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大学人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学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辨析:根据西方学者对新闻媒介传播效果的研究,新闻媒介具有横扫一切、难以抵御的传播威力,而受众则处于被动挨打、不堪一击的地位。

【答案】题中观点是新闻媒介传播效果研究中的“魔弹论”,又称作“靶子论,,、“皮下注射理论”。该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中的许多提法是不合理的。具体分析如下:

(1)此观点属于西方早期新闻传播理论中的强效果论,流行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它的产生和流行,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些传播现象密切相关,也由此导致其片面性和局限性。

(2)按照“魔弹论,,的观点,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是主动的,而受众则是被动的。传播者把“信息子弹”发射出去,受传者必被击中,应声倒下,传播效果直接而明显。而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表明,受众是复杂的、能动的、有自主性的行为主体,会出于自身需要对“信息子弹”进行选择和评价并决定是否接纳。现代政治传播研究也表明,受众对于宣传信息必须先入,入口,入脑,才能发挥作用。

总之,“魔弹论”的产生没有科学的根据,它过分夸大传播效果,忽略了影响大众传播的各种社会因素。另外,它完全否定了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能动性,片面地认为受众是消极的、被动的,可以被传播任意影响和改变的。所以,这种理论只是特定社会阶段的产物,不是一种科学的理论。“魔弹论”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大忌。

2.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答案】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舆论是社会控制系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舆论虽然不具有硬控制的强制作用,但它能与社会的政治力量、法律力量配合,共同发挥调节社会、规范人们行动的作用。有时,舆论甚至可以发挥政治、法律等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具有特殊的精神力量和道义力量。

(2)正确的、积极的舆论,可以振奋精神、激扬民气、凝聚人心、增强合力; 而错误的、消极的舆论,则可能扰乱视听、混淆是非,为社会上某些错误或偏激的情绪推波助澜。因此,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3)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光荣任务和神圣职责。1996年,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社会主义新闻宣传,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尤其是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方面,更负有重大而光荣的使命。

3. 美国新闻史上的“黄色新闻”是怎样出现的?

【答案】(1)黄色新闻是指建立在煽情主义基础上,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性的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的报道。黄色新闻是报业追逐利润不择手段竞争的产物,得名于美国《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之间的竞争,并在两报的激烈竞争中发展起来。

(2)1883年普利策买下《世界报》后,以国内外重大新闻作为骨干,佐以刺激性因素以增加读者兴趣; 发动全国性运动,提高报纸声誉; 高质量的言论版; 篇幅大,报价低; 使用插图和大量图片,引发“黄孩子案”; 重视报纸的推广发行。大量刊登刺激性报道,采用煽情主义的耸人听闻的手段打开了销路。

(3)赫斯特1895年买下普利策之弟阿尔伯特的《纽约新闻报》开始了与《世界报》的竞争。《纽约新闻报》注重犯罪新闻、丑行、灾祸报道和各种特写,大量应用照片,黄色新闻泛滥,对社会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曾蝙动美西战争、教唆刺杀麦金莱总统。

(4)1899年至1900年,是美国黄色新闻发展的高峰。当时全国的主要报纸中约有三分之一是纯粹的黄色报纸。黄色新闻的特征有: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 滥用照片; 种种欺骗手法; 星期日增刊; 标榜同情“受压迫者”。

4.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政府采取的扼制出版自由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案】在17-}-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有过封建王朝的复辟,有过资产阶级的政权对封建阶级妥协,有过独裁统治,欧美各国政府都采取各种手段扼制出版自由,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出版物的事先检查制

这是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政府最先采取的措施,防止报刊批评政府。1662年,英国议会制定出版法案,明确规定报刊发行许可证制和出版物必须受议会设立的检查官的检查。直到1694年出版法案颁布才正式废止。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于1810年恢复新闻事先审查,而德国从1819年开始重新执行书刊检查制度。

这种事先检查制度使得报刊万马齐暗,也引发越来越激烈的反抗。英国在1695年,法国在1814年,德国(普鲁士)于1850年,俄国于1905年都先后取消报刊事先检查制。

