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670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基础课之语言学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音位
【答案】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例如说汉语普通话的人通常认为“埋”“麻”“忙”分个词里都包含同一个元音“a" ,一般在标音时也都写作[a],其实这只个词的读音是
有前后差别的。在汉语普通话中
解,因此同属于一类。它们同属于一个音位[a]。
2. 语义场
【答案】语义场是指在同一个语义系统中,在共时条件下,若干个具有共同义素的义位聚合起来的聚合体。把不同的词的意义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某此词义与另一咚词义往往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义素表现出来)。人们根据这些词义上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把词分成大大小小不同的类,这就是词义的聚合,分出来的类就是语义场(词汇场)。所以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属于同一语义场的各词义有共同的义素,又有一些不同的义素,表明词义彼此之间的区别。例如,汉语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可以构成一个亲属义场,它们共同的语义特征是同胞亲属,同时在性别和长幼上又各自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彼此区别。由于抽取的共同语义特征不同就会构成不同的义场,因此不同的义场会有层级关系或交叉关系。
3. 词义的扩大
【答案】词义的扩大是指一个词的词义,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的词义演变现象。如汉语的“江”、“河”,原来只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墨水”原来只指作为书写工具的黑色液体,现在则指各种颜色的这种液体。
4. 语素
【答案】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是不能独立运用的构词语素。语素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划分出不同的类型。根据语音的数量可以划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如“马”是单音节语素,“葡萄”和“歇斯底里”是多音节语素。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为词根和
第 2 页,共 30 页 ,它们分别包含了发音时舌位的不同并不区别意义,不会引起意义上的误
词缀,如“石头”中“石”是词根,“头”是词缀。
5. 共同语
【答案】共同语是在某一基础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国家或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它包括民族共同语和国家共同语。民族共同语或国家共同语是资本主义之后出现的更高形式的通用语,这是有具体音值标准的、涵盖书面语和口语两种变体的通用语。民族共同语和国家共同语的区别在于,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的通用交际语,而国家共同语是一个国家各个民族共同的通用交际语。
二、简答题
6. 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和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答案】(1)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适应人类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用语言进行交际,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说话人运用语言这个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另一个方面是,听话人通过同样的工具来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思想。交流思想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基本内容。当然,除了交流思想之外,人们也能连带地运用语言彼此表达感情。一般动物没有思想可以交流,也就没有语言。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除了语言或语言成分的代用品之外,人们还能用图画、手势、击鼓、烽火、红绿灯等等去传递消息、交流一定的思想感情。但是这些都不能与语言相提并论。它们的表达能力是极其有限的。语言是不依赖于其它任何交际工具而独立存在的交际工具,它的服务领域非常广阔。只有语言才是人类社会一天也不能缺少的、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关系最深的、能充分交流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交际工具。
7. 迭音、长音与复元音或复辅音有什么区别?
【答案】在一个音节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音的组合称作复元音。在一个音节中结合起来并且处在同一个紧张增强或减弱阶段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称作复辅音。长音是一个音素发音过程的延长,迭音是分属两个紧紧相连的音节中的两个相同的音素的重迭。例如汉语普通话“二二得四”中分属两个音节的元音[司迭在一起,这是迭音。如果发音时音节不分明,这个迭音就变成了长音——[e:],结果就是“二——得四了。无论是[e]还是[[e:]都不是复元音。又如汉语普通话的”本能”
8. 方言是怎么形成的?
成的。
(2)一个社会内各地区发生了不完全的分化,各地区的居民彼此间的交往就会减少。这时候,在一个地区内,语言中出现的新成分一般就不会传播到其它地区去; 这个地区内,语言中某些固有成分的改变或消失一般也不会波及其它地区。这样,各地区使用的本来相同的语言,共同点将逐
第 3 页,共 30 页 中的[[nn]是由两个辅音组成的迭音,不是长音,也不是复辅音。 【答案】(1)方言是由于一个社会内各地区不完全的分化或是几个社会间不完全的统一而造
渐减少,不同点将逐渐增加,逐渐形成各地区语言的相对独立发展的道路。于是共同语就在各个地区形成了变体,也就是说出现了方言。
(3)几个社会间不完全的统一也会促进方言的产生。几个毗邻的社会,可以以一个比较强大的社会为中心而统一起来,由于各个社会的经济本来就不发达,结果一时并不能形成1个完全统一的经济单位,因而在政治上也常常不能高度集中。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一方面要更多地在原有的较小的区域内来往,一方面也要在整个社会内活动。这样一来,各个地区原来使用的不同的语言,就不能在全社会沟通人们的思想。于是,其中一种语言就扩大了流通的区域,吸收了其他语言的一些成分,逐渐发展为更大范围的全民的语言,而其他地区的语言则互相吸收、特别是向这种全社会范围的语言吸收有用的成分,彼此更加接近起来,变为这种语言的方言。
9. 词是什么? 请指明下面例子中哪些是词,哪些不是词:
写字 编辑 小碗 骑马 领航 红花(一种药材) 红花(红色的花) 膨 高
【答案】词是一种语言建筑材料的单位,也就是造句的时候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
题中词语有:写字、编辑、骑马、领航、红花(一种药材)、高
其余“小碗、红花(红色的花)”是短语,“膨”是语素。
10.同音词和同形词有什么区别?
【答案】同形词是书写形体相同的词,它可以是同音词,但也可以不是同音词。而同音词是某一语言的词汇中语音相同而意义小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好坏”的“好”
吃懒做”的“好”
前者念[rou],后者念[rau]。
11.什么是同义词?
【答案】某一语言的词汇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称为同义词。同义词的来源很多,借用方言词和外语词都可以产生同义词。但更主要的是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由于进一步认识到客观事物的种种特征,因而创造出舆旧有的词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特征基本相同的新词,形成同义词。
12.斯人林怎样论述世界共同语的形成?
【答案】(1)“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胜利以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世界帝国主义将不复存在,剥削阶级将被推翻,对民族和殖民地的压迫将被消灭,民族的孤立和互不信任将被民族的互相信任和接近所代替,民族权利底平等将被实现,压制和同化语言的政策将被取消,各民族间的合作将被建立,而各民族底语言将有在合作方式下互相丰富起来的可能”。
(2)“在这些条件下……是好几百种民族语言一一这些语言由于各个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长期合作便首先分出最丰富的单一的区域性的语言,然后区域性的语言才溶合为一个共同的国际语言,这种语言当然既不会是德语,也不会是俄语,更不会是英语,而是吸取了各民族语言和各区域语言底精华的新语言”。
第 4 页,共 30 页 和“好都同形而不同音。英语的"row" (排)和"row" (吵架)也同形而不同音,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