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大学新闻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运用新闻跳笔?

【答案】新闻跳笔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写作笔法,在新闻写作中,无论消息还是通讯,都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掌握,并进而实际应用“跳笔”这种新闻写作方法。

(1)短段落,多分段。段落是区分内容和层次的手段。跳笔在提行分段上的一个特点,即核心是多分自然段,并且每段都不长,用短段落来划分内容与层次。

(2)断裂行文。新闻跳笔所要求的“断裂行文”,是指段落之间小按照时间的顺序和事实的原始过程从头排列,不面面俱到,不平铺直叙,不必顾及程序、顺序或者层层推理的逻辑,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着力突出读者最感兴趣的新闻事实,把它们之间用跳跃的方式组织起来。段落之间可以彼此没有联系,无需过分地注意文字的连贯性和上下文的过渡与衔接。

(3)借用电影的“蒙太奇”结构。“蒙太奇”是一种电影手法,指镜头的组合和连接的一种技巧,是新闻跳笔在通讯写作中的特殊运用。即把通讯中的某些情节、场面、细节写成镜头感很强的段落,然后在这样的段落之间,运用跳笔省略过程的叙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按照类似电影镜头推拉摇移,把它们连接起来。

(4)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在通讯的写作中,跳笔使用得更加灵活。在行文中,可以是事实主体之间、描述与议论之间、现场与背景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可以是由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时间与空间跨越; 也可以是概述到细节的粗与细、简与繁的跨越; 还有各种笔法,例如倒叙、插叙、比喻、排比等之间的跨越。

2. 你认为客观、公正的报道具有什么共性特征? 怎样在新闻报道中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答案】(1)客观、公正报道的共性特征

①公正的报道原则和客观报道原则都要求新闻记者抱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以新闻事实为根据,公正地对待新闻报道中所涉及的人与事。

②要在事实与观点之间划清界限。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客观事实,不能虚构、夸张、编造、想象。新闻报道不应该受到记者本人观点的左右,记者的观点和意见应该与新闻报道分离。

(2)在新闻报道中坚持客观、公正原则的力一法

①坚持公正原则的方法

a. 全面提供新闻信息,不掩盖任何信息。

b. 为新闻事件中冲突的双方提供利用媒体平等发表意见的机会。

c. 准确地反映冲突各方的真实主张。

d. 给弱势群体和个人信息知晓权和意见申诉权。

e. 以公开方式及时修正报道的误差,不滥用媒体权力。

②坚持客观报道原则的工作方法

a. 客观地叙述事实而不带有个人的感情和偏见。

b. 使用直接引语提供新闻事实当事人和知情者的原话。

c. 交代消息来源。

d. 报道新闻的全貌。

e. 记者不发表个人的议论和见解。

3. 使新闻语言形象生动的办法有哪些?

【答案】能让新闻语言形象生动的办法如下:

(1)要尽力寻找有特色的字眼

①在写作过程中要尽量使用有表现力、有感染力的词句。

②要经常注意引用采访对象那些机智的、富有特色的语言。

(2)注意长短句搭配,有节奏感

新闻报道的句式不能太长。太长了,像论文,可读性差,版面也不好看。最好长短句搭配,这样容易产生节奏感,产生生动的效果。

(3)要多使用形象化语言

有一条报道美国政府外债严重的新闻,报道中所说的具体数字一般人记不住,但是它说把这些外债都变成100元一张的美元,堆起来的高度可以超过美国最高的110层大楼,这个形象化的比喻,给人留下了经久难忘的印象。

(4)注意刻画富有特色的细节

仅仅在报道中讲一个出土的花瓶“美丽”,不能给读者留下什么印象。但是若能在报道中指出“这个花瓶有一个人那么高,颜色紫里透红,晶莹透亮”,这就把花瓶的特点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5)多用动词

多用动词易给人以动感。连续使用动词可以展示一幅幅生动的现场画面,产生较大的感染力。

(6)交替使用修辞手法

交替使用记叙、描写、议论、引语等多种表现手法,易产生生动活泼的报道效果。

4. 如何加强报道的针对性? 选择对同一个新闻事实的不同报道,对比其针对性的强弱,并解释原因。

【答案】(1)加强报道的针对性的方法

针对性有两层意思:第一是指在进行新闻写作时,要了解传播对象; 第二要明确传播目的。针对性的特点是灵活而动态,灵活的精髓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动态是指新闻报道要随时跟踪、随时调整,针对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加强报道的针对性,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加大信息量

总体而言,要在比较中选择信息量较大的新闻事实加以报道; 二是要把选定的新闻事实中固有的信息量充分地反映出来。a. 学会多侧面地进行报道

多侧面报道要求客观地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透过多种角度,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报道,避免单向、直线思维模式。

b. 学会抓特点

信息在本源上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事物之间的差异。特点越鲜明,差异越显著,其信息量越大。没有特点,流于一般,则没有新意,信息量就小。因此要选择那些特点鲜明、差异显著的新闻事实,并在新闻写作中力求充分地将其特点与差异表现出来。

c. 学会使用新闻背景

充分挖掘新闻背景,无论是事件本身的直接背景还是与事件有关的间接背景,都能够有效地加大新闻报道的信息量。

d. 用尽可能少的信息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新闻信息

对纸介媒体而言,新闻信息通过语言文字传递给读者,因此要学会用精练的文字浓缩信息,以传递更多的内容。

②加大知识含量

新闻报道的内容里要加大知识的含量,这既是读者的需要,也是媒介引导的需要。

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身的经验总结,它最大的特点是科学性。因此,在一定的意义而言,加大新闻报道中的知识含量,即要讲究科学性,要注意挖掘和展示信息背后的某种客观规律。这种增加,不仅是简单的数量增加,更重要的是在质量上的增加,即在报道的选材、角度上都要比单纯信息的报道更深入一步。

③挖掘思想深度

读者不仅要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还要了解发生的原因,要理解事实的“意义’,,于是,能够给读者提供一定思想深度的新闻报道,其现实的针对性也越强,新闻报道的影响力也越大。新闻传播是柔性、隐性协调,它需要通过挖掘事实本身内在的逻辑性,挖掘内含的思想深度实现舆论导向。记者要将主观与客观相结合,从事实中提炼新闻主题,锻炼洞察力和深切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2)以下是关于春运期间火车票退票的新闻报道:

报道一:

铁路春运期间退票不得晚于开车前6小时

新华网北京1月19日电(记者齐中熙)为了更好利用和优化运能,加强客票管理,铁路部门作出规定,对2010年春运期间旅客退票、改签有关办法进行了调整优化,因旅客原因退票、改签时,退票时间不得晚于开车前6小时。

记者19日从铁道部获悉,因旅客原因退票、改签时,退票时间不得晚于开车前6小时,改签车票不晚于开车前,但团体旅客、因不可抗力或者伤、病(凭医院证明)等特殊原因不能按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