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619新闻传播基础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传播权

【答案】传播权是构成社会的每个成员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在传统上称为表现自由或言论自由的权利。社会成员是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他们有权将自己的经验、体会、思想、观点和认识通过言论、创作、著述等活动表现出来,并有权通过一切合法手段和渠道加以传播,也包括通过大众传媒渠道进行传播的权利。

2. 循环模式

【答案】循环模式是施拉姆在奥斯古德的基础上于1954年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提出的过程模式。这一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性。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另外,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破是: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其缺点是未能区分传受双方的地位差别,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传受双方的地位很少是完全平等的。这个模式虽然能够较好地体现人际传播尤其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对大众传播过程却不能适用。

3. 结构功能主义

【答案】结构功能主义是指以塔尔科特·帕森斯、罗伯特·K. 默顿等为代表的一个西方社会学流派。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整体是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趋于新的平衡。结构功能主义的研究涉及面很广,包括社会理论探讨、经验研究和历史研究,其学术观点涉及人类学与政治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具有这一理论倾向的传播学代表性观点包括:①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概括的传播“三功能说”:环境监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②美国社会学家赖特提出的“四功能说”:环境监测、解释与规定、社会化、提供娱乐。③美国学者施拉姆所总结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

4. 伊里调查(伊里县研究)

【答案】伊里调查是指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与卡兹等人在时代一生活公司赞助下,对总统大选中的宣传战所进行的调查。该调查的目的是测定大众传播对选民态度的影响。在这项研究中,他们发现大众传播并没有力量左右人们的态度,决定选民投票意向的还有其他众多的因素,如“政治既有倾向”的作用、受众对不同媒介或内容的“选择性接触”机制、人际传播中的“意见领袖”的影响等。根据这项调查,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了“两级传播”的观点,认为大众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的中介才能发挥影响。这项研究对于否定“子弹论”起了直接的作用,同时也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的传统。

5. 媒介即信息

【答案】“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麦克卢汉曾说:“正是传播媒介在形式上的特性一一它在多种多样的物质条件下一再重现一一而不是特定的讯息内容,构成了传播媒介的历史行为功效。”

6. 组织传播

【答案】组织传播是指组织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这两个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组织传播的总体功能,就是通过信息传递将组织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具体而言,组织传播的功能包括:①内部协调; ②指挥管理; ③决策应变; ④形成共识。

二、简答题

7. 简述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答案】(1)德弗勒互动模式的基本内容

德福勒模式是在香农一韦弗的数学模式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一种传播过程模式,它克服了前者单向直线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的互动特点。同时,这个模式还扩展了噪音的概念,认为噪音不仅对讯息而且对传达和反馈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都会发生影响。德福勒模式适用范围较广,包括大众传播在内的各种类型的社会传播过程,都可以通过这个模式得到一定程度的说明。

(2)德弗勒互动模式的不足

该模式没有超越从过程本身来说明传播过程的范畴。事物的运动过程不仅仅取决于过程的内部因素,还要受制于外部条件或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在德弗勒的模式中,惟一提到的外部影响因素是“噪音”,但是,影响传播过程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全部复杂性,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噪音”概念所能说明的。

8. “混搭”模式下,新媒体带来怎样的变化?

【答案】“混搭”,是指人们在传播要素、市场要素的使用和配置上产生了一系列跨界之下的令人耳目一新和深具想象空间的种种搭配模式。这是中国传媒业自2004年以来经历拐点之后最为令人振奋的一种发展业态,“拐点”,意味着过去发展模式的终结,新的发展逻辑的开始。

跨界往往是和“混搭”相结合的,它带来的不是原有价值和市场逻辑的简单延伸,而是1+1)2的价值倍增效应。

(1)激活原有的“沉默价值’夕,形成范围经济的服务格局。品牌、渠道、客户资源,原本在传媒的单一化经营中都有其特定的单一化的角色与价值,其开发度和价值利用程度都是比较低的。引入新的市场要素和功能因素之后,有助于实现相关要素的多重角色、多重使用及其价值的多重开发,营造新的价值实现模式。

(2)拓宽原有的市场边界,谋取更大的市场版图。在“混搭”模式之下,由于有了更多的服务产品、服务方式的更多搭配与组合,便造成了一种建立在原有产品核心竞争力基础上的市场“泛化”现象一一人们有可能突破原有的市场边界去谋取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市场服务,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回报和更为丰富的价值实现方式。

由此可见,新媒体会带来传媒业结构的分化重组,不同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的界限会被打破,传媒业将会出现新一轮的资本和技术革命,媒体的业务和经营模式将超越现有模式,出现两极分化一一“全媒体”和更细分受众的专业媒体。

9. 在传播学研究的美国源头有哪些重要人物?

【答案】美国传播学研究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杜威、库利、帕克和米德。他们将传播置于人类行为概念的中心点上,将传播媒介解释为在美国恢复社会道德和政治共识的代言人,并对传播研究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观念。

(1)杜威(1859-1952)

杜威是美国最有声望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实用主义主要代表之一。

①他认为,“有组织的信息”能帮助创造一个“伟大的社会”,而新媒介亦有助于形成研究潜能; 指出社会整体的存在高于社会的个人的利益,而传播的功能就是使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相协调; 他甚至希望“在某种程度上把新闻业引进社会科学研究之中,来改造社会科学”。

②在((批判的伦理学大纲》(1891)中,杜威宣称:“现代的责任是将信息社会化,实现信息对于社会实践的意义。”

③在《经验与本质》(1928)一书中,杜威说:传播“是工具,因为它使我们从其他事物的巨大压力中解放出来,否则我们就会被压垮……目的就是人们分享社会上宝贵的目标和各种学问。有了这种分享,传播的意义就在社会的意识中得到增强、加深和巩固。”

杜威为美国传播学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工具性的基础”,并直接影响他的三个追随者一一库利、帕克和米德的学术研究。

(2)库利(1864-1929)库利是自我发展理论的创始人。这个理论反映出他的隐居的内省的个性。

①库利认为,我们通过想像别人是如何感觉我们的行为和外貌来了解我们自己的。自我可以说正反映了别人的意见,所以库利把它叫做“镜中自我”。他将自我分为三个部分:对自己的行为给别人造成的印象的知觉; 对别人对我们行为的评价的知觉; 以及对他们的评价的感觉。我们是在人际传播中通过别人的反映(反馈)来评价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信息交流犹如一面镜子,能帮助自我概念的形成。

②库利还认为,在首属群体中,人际传播能使自我得到充分的发展。库利觉得家庭是最重要的首属群体,像友谊、服从、忠诚、崇敬和个人自由这些品质都发源于此。

(3)帕克(1864-1944)

帕克曾被人称为“可能是美国社会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人”,同时也是“第一位大众传播研究者,’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