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税务硕士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税收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衡量稳定经济体的主要指标不包括( )。
A. 财富分配均衡
B. 物价稳定
C. 经济増长
D. 充分就业
【答案】A
【解析】衡量稳定经济体的四个主要指标是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不包括财富的均衡分配。
2. 按照课税主体来划分, 可以把遗产税分为( )。
A. 总遗产税制和分遗产税制
B. 分遗产税制和混合遗产税制
C. 总遗产税制和混合遗产税制
D. 总遗产税制、分遗产税制和混合遗产税制
【答案】D
【解析】目前世界各国实行的遗产税制度, 按照课税主体来划分, 大体可分为总遗产税制、分遗产税制和混合遗产税制。
3. 下列哪项不属于税收预测需遵循的原则?( )
A. 连贯性原则
B. 类推性原则
C. 相关性原则
D. 确定性原则
【答案】D
【解析】一般而言, 税收预测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①连贯性原则。一是时间方面的连贯性, 二是系统结构的稳定性。②类推性原则。经济事物都有各自的运行模式, 并且这些模式之间会存在相似之处。③相关性原则。各种经济现象之间都是相关的。④概率性原则。税收预测必须通过对事物发展偶然性的分析, 揭露事物内部隐藏着的规律性。
4. 在市场对经济的资源配置有效的情况下, 从效率出发, 税收的目标是( )。
A. 保持税收中性
B. 强化税收杠杆作用
C. 税收收入最大化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A
【解析】在市场起调节性作用的经济中, 追求效率应该保持税收的中性。
5.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 税收保全措施适用的情形是( )。
A.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B. 非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C. 扣缴义务人
D. 纳税担保人
【答案】A
【解析】税收保全措施是指税务机关对可能由于纳税人的行为或者某种客观原因, 致使以后税款的征收不能保证或难以保证的案件, 采取限制纳税人处理或转移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的措施。税收保全措施的纳税人仅限于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不包括非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也不包括扣缴义务人和纳税担保人。这点与强制执行措施不同, 采取强制执行措施适用于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扣缴义务人和纳税担保人。
6. ( )通常在生产、流通或者服务中, 按照纳税人取得的销售收入或者营业收入征收。
A. 行为税类
B. 流转税类
C. 资源税类
D. 财产税类
【答案】B
【解析】流转税, 是以纳税人商品生产、流通环节的流转额或者数量以及非商品的交易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流转税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 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7. 税收的首要原则是( )。
A. 财政原则
B. 法治原则
C. 公平原则
D. 效率原则
【答案】A
【解析】集中财政收入是税收最基本的职能, 因此, 建立税收制度的首要原则就是财政原则。
8. 量能课税就是要实现税收的( )。
A. 绝对公平
B. 相对公平
C. 横向公平
D. 纵向公平
【答案】D
【解析】纵向公平是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不同数额的税收, 即以不同的方式对待条件不同的人。而量能课税正是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 判定其应纳多少税或其税负应为多少, 纳税能力大者多纳税, 纳税能力小者少纳税, 无纳税能力者不纳税。因此量能课税是实现税收纵向公平的体现。
9. 国家征税凭借的是( )。
A. 财产权力
B. 政治权力
C. 所有者权力
D. 资源权力
【答案】B
【解析】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 而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获取货币或实物, 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关系。
10.税收对生产者行为的影响是通过对( )的干扰来实现的。
A. 商品的供给
B. 商品的需求
C. 消费者行为
D. 市场价格机制
【答案】D
【解析】税收对生产者行为的影响, 是通过对市场价格机制的干扰来完成的。税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表现在政府课税之后会使课税商品出现两种价格一一消费者支付的价格和生产者实际得到的价格。
11.纳税人有( )情形的, 应当向税务机关报告, 并依法缴清税款。
A. 合并、分立
B. 变更经营范围
C. 变更法人代表
D. 变更财务人员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