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煽情
【答案】煽情是指渲染细节营造浓烈的某种氛围,用来刺激人们的感官和情绪,以达到某种目的。多指电影情节。如果在非娱乐场合必须慎重使用这种手法,因为只要一个人的情绪没有被带动,就会产生后续的负面效果,而这种煽动面对流通性的人群是基本上不可能达到的。
2. 风貌通讯
【答案】又称为“旅行通讯”、“概貌通讯”。它是以采访者旅行见闻的视角反映社会变化和风土人情的通讯,因此,也有人简称为“记地”的通讯。报纸上常见的诸如“见闻’夕、“巡礼”、“散记’,、“纪行”等都可归属于这类通讯。
3. 消息
【答案】消息是指迅速、准确、简要地报道一个新闻事件,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消息包括:①动态新闻一一以迅速简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反映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新动态为基本特征,内容集中单一,一般一事一报,简明扼要,时效性强; ②综合新闻一一对同类事物或一事物的多侧面的归纳综合报道,主要用以反映动向、成就、问题等。
4. 剖析型社会观察通讯
【答案】剖析型社会观察通讯大多报道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矛盾、问题类题材。这类题材往往已为社会所关注。但受众获知的表面信息虽多,却缺乏对这类问题高屋建领的信息梳理和根源剖析。这类通讯的报道方式大多在纪实的基础上剖析问题。报道中有许多分析解释的段落,是对纪实内容必要的整理和深化,有比较强的社会认识价值。
5. 新闻性谈话节目
【答案】新闻性谈话节目,是在主持人主持下,邀请嘉宾和观众,就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平等的对话交流方式,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观点与见解。谈话节目的特点在于:通过各抒己见的谈话,传播观点与见解,反映当代人的心态、观念。谈话节目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共同参与、直接对话共同完成,因此,谈话节目成功的很重要原因在于选择好话题、参与谈话的对象和主持人现场的驾驭能力。
6. 消息结尾
【答案】消息结尾是指为深化新闻主题、强化新闻价值或扩大消息的信息容量,记者根据新闻内容,精心设计的消息的收结部分。它通常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消息的结尾方法有其特殊性。它的特点是以事实结尾,事实该讲到哪里,消息就在哪里结尾,戛然而止,无需再加。结尾对消息而言也是重要的,好的结尾可以使主题更鲜明,使文章有回味的余地,甚至也有审美价值,还可以带来妙趣。
二、简答题
7. 简述评述型导语的长处。
【答案】夹叙夹议、有述有评的导语,称评述型导语。评述型导语的长处有二:
(1)评述型导语中的评,可以发挥“勾玄”的作用。玄,深奥; 玄妙。此处指新闻事件深层的、一般不易为读者所注意、所了解的含义。通过导语中的议论,在消息的开头就将其昭示给读者,可以使读者一接触新闻就获得某种启迪,从而对消息全文产生兴趣。
(2)评述型导语可以直截了当地发表意见,能够直接影响舆论。公正的评判才是对艺术的尊重。当电视导演程捷就自己的创作日前在北京举办研讨会时,一种求实、不虚张的评论作风令记者感叹:良好的风尚需要大家创造,更值得在文艺界提倡。这条导语的首句和末句都是“评”,都是直接议论,它们可以引起共鸣,可以令读者对导语之后的“如何”以及“为何”产生兴趣。
己有的经验告诉我们,评述型导语的写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评述型导语中的评。应是言人之所未言,深刻而有新意。
②评述型导评中的评。应是少而精,点到为止,不宜展开。这是由导语空间狭小、文字讲究所决定的。
③为了使导语中的评更具客观色彩、更有说服力,有时,也为了防止因记者直接评论而招致被动,可以使用引语方式发表意见。
8. 实现新闻报道的具体真实的要求有哪些?
【答案】新闻传播的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与所反映的客观现实的相符程度。对于真实性科学含义的理解,大致上有三个层次,事实真实,又称具体真实和细节真实是第一个层次的真实。要求做到事实真实,即每一个具体的新闻报道中的事实,都做到完全准确无误,持之有据,这其中又包括:
(1)新闻报道中相关的新闻事件的主要新闻要素,即新闻写作中所说的“五个W ; ,诸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故,都要引之有据,确凿可靠。
(2)不仅新闻事实的要素完全真实,而且对这些要素的细节描绘,也要有根有据,不允许有丝毫“合理想象”或“笔下生花”。比如写到人物,关于这个人物的姓名、性别、年龄、外貌、职业、语言、动作、内心世界的活动等等,都必须持有相关素材,令人信服。
(3)新闻报道中引用的一切资料,也要求有可靠的来源,如信件、日记、笔录、作品、录音、
传真、电子邮件等必要时要有明确的交代。
事实真实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这种真实要求遍及新闻传播的全部事实,事实的一切层面,每个层面的所有细节。因此,事实真实,也可称之为“细节真实”,这是确保新闻传播完全真实的基础。这一层次都做不到的话,就逞论下面层次的要求了。
9. 简述描写性消息的功能。
【答案】描写性消息是以描写为基本手段写作的消息,其功能如下:
(1)记录活的、有声有色的历史
新闻是历史的速记。历史的速记不应只是抽象的概括,还应有形象的描述,用来再现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历史环境中的新闻事件的具体情景,以便今人与后人在阅读报纸这部包罗万象的历史巨著时,能够了解当时那个历史瞬间的状貌。
(2)发挥形象的感染力、震撼力
在各类文字报道中,消息以速度见长。描写性消息的功能在于,它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消息中的画面,对读者造成视觉的、情感的冲击,从而以活的事实,去感染、打动、说服读者。
(3)满足读者的视觉需求
“再现”,是当代读者的一种心理需求。当代读者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在电视的熏陶中生活的。
10.什么是新闻写作的针对性? 新闻写作的针对性有哪些特点?
【答案】(1)新闻写作的针对性的含义
新闻写作的针对性可概括:了解传播对象,明确传播目的。
①进行新闻写作时,心中要有对象感,即明白这条消息或者通讯是写给谁看的。有针对性的新闻报道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播,而针对性不强的,那些无的放失、不知所云的稿件,发出去没人看,或者看了不解渴。没有针对性的稿件即便试图用时效性或者可读性去挽救或包装它,一般也难以奏效。因此,针对性还是读者观念的问题。新闻报道要了解读者在想什么,做到在内容上符合读者的需要,并为读者释疑解惑,回答他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②新闻写作要有针对性的第_层意思是,要求记者明确为什么而写、本篇稿件究竟要说明什么问题、达到什么传播目的,起到怎样的舆论导向。
新闻报道为什么而写这个问题涉及新闻媒介的引导作用,即新闻报道的观点倾向。新闻报道中没有纯客观报道,任何新闻都在“说话”。新闻媒介是通过具体的新闻报道,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最终把他们引导到一定的目标上去。
(2)新闻写作的针对性的两个特点
①这是一个灵活的概念,它的精髓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国的报业市场已经进入多元化的时代。一张报纸与所有读者全方位对接,满足所有读者的需要已经不可能。其原因在于读者人群,换言之,“大众”发生“裂变”。报纸定位多元化,读者分层明确,自然要求不同报纸的记者要根据本报所面对的读者群的需要,根据本报的舆论引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