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694新闻理论与新闻史之西方新闻事业概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概念题

1. NZPA

【答案】NZPA 是新西兰报联社(TheNewZealandPressAssociationInc )的英文简称,是新西兰的全国通讯社,由40多家主要报纸联合而成的合作企业公司。创建于1879年,当时名为联合报社,1942年改为现名。该社与路透社有密切的联系,它向路透社提供新西兰的国内新闻,并与路透社联合向新西兰各报发布重要国际新闻; 与美联社和合众国际社等有传统联系,在伦敦、华盛顿、香港和悉尼等地均有特派记者。

2. 19世纪30年代《纽约太阳报》

【答案】《纽约太阳报》于1833年9月3日由本杰明·戴创于纽约,其口号是:“照耀所有人(ItShinesforAll )"o 《纽约太阳报》是美国第一份按商业原则创办的商业报纸,也是第一份获得成功的“便士报”。该报的零售价是一美分或一便士,故称“便士报”,又称“廉价报纸”。由于其发行的成功和开创性作用,与后来创办的《纽约先驱报》和((纽约论坛报》并称为美国新闻史上的廿大便十报。

3. 安塔拉通讯社

【答案】安塔拉通讯社成立于1973年,是印尼国家通讯社,由国家情报部管理,国内外派有常驻记者,同世界主要通讯社有新闻交换协定,是不结盟国家通讯社联盟、亚太通讯社、国际伊斯兰通讯社的成员国。

4. 拉美特稿社

【答案】拉美特稿社又称拉丁美洲特种新闻社,1983年10月在墨西哥城成立,由9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共同组建。该社试图以自己的、拉丁主义的和不带政治偏见的观点,来报道拉丁美洲的发展成就及地区一体化问题,以加强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

5. “12.5%法”

【答案】1969年7月,墨西哥政府颁布和实施“12.5%法”,即要求全国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提供12.5%的播出时间代替部分税收,用来广播政府准备的教育、文化、娱乐节目和宣传报道,以改变商业电视台“美国文化殖民地”的形象。"12.5%法”通过广播实行国民教育,大部分节目由内政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心提供。

6. 德意志通讯社

【答案】德意志通讯社(AND ,简称德通社)是原民主德国惟一的国家通讯社,1946年10月10日根据各报刊和广播电台的倡议建立,总部设在柏林。成立之初,德通社是股份有限公司性质的企业,1952年,政府将它收归国有,成为国家通讯社,是当时社会主义国家中比较权威的新闻发布机关。两德统一之后,德通社改为自筹资金的独立股份公司,影响力骤减。

7. 《祖国纪事》

【答案】《祖国纪事》是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派最有影响的杂志之一,1839年在彼得堡创办。该刊是文学和社会政治月刊,前期由安·克拉耶夫斯基发行,别林斯基主持评论栏目,积极宣传唯物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同保守派作斗争。后别林斯基同克拉耶夫斯基在政治观点上发生了分歧,转到《同时代人》杂志工作,《祖国纪事》的战斗性有所减弱。1848年以后,在沙皇政府出版监督委员会的严密管制下,该杂志逐渐带有了学院派色彩。1868年转入涅克拉索夫之手,重新发扬民主主义的革命传统,抨击专制制度,支持农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因而多次受到出版检察机关的迫害和查封,1884年被迫停刊。

二、简答题

8. 简述英国广播公司(BBC )的经营体制。

【答案】从本质上分,广播电视体制可以分为公共制、商营制和国营制三种不同体制。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又分为国有公营型、社会联合公营型、国有国会主导型和国有政府主导型。BBC 是国有公营型的典型代表。

(1)从权力机构组织形式上看,董事会是BBC 的最高权力机构。BBC 董事会成员由政府推荐,女王任命,虽然并不是按代表制原则而是以社会贤达的标准选定,仍然具有广泛的社会代表性。在推荐BBC 董事时,政府一般不自行其事,而是按照不成文惯例,依据历届皇家政策咨询调研委员会和社会诸利益集团(包括传媒界)的意见展开工作。

(2)在管理方式上,BBC 董事会只是个战略决策和预算监控机构,它在选定BBC 总经理后,一般并不干预BBC 日常事务,而是让总经理全权处理。

(3)政府与BBC 的关系。英国政府受国会委托推荐BBC 董事会成员,监管和发放执照给BBC ,因此无疑有很大的权力。但是,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很少利用此种管辖BBC 的权力去凭自己的意愿组建BBC 董事会,干涉BBC 的日常工作。

英国政府之所以奉行此政策,一方面是因为英国悠久的不干涉社会公共事务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归根到底英国政府是受托管理BBC ,一旦政府跟皇家政策咨询调研委员会、BBC 董事会、BBC 总经理以及BBC 从业人员等发生尖锐冲突,国会有权干预,以维护宪章所规定BBC 社会公营原则。但英国政府由于可以定期审核和重新颁发执照,随时吊销执照,并且主管BBC 董事会人选,对BBC 节目有最后的命令权,因此原则上对BBC 有着巨大的潜在权力。

(4)对BBC 国有公营体制的评价:在缺乏或没有类似英国文化传统惯例的国家,BBC 体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其独立性可能受到很大冲击。所以,当代西方国有社会公营广播电视在体制上一

般设置某种直接的权力制衡机制,如加强国会监督和推行选择领导成员的代表制和会议制等。

9. 苏联新闻传播模式对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

【答案】我们的新闻传播事业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苏联模式的翻版—尽管也有不同之处,但不能改变其根本的性质和整个模式的构架方式:

(1)苏联模式对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带来了全面影响,具体如下:

①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因素,如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正是学习了苏联的经验而在中国革命事业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些经验也有助于当时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②这种全面的影响也带来了不少教条主义、专制主义的弊病,比如片面夸大新闻传媒的组织作用,干涉政府和各界社会团体的日常工作等。

(2)这种模式还有一个不良后果,就是社会主义新闻自由形同虚设。这表现在两方面:

①高度的控制,使新闻传媒不能有一点独立性,造成了整个新闻事业的“软化”和死气沉沉,造成了“多个世界、一种声音”的虚假统一。由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自身没有一定的自由度,因而缺乏活力,缺乏批评、监督、反馈的有效机制。

②这种模式否定普遍的人类社会新闻自由形式,把资产阶级乃至人类在几百年中发展起来的某些新闻自由的成熟形式全部批为资产阶级的货色。

10.简述语言产生的意义。

【答案】在语言产生之前,人类最早使用的传播方式十分简单,来源为身体器官的呼唤,手势、体态,这被称为体语传播。产生音节语言后,以口语述说来传达思想、消息与态度的口头传播成为那一时期的主要传播方式。

语言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意义在于:

(1)人们不再只通过各种断续的嚎叫、音节,简单的姿势和身体的动作来应付大自然的威胁和共同劳动。人们通过单词、数字及其他代号,加上语言和逻辑规则来交流。

(2)语言的产生还使人们的分类、抽象、分析、综合及推测等思维能力加强,使人类在音讯传播的长度、深度、广度及精细程度上有了进步,并使人类与自然斗争的经验得以相传。

(3)语言的运用加快了人们信息交流的传输和接收速度,使人们无须再用如现代人“动作字谜”游戏的方式来传递音讯,减少了编码解码时间。简言之,语言是伟大的工具,是社会的共同纽带。

11."NewWorldInformation&CommunicationOrder”运动为什么沉寂?

【答案】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发展中国家以不结盟运动为主体,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阵地,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NewWorldInformation&CommunicationOrder)运动。这一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展开的文化与传播之争,属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