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694新闻理论与新闻史之西方新闻事业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华盛顿邮报》

【答案】《华盛顿邮报》美国首都的主要报纸。1877年12月6日由赫金斯创办。1933年,迈耶提出了著名的办报原则:报纸的第一使命是说明真相,说明经过调查证实的全部真相。1946年先后购买了《华盛顿时代先驱报》、《新闻周刊》和几家电视台,成为新型传播集团。1971年,继《纽约时报》后揭露美国在越战中有关秘密情报,声名大振。1972年,报道“水门事件”,迫使总统尼克松辞职,并获得1973年普利策公共服务奖,享誉世界。1983年出全国版。该报是美国唯一可以在某些领域与《纽约时报》一争高低的报纸。该报的消息翔实,注重国会新闻和政府活动,国际新闻来源广,重大国际问题分析较有见地,文章犀利,并且有较高质量的漫画和连环画。

2. 沉默的螺旋理论

【答案】“沉默的螺旋”Cthespiralofsilence )理论由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于1972年在其著作《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中首次提出,1980年在《沉默的螺旋:舆论一一我们社会的皮肤》中给予全面的概括。

该理论认为:

(1)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包括个人的孤立恐惧动机和意见气候。个人在表明观点前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便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一般就会屈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者附和。

(2)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的意见增势,受群体压力而改变态度的人越来越多,使得优势意见越来越强,迫使更多持不同意见的人继续保持沉默或转变态度追随支配意见。

(3)媒介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了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强大影响,支持了大众传播的强效果论; 把对舆论形成过程的考察引向了以往研究忽略的社会心理分析的领域; 把民意视为社会控制的手段。但后来的研究者对沉默的螺旋出现的条件提出了质疑,议题性质(是否与个人利益相关)、人格差异(中坚分子)可能使其失效,孤立恐惧动机和大众传播效果也遭受了批评。

3. 拉丁美洲通讯社

【答案】拉丁美洲通讯社,简称拉美社。1959年4月成立,同年6月开始对外广播,是古巴国家通讯社,由古巴共产党中央革命指导部领导。初期,只在拉丁美洲的18个国家设立分社,到80年代,在全世界设有37个分社,主要分布在欧洲和拉美。该社与各国通讯社签订了近80项互换新闻和互助协定,主要是前苏联和东欧各国,1962年1月同新华社签署了合作协定。该社用西班牙文、英文、法文、葡萄牙文播发新闻,还出版《古巴国际》月刊等。

4. 意大利《晚邮报》

【答案】意大利发行量最大的意大利文对开报纸。1876年3月在米兰创刊。1912年成为意大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发表题词利第一份在全国发行的报纸。1925年后几乎成为法西斯政权的机关报。1945年一度停刊。同年4月26日改名《新邮报》出版,5月更名《消息报》。1946年5月称《新晚邮报》。1959年改用现名。从1974年起为里佐利财团所有。编辑方针以独立著称,国际新闻较详尽准确。日发行量62万份(1990)。另有海外航空版向国外发行。

5. “热媒介”和“冷媒介”

【答案】“热媒介”与“冷媒介”是麦克卢汉就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概念。对这两种媒介的分类标准,麦克卢汉本人未进行明确的界定,人们根据他的叙述推测为:热媒介是指传递明确清晰信息的媒介,如照片、广播、电影等。接受者无须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其传播的信息。在信息接收过程中,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低。冷媒介是指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不充分的媒介,如漫画、电视、电话等。其传达的信息需要受众予以补充、联想,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高。“热媒介”和“冷媒介”的分类本身没有多少科学和实用价值,它主要启示人们: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

6. “三社四边”协定(“联环同盟”)

【答案】“三社四边”协定是早期通讯社竞争和垄断的产物。欧洲的哈瓦斯、沃尔夫、路透三大通讯社自1866年开始展开竞争。经过十几年的激烈争夺,它们已把世界新闻市场分割完毕。为了确认既定事实和各自的垄断范围,1870年1月17日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协定以欧洲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联合新闻社虽然也参加了,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所以通常称之为“三社四边”协定。

7. 《铁嘴报》

【答案】《铁嘴报》是法国大革命期间社会俱乐部的机关报,由修道院院长毛劳德·福适和记者尼古拉·邦维尔创办。该报秉承社会俱乐部的宗旨,宣传平均分配土地,限制过多财产,主张财产平均主义。社会俱乐部由第三等级的代表组成,被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与后来的共产主义运动一脉相承。

二、简答题

8. 简述《时代报》的历史发展情况。

【答案】((时代报》1854年10月17日在墨尔本由约翰·库克和亨利·库克兄弟创办,宣称是“一份政治、商业和慈善性的报纸”,政治态度为“自由派的,目的在于扩大自由公民权和充分发展代议制”。

在内容上,《时代报》创刊初期,就显示出了其维护贫苦工人利益,抨击殖民当局暴力行径的正义本质,结果导致广告商的联合抵制,三个月后被迫低价出卖。之后的《时代报》靠印刷工人和排字工人的捐款,继续出版,仍不断指责政府和地方当局,批评腐朽昏庸的总督。

1856年埃比尼泽·赛姆和兄弟戴维买下该报,增添了新设备一一一艘捕鲸船,为的是在抢到独家新闻时,能快速传递到英国船只上去。易主后的《时代报》仍旧不惜代价地反抗传统的权势集团。在19世纪60年代,广告人有组织的抵制使它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该报以增加订阅量来弥补广告收入的损失,1874年发行量达22000份。戴维·赛姆自豪地说:《时代报》的发行量是赤道以南其他任何一份日报的两倍。

该报是坚定的自由派支持者,虽然它不制定政策,但因它的一系列主张在实践中赢得了胜利,其权威与日俱增,逐步发展成为澳大利亚的首要报纸。1908年戴维去世时,星期日版已达24页,平常是20页,发行13万份。

20世纪20年代《太阳报》和《晨邮报》成为该报的强劲对手,1936年发行降至近半个世纪的最低点,不足10万份。二战中销量回升的报纸在50年代有了起色,头版刊登照片,标题醒目起来,体育报道丰富多彩,但仍是一张严肃的大报。该报是澳大利亚第一家向华盛顿(1954年)和东南亚(1959年)派驻记者的报纸,也是第一张打破常规,全文刊登总理回答记者提问的报纸。

该报脱离了50年代反共的方针,成为澳大利亚各报中惟一在中国驻有记者的报纸。注重对独家新闻、各种运动、新闻专栏的深入报道。该报被誉为“现代新闻事业中能做出最为简洁陈述的最后一个堡垒。”值得一提的是,该报在国际情况介绍中,常有以中国为重点的专页。1983年3月10日,该报刊载了题为《京剧在墨尔本》的特稿,对兼有歌舞和“武术表演”的京剧艺术大加赞赏,还配以《白蛇传》的剧照。

9. 简述托马斯·杰斐逊的新闻自由观。

【答案】托马斯·杰斐逊(ThomasJefferson , 1743-1826)是《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美国第三仟总统、资产阶级革命家。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上杰斐逊执笔起草了《独立宣言》,成为北美殖民地人民反英斗争的旗帜,它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被马克思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1)杰斐逊的新闻自由观

独立战争后,杰斐逊在同联邦派的斗争中,捍卫《独立宣言》规定的人民民主权利,就出版自由和汉密尔顿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杰斐逊的观点如下:

①新闻自由在行使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他认为:世界上每个政府都有人类的弱点和腐化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