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圆明园的营建过程。
【答案】圆明园坐落于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
(1)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是康熙赐给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园林。
(2)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储值房,御以“避喧听政”。扩建后的圆明园,占地面积达到3000亩左右,每个景区内,既有庄严宏伟的宫殿,也有使人感觉轻松灵巧的楼阁亭台与回廊曲桥,假山、湖泊以及蜿蜒的河流点缀其中。在雍正朝时期,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完成。
(3)乾隆年间,圆明园进行了局部增建、改建,在东面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4)嘉庆年间,绮春园进行了修缮和拓建,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5)道光年间,国力日衰,财力不足,道光皇帝宁愿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围猎,但仍对圆明三园有所改建。
2. 列举中国园林建筑中屋顶造型的主要种类。
【答案】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建筑的外观一般具有屋顶、屋身和台基三个部分,历史上称为“三段式”,因此构成的建筑外型有独特风格。屋顶形式是富有艺术表现力的一个重要部件。园林建筑艺术贵在看顶,造型多变,翼角轻盈,形成我国园林建筑玲珑秀丽的外形,是构成我国园林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屋顶的造型有庞殿或四阿、硬山、悬山、歇山、卷棚顶、攒尖顶、弯隆式等。
(1)庆殿,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略有弧度,又称四阿式,多用于宫殿(寺观亦用)
(2)硬山,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3)悬山,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屋面双坡,两侧伸出于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
(4)歇山,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是硬山,房殿式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垂脊下端处折向的俄脊四条,故又称九脊式
(5)卷棚顶,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孤形砌面
(6)攒尖顶,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之一,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见于亭阁,塔等
(7)弯窿式,屋顶形式之一,屋盖为球形或多边形,通称圆顶。此外,用砖砌的无梁殿,室内顶呈半圆形,亦称弯窿顶。
3. 简述宋代文人园林的兴盛及风格特点。
【答案】文人园林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代,到宋代,己占据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同时还影响及于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较之唐代已经更为成熟,风格的表现也更为明显。
(1)文人园林的繁荣背景宋代文人园林是对唐代文人园林的传承和发展。
①首先与科举制度有关
②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例如“文人画”的兴起与繁荣,导致了文人园林的进一步发展。
(2)文人园林的风格特征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征:简远、疏朗、雅致、天然。
①简远景象简约而深远,不是单调、简单,而是以少胜多,以一当十。主要创造一种意境,除视觉景象的简约而留有余韵之外,还借助于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获取意外之旨。
②疏朗园内景物的数量不求多,因而园林的整体性强、不流于琐碎。
③雅致文人士流园林追求高蹈、雅趣,并把这种志趣寄托于园林中的山水花木,并通过它们的拟人化而表现出来。
④天然天然表现为两方面: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 园林内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内容。
4. 扬州的“个园”的四季假山分别选用何种石材? 并简述选择的原因及特点。
【答案】个园以假山堆叠之精巧而名重一时,《扬州画舫录》所谓“扬州以园亭胜,园亭以叠石胜”,个园的假山即是例证。
(1)“个园”的四季假山分别选用的石材“个园”的四季假山春山选用笋石石材; 夏山采用太湖石石材; 秋山选用黄石石材; 冬山选用宣石石材。
(2)选择石材的原因“个园”的选石依据,是造园者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创造了象征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四季假山”。
(3)“个园”的特点分峰用石结合于不同的植物配置:春景为石笋与竹,夏景为太湖石山与松树,秋景为黄石山与柏树,冬景的雪石山不用植物以象征荒漠疏寒,则四季的景观特色更为突出。这正概括了山水画家所谓“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朗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意境以及“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茧登,冬山宜居”的画理。从冬山透过墙垣上的圆孔又可以看到春日之景,寓意于一年四季、周而复始,隆冬虽届,春天在即,从而为园林创造了一种别开生面、耐人玩味的意境。个园的思想是围绕着“竹”、“石”展开,并集中展现了一年四
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相特点。
5. 简述清代造园著作(一家言》作者、园林方面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答案】《一家言》全名《性翁一家言文集》,又名《闲情偶寄》,作者李渔,字性翁,钱塘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李渔是一位兼擅绘画、词曲、小说、戏剧、造园的多才多艺的文人,平生漫游四方、遍览各地名园胜景,颇以自己能作为造园家而自豪。先后在江南、北京为人规划设计园林多处,晚年定居北京,为自己营造“芥子园”。《一家言》共有九卷,其中八卷讲述词曲、戏剧、声容、器玩。第四卷“居室部”是建筑和造园的理论,分为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五节。李渔认为“幽斋磊石,原非得己; 不能致身岩下与木石居,故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所谓无聊之极思也”,即人们不能经常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乃退而求其次,摹拟大自然而创为园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熔铸、反映园主人或造园家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感受。因此,“主人雅而取工,则工且雅者至矣; 主人俗而容拙,则拙而俗者来矣”。在“房舍”一节中,李渔竭力反对墨守成规,抨击“亭则法某人之制,榭则遵谁氏之规”,“立户开窗,安廊置阁,事事皆仿名园,丝毫不谬”的做法,提倡勇于创新。在“窗栏”一节中,指出开窗要“制体宜坚,取景在借”。借景之法乃“四面皆实,独虚其中,而为便面之形”,这就是所谓“框景”的做法,李渔称之为“尺幅窗”、“无心画”,并举出他自己设计制作的数例。“山石”一节尤多精辟的立论,李渔非常重视园林筑山,认为它“另是一种学问,另有一番智巧”。他主张叠山要“贵自然”,不可矫揉造作。此外,在“山石”一节中李渔还谈到石壁、石洞、单块特置等特殊手法,并从“贵自然”和“重经济”的观点出发,颇不以专门罗列奇峰异石为然。他推崇以质胜文,以少胜多,这都是宋以来文人园林的叠山传统,与计成的看法也是一致的。
6. 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是哪个时期? 此时期的造园有何特点? 并举例
【答案】(1)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魏晋南北朝的时代文化氛围之中,愈来愈多的优美自然生态环境作为一种无限广阔的景观被利用而纳入于人的居处环境,自然美与生活美相结合而向着环境美转化。人类审美观念发生了伟大转变,从而促使园林的建造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造园者逐渐将自然美引入园林之中。
(2)中国古典园林在转折期的造林特点
①国元林的规模比较小,也未见有生产、经济运作方面的记载,但其规划设计更趋于精密细致; 筑山理水的技艺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己有用石叠山的做法,理水与园林小品的雕刻物相结合; 建筑的内容多样,形象丰富,楼阁、观等多层建筑有所发展,台已不多见。
②白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已从摩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更多地以人间的现实取代仙界的虚幻。园林造景的主流仍是追求“镂金错采”的皇家气派。
③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的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参与经营。还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地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注重写实的创作方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国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宫”、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