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知识? 知识有哪些类型? 知识在头脑中是如何表征的?

【答案】(1)知识的含义

知识是指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知识来源于客观存在的事物,具有客观性。但知识并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因此,也具有主观性。

(2)知识的类型

①根据知识的不同反映深度,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感性知识是对事物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理性知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②根据知识的不同抽象程度,可分为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具体知识是指具体而有形的、可通过直接观察而获得的信息。该类知识往往可以用具体的事物加以表示。抽象知识是指不能通过直接观察,只能通过定义来获取的知识。这类知识往往是从许多具体事例中概括出来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概念或原理。

③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可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又称为描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一般可以用口头或书面言语进行清楚明白的陈述。程序性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它是一种实践性知识,主要用于实际操作。

④布卢姆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把知识分为二个大的类别:具体的知识、处理具体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以及学科领域中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具体的知识指具体的、独立的信息,主要指具体指称物的符号。方式方法知识是有关组织、研究、判断和批评的方式方法的知识。普遍原理知识指把各种现象和观念组织起来的主要体系和模式的知识。该类知识处于高度抽象和非常复杂的水平上。

(3)知识的表征

知识的表征即知识在头脑中的组织结构,其形式有概念、命题、表象和图式等。

①概念代表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是一种简单的表征形式。特征本身又是由更基本的成分组成的,如知觉特征、功能特征、关系特征等。由于不同概念在头脑中是互相联系的,又具有一定层次关系,因此它们就构成了一种语义层次网络组织。

②命题是意义或观念的最小单元,用于表述一个事实或描述一个状态,通常由一个关系和一个以上论题组成,关系限制沦题。如果命题之间具有相互关系,则可以构成命题网络。

③命题表征的是事物的抽象意义,而表象表征的是事物的知觉特征。表象是对事物的物理特

征作出连续保留的一种知识形式,是人们保存情景信息与形象信息的‘种重要方式。命题是一种断续的、抽象的表征,而表象是一种连续的、模拟的表征,它特别适合在工作记忆中对空间信息和视觉信息进行某种经济的表征。

④图式是指有组织的知识结构,图式不仅是命题表征的扩展,还表征了特殊事物间的共同点。这种相同点既可以是抽象命题水平的,也可以是知觉性质的。

⑤除了以上四种外,还有系列组织、产生式系统等。系列组织是指人们记忆的内容按一个特殊的、连续的、系列的顺序在头脑中表征的方式。产生式系统包含了“如果某种条件满足,那么就执行某种动作”的知识,是程序性知识的主要表征形式。

2. 怎样依据学习与心理发展的辩证关系来促进心理发展?

【答案】学习与个体的心理发展之问的关系是辩证的,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表现在心理发展制约学习,学习促进心理发展。

①学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依存性学习是心理结构的构建过程,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作用,将主体新获得的经验和原有经验结构相整合而实现的。因此,欲进行有效的学习,原有心理结构中需具备适当的知识、技能和一定的学习动机。若缺乏相应的知识、技能和学习动机,则难以产生学习,新的心理结构也难以建立。发展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受心理本身的发展规律的制约。教育心理学及其认知心理学的大量研究也都表明,新的学习受到原有的心理结构及其水平的影响,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决定了新经验的习得水平和难易程度。

②学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从个体的一生发展来看,其心理发展无疑都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习在心理发展中是一个最直接的决定因素; 从心理发展的动力机制来看,新的学习情境引起个体的认知不平衡,即产生一种问题情境,并导致个体产生相应的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使个体学习动机由潜在状态转为活动状态,成为学习的实际动力; 从心理发展的过程来看,个体通过不断地学习,获取各种知识、技能与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行为,并通过广泛的迁移,逐步形成能稳定调节个体活动的多种类型、多种水平的能力与品德。

3. 教学媒体有哪些不同的类型? 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1)教学媒体也简称媒体,指教学过程中用以运载信息、传递经验的物质手段和工具,如课本、挂图、录音、录像带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媒体把教学内容的信息传输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媒体接受教学内容的信息。教学媒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①《美国大百科全书》中将教学媒体分为:印刷材料; 图示媒介; 照片媒介; 电子媒介。

②乔拉奇(V .S.Gerlach )等在《教学与媒介》一书中将教学媒体分为五类:实物和人; 投影视觉材料; 听觉材料; 印刷材料; 演示材料。

③我国邵瑞珍教授(1988, 1997)则依据教学媒体作用的感觉通道,把教学媒体分为四类:非投影视觉辅助; 投影视觉辅助; 听觉辅助; (4)视听辅助。

④冯忠良,1992, 1998)认为,依据教学媒体所负载的信息特征,把所有教学媒体分为两类五

种:非言语系统媒体,其中包括:实物系统媒体,指实际事物现象,各种动植物与矿物标本,仪器,器材以及各种演示实验中观察到的事物现象等; 模象系统媒体,指真实事物现象的模拟制品,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影片、幻片等; 动作及表情系统媒体,指用以传递动作与情感经验的各种示范动作与表情动作。言语系统媒体,其中包括:口头言语系统媒体,指以口语作为经验的媒体; 书面言语系统媒体,指以文字符号作为经验的传递媒体。依据巴甫洛夫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2)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

①教学任务方面的因素

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媒体来传递经验,首先要考虑教学目标。因为有些媒体可能更容易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有些媒体可能更适合用来演示需要学生掌握的技能。其次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即所要传递的经验本身的性质。最后,教学方式不同,可供选用的媒体也往往不同,如采用直接交往方式来传递经验时,可用口语系统的媒体,采用间接交往方式来传递经验时,一般用书面言语系统。

②学习者方面的因素

教学媒体对经验的传递作用,取决于经验接受者的信号接收及加工能力。如感知、接受能力、知识状况、智力水平、认知风格、先前的经验、兴趣爱好及年龄等。学生年龄不同,经验发展水平不同,其内在的编码系统也不同,对教学媒体的接受能力不同,采用的教学媒体也应有差别。

③教学管理方面的因素

教学的地点和空间,是否分组或分组的大小,对学生的反应要求,获取和控制教学媒体资源的程度等。

④技术方面的因素

硬件的费用,软件开发费用,媒体维修的费用,教辅人员的培训费用等。此外,还要考虑媒体的质量,操作媒体的难易程度,媒体对环境的要求,媒体使用的灵活性和耐久性等。

4. 影响迁移产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迁移不是自动产生的,它受制于各种条件,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学习定势。

①相似性:相似性是影响迁移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客观因素的相似和主观因素的相似。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属于客观相似性,它包含学习的共同结构成分与表面成分。桑代克的共同要素说、奥斯古德的迁移逆向曲面都是学习材料相似性的典型代表。吉克与霍利约克认为,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包含结构特性的相似和表面特性的相似。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是主观相似性,也影响迁移的产生。并且两种学习情境中所涉及到的其他成分的相似,如态度、情感以及学习中的环境线索等也影响迁移的产生。

②原有认知结构:原有经验的水平、原有经验的组织性和原有经验的可利用性都影响迁移的产生。决定原有经验的可利用性的关键因素是学习者的认知技能与元认知技能。因为迁移过程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认知活动来完成的,而认知技能与兀认知技能又是调节、控制认知活动,保证其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