得官职的,并且按官职领取国家棒禄。因此,政治权力是游离于土地所有权之外的。随着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历代统治者不断健全、扩大自己的官职队伍。
(2)在官僚集团内部,有着按等级划分官职的严密组织。我国第一个封建官僚政权一一秦朝建立之初就把建立官僚等级制度作为当务之急。我国魏晋时代建立了九品三十等的官僚制度,以后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用。这种官僚集团内部的等级制,是维持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有效手段。
(3)封建官僚按官价高低享有特权,特权成为官僚制的核心。我国封建社会的官吏,除了食取傣禄之外,还享有如下特权:减免赋税,以官抵罪,大官僚有权保举自己的子弟做官,此外,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因升官而发财者更是封建社会的常见现象。
总之,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制本质上是适应大土地占有者阶级的需要,利用政治权力压迫、剥削
广大农民的手段。
5. 政治文化的结构层次和特点。
【答案】政治文化是一主观价值范畴,使人们对于政治生活的政治价值取向模式,包括政治认知、感情、态度、价值观等政治心理层次诸要素,政治理想、信念、理论、评价标准等政治思想意识是其表现形式,与物质的政治系统是互动平衡的关系。属于政治社会的精神范畴。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依据一定的规律,按照社会结构多样化的分界和组合方式组成政治文化的结构。
(1)政治文化的结构层次
政治文化结构主要由政治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政治心理这三大层次有机组合而成。
①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 ②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深层和理性部分,包括政治理想、政治信仰、政治理论;
③政治价值规则是政治心理与政治思想相互作用并在人的认知系统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观念取向,构成了政治文化的核心部分。
(2)政治文化结构的特点:
①处于不断变动状态的政治文化,其结构的层次性特征并不十分明显。从三个层次自身来说,是由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意识形态,渐次由低向高而形成的,从三层次的内容来说,每一个具体的环节,都是其整体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政治文化结构的这三个层次的特征和功能的差异,决定了它们之间变化的不同步性。政治意识形态是政治文化结构中最为活跃的层次,政治文化的变异首先是从这一层次开始的。与此相反,政治心理层次的变动过程则」卜常缓慢,它不会随着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的变化而立即变化,因此往往成为阻碍政治发展的滞后性因素。政治价值意识作为中间层次,它虽然受到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心理两个层次的制约,同时又在与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并具有独特的规定性,因而它在政治文化结构中也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不同步性。
③政治文化结构内部三个层次的相互运动,表现为相互间依存、配合和制约的关系。
二、论述题
6. 邓小平反复强调:“改革,应该包括政治体制改革,而且把它作为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
运用政治学基五原理思考并回答以下题:
问题一:政治改革的内涵与特征。
问题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式及其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一、(1)政治改革的内涵
政治改革,是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矛盾状况,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依靠现有社会制度本身的力量所进行的改进政治体制、调节政治关系、完善政治功能,以巩固和加强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2)政治改革的特征
①政治改革一般是在政治统治者控制的范围内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