(2)取代报刊事先检查制,各国政府先后制定煽动法、诽谤法扼制出版物

18世纪初期,英国国会可以随意确认煽动诽谤罪。政府或国会如发现可疑的出版物或作者,即可由总务大臣签发逮捕状,成百上千名报刊发行人、作者、记者遭到罚款、监禁,甚至判刑。白色恐怖弥漫欧洲的报界。

(3)征收印花税、实行津贴制

英国国会在1712年5月16日通过印花税法案,除了报刊税外,还征收广告税、纸张税。沉重税负使得报刊入不敷出,印花税实行不到半年,报刊就停了一半。德国、俄国都先后实行过印花税。直到1861年,英国才取消印花税,欧洲各国也陆续取消。

与征收印花税相辅相成,政府以津贴方法支持、收买一批报纸,并把津贴列入政府预算。在

18世纪前期,英国首相承认每年津贴给报纸5千镑,而“秘密委员会”说每年达5万镑。

以上种种手段,都使得报刊在重压下苟延残喘,种类少,报价高,售量少,发展迟缓。正如恩格斯所描绘的:“诽谤法、叛国法和读神法,都沉重地压在出版事业身上……英国的出版自由一百年来苟延残喘,完全靠政府当局的恩典。”

5. 简述柏拉图的“睡眠式洞穴”理论。

【答案】柏拉图的“睡眠式洞穴”理论通过描绘故事表现无知和缺乏教育给人类所带来的痛苦。在《理想国》第七卷,柏拉图作了一个比喻,有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有微弱的阳光从通道里照进来。有一些囚徒从小就住在洞穴中,头颈和腿脚都被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朝前看着洞穴后壁。在他们背后的上方,远远燃烧着一个火炬。在火炬和人的中间有一条隆起的道路,同时有一堵低墙。在这堵墙的后面,向着火光的地方,又有些别的人。他们手中拿着各色各样的假人或假兽,把它们高举过墙,让他们做出动作,这些人时而交谈,时而又不做声。

这些囚徒只能看见投射在他们面前的墙壁上的影像。他们将会把这些影像当作真实的东西,他们也会将回声当成影像所说的话。此时,假如有一个囚徒被解除了栓桔,被迫突然站起来,可以转头环视,他现在就可以看见事物本身了:但他们却以为他现在看到的是非本质的梦幻,最初看见的影像才是真实的。而假如有人把他从洞穴中带出来,走到阳光下面,他将会因为光线的刺激而觉得眼前金星乱蹦,以至什么也看不见。他就会恨那个把他带到阳光之下的人,认为这人使他看不见真实事物,而且给他带来了痛苦。

6. 简述现实受众、潜在受众和隐在受众的概念。

【答案】(1)现实受众现实受众是坚持接触和利用新闻传播媒介的人。现实受众使新闻传播有现实的作用对象,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保证。现实受众很少直接介入信息作品的预构、即构和初期编码,但在新闻作品问世后,他参与对作品的传播与扩散,同传播者的后续对话和沟通,对符号意义的挖掘和创造。从总体上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现实受众与潜在受众的多寡,取决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以及新闻传播媒介的普及程度。

(2)潜在受众

潜在受众是指具备健全的阅听能力,而尚未接触全部或部分新闻传播媒介的人。对新闻传播媒介而言,可将接触某种新闻传播媒介而不接触其他新闻传播媒介的受众,视为其他媒介的潜在受众。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潜在受众是该新闻传播媒介尚待开发的受众市场,媒介应该进行充分的、深入的调查,有针对性地从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上切实改进工作,努力使潜在受众不断地转化为现实受众。

(3)隐在受众

隐在受众是已被新闻传播者事先设计在媒介的制作,及新闻作品的构思之中的受众。隐在受众实际上由新闻传播者和新闻接受者共同制造出来。受众收受新闻信息时,可能产生的思维定势或行为定势,已经隐含于作品的内容之中,而这种内容是由新闻传播者依据主题需要而精心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