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819新闻传播学基础之新闻学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舆论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案】舆论作为公开的社会评价,它所实现的社会功能是以公开表达的集合式的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干预社会生活,这是由其“民意表达和民众力量的显示,,的本质特性所规定的。

舆论的主要功能是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服务于既定的公众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它是社会控制的有力形式之一。舆论的这种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这种控制又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对国家和政府决策过程的监督制约。现代社会中舆论制约可以表现为监督决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的程度,监督决策过程是否符合既定的法律程序和规范等,但最主要的是监督决策目的朝向是否在于维护公众的共同利益,因为公益是舆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最终的目标。

②对决策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监督。决策朝着维护公众利益方向努力,并按此原则产生,但它是否最终维护公益,还要看决策的执行和执行后的结果。

③对于决策和执行人物行为的监督。舆论的决策监督和制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同样指向决策参与、执行的主体—决策者和决策执行者,主要是对国家公务人员行为的限制和约束,促进其在合法的范围内,在维护公众利益前提下制定和执行政策、措施,正当地、规范地行使权力,履行责任。

(2)对公众行为的鼓舞或约束

①鼓舞公众成员合乎社会公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公德的行为发生。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认同的共有的道德规范,仟何符合公德的行为就会受到舆论的赞扬,促使更多的社会成员更自觉地效仿,例如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相反,某些损害公众利益、违背社会公德的消极行为,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

②鼓舞公众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和制止公众成员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每个人作为社会一员,从事一定的社会职业,服务于其他的社会成员,这使其职业和职业行为因而具各了和公共利益的相关性,也自然被纳入舆论监督和制约范围内,舆论对其作用过程与对公德行为的作用过程类似,以肯定和否定的意见倾向,产生压力,鼓舞或限制公众职业行为,促其遵从社会普遍认同的职业道德规范。

2. 判断:新闻媒体有意无意地掩盖、歪曲事实就是误导和侵犯受众知晓权。

【答案】题中观点是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

知晓权又称知情权,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如出生情况、亲生父母等)。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随着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知情权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而新闻媒介作为职业化、专门性的大众信息传媒,有权利更有义务保障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开拓公共信息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知情权是现代媒介的核心问题,也是新闻传播学所要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

知情权不是媒介特权,它是人民的权利,受众作为公民,理所当然享有知情权,特别是通过媒介了解公共信息的权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媒介作为职业化的专门从事社会信息整合和传播的公共部门,其行使知情权的权利和义务得以更加明确和强化。

新闻是一种客观存在,应如实报道,不应歪曲事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无论是资产阶级新闻事业,还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新闻真实是共同的要求。联合国国际新闻信条第一条规定:报业及所有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正确,他们应该尽可能查证所有消息的内容,不能任意歪曲事实,也不可以故意删除任何重要的事实。一个真正的新闻媒体,不仅应该具有独特的新闻敏感,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信息传播者的媒体,需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传播多种事实和意见。新闻媒体有意无意地掩盖甚至歪曲事实,误导民众,侵犯他们的知情权,最终将妨碍公民的新闻自由。

3. 简述舆论新格局中舆论的新特点。

【答案】舆论新格局中舆论的新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自发性

网民自发爆料,相对自由地发表自己真实意见,形成的舆情是民意真实的表达。

(2)突发性

网络事件爆发很突然,长则数天,短则几个小时,上传的事情就演变成网络事件。

(3)鲜明的指向性

据复旦大学相关课题组对2009-2011年195个网络舆情事件的统计,有45.6%的舆情事件指向政府或政府官员。

(4)诉求明确、直接

网上舆情的诉求,80%以上都是基于利益—公众维护自身利益,包括经济利益、安全利益,都属于人民内音仔矛盾。

(5)故事情节的戏剧性,传播符号的娱乐化

在网络舆情事件中,有近70%的事件都有戏剧化的情节。有53%以上的事件采用煽动性、娱乐性传播符号,主要做在标题上,尽可能吸引网民眼球,也便于口头传播。

(6)网上网下开始频繁互动,而且发生几率在上升

网上网下互动是指网民从网上群体性事件,即网络舆情事件延伸成社会群体性事件,诸如静坐、集会、游行,甚至诉诸暴力抗争。网络舆情回归了舆论的本义:社会舆论是用来监督政府、维护公众利益的。一旦在网上获得舆论支持,就会在网下采取行动。

4. 如何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整合社会功能?

【答案】社会分工是现代社会整合机制的关键,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来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现代社会结构的复杂性,使得社会需要一种在全社会范围之内交流与沟通的整合工具。大众媒介传播的大众化特征,使得它成为社会整合的最佳工具之一。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整合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提供全社会共享的价值观念

大众传媒的优势在于传播的广泛性和无所不在的渗透力。大众媒介不仅可以传播主流价值观念,使之达到全社会的共享,还可以利用媒介运作,构建出某些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并将其纳入主流价值观念的范畴。

(2)协调社会各个利益集团以求平衡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大众媒介是“社会公器”,各个利益集团都有权使用媒介为自身的利益服务,包括知晓权、表达权等。

总的来看,一方面媒介的产生和发展受制于整个社会系统; 另一方面,媒介作为社会总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与社会各系统的互动中,又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而当代社会己进入信息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已成为推进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的开发和使用。媒介作为社会主要信息系统,对社会各个方面的渗透也更加深入了。

5. 简要说明“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

【答案】在现代社会,文化的主要形态为大众文化,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

(1)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的对象完全一致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最根本的特点在于,它的对象再也不是局限在某‘狭窄的社会阶层中,而是基本失去了阶层差别的大众。以此为特征的大众文化不可能沿用传统文化的载体,它所要求的、适合自身的新型载体,必须有能真正为大众所享用的特点。大众传媒无疑正是这样一种媒介,它能让大众在毫无外在限制的条件下,自由地享用大众传媒。这一特点无疑为传播大众文化准备了最允分的条件。

(2)大众传媒的特性契合了大众文化的内容要求

大众文化在内容方面的基本特征是易于普及,及时消费。这也正是大众传媒的特点。大众传媒传播的内容期望为大众所接受,因此偏好适合大众口味,能为最多的人理解、接受、欣赏的内容。而追求时效也是大众传媒的特点。在大众传媒的世界中,“新”就意味着“好”。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大众传媒的产品正是一种即时使用的消费品。

(3)大众文化的形式多追求感官刺激,这也正是大众传媒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