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行动研究在校本教研中的应用

关键词:校本教研 行动研究 研究型教师

  摘要

摘要: 教育引领社会的发展,而非跟随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带来的不仅仅是时代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机遇和挑战。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而当代的教育发展证明,教师仅仅成为一个“教育者”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角色出现在教育实践中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一种趋势和潮流。就我国的现状而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校本教研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为教师从“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契机。
近年来,校本教研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掀起热潮。然而,经我们的研究发现,就校本教研实施现状而言,其过程和结果均不容乐观。因此,笔者认为挖掘并提炼校本教研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促进教师成为研究者具有重要价值和指导意义。
本文以西安市碑林区20所中小学校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座谈及实地参与等方法对校本教研实施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通过整理和分析调研资料,认为目前校本教研实施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从研究主体——中小学一线教师来看,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表现为教师的科研素质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教育体制的不健全。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的压力过大。主要由工作强度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挑战大,社会期望高及教师评价体制单一所致。
2、从宏观层面看,校本教研重形式、轻实效。具体表现在:一、宣传包装多,具体操作少;二、活动形式和内容单一,创新体现少。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对校本教研的政策导向偏离了校本教研初衷的轨道。
3、从微观层面看,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同伴互助处于浅层次;专业引领期望大,难深化;学校教研活动时间安排缺少灵活性。学校对校本教研理解不深入,不会操作或盲目操作是导致这些状况的主要原因。
在认真思考和研究上述问题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选择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是有效开展校本教研的保障。综合各种研究方法,并经实践检验,我们提出:行动研究是适合中小学教师的校本教研形式。这种研究方法引入我国虽已有20余年,但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对此理解并不深入,为此,本文就行动研究的定义及特点做了简单介绍,并以一个案例为载体详尽阐述了教师应如何做行动研究。针对如何在校本教研中进行有效的行动研究提出如下策略:
1、加强基地建设,发挥优势学科、优秀教师的辐射作用。以“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学校”为依托,以点带面,推进校本教研全面实施。
2、完善评价和保障机制,给予教师人文关怀。各级教研部门及学校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保障机制,改进评价机制。为教师提供充分参与教学研究的时间和空间。
3、加强专业引领,组建并充分利用本地专家资源。构建引领校本教研深入开展的校外支持网络,固本培元,充分利用本地、本校的专家资源,组建一支素质较高的专业引领队伍。
4、召开定期与不定期小组会议,集中教研与分散教研相结合,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由市教研部门或区教研室组织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进行集中教研;各学校以本校为单位召开不定期研讨会,进行分散教研,形成“共振圈”。
5、开通行动研究网,进行网上虚拟教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建行动研究网,实现资源共享,教师之间的协作学习,教师与专家学者之间的互动,学习成果的交流和评价。
依赖校本教研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可一蹴而就。尽管校本教研现状不容乐观且困难重重,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本文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将校本教研与行动研究结合起来,提出了校本教研中有效应用行动研究的策略,对教师发展成为研究者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