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643人文地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城市经济区

【答案】城市经济区是以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为中心,带动周围农村,统一组织生产和流通,形成以城市为依托的各种规模和类型的经济区。与其他类型的经济区一样,也是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根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历史演变、交通状况、经济联系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2. 政治整合

【答案】政治整合是若干较小的政治地理单元,因为某种权力和利益的需要自愿组合成具有共同利益和期望、采取共同行动的更大的政治地理单元的过程,如战后西欧的一体化过程。或者由于某种强制力而组成更大的政治地理单元的过程,如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

3. 城市性质

【答案】城市性质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4. 经济全球化

【答案】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5. 大都市区

【答案】大都市区是一个大的城市人口核心,以及与其有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地域的组合,它是国际上进行城市统计和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是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产生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6. 经济区

【答案】经济区是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和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交通运输和商品流通为脉络,具有发达的内部经济联系,并在全国经济联系中担负某种专门化职能的地域生产综合体。

7. 政治实力结构

【答案】政治实力结构是由诸如领土、自然条件、人口、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国民士气及政府能力等实力要素组成的。每一权力要素都对政治地理单元的实力及有效地使用它的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只是在不同条件下其影响力不同。如果政治空间结构是政治地理单元相对稳定的基础性条件,那么政治实力结构则是政治地理单元相对活跃的要素。实力结构的变化,决定着政治地理单元及其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

8. 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答案】汤因比在其著作《历史研究》中,对文明的起源提出的原则有“挑战和应战”、“逆境美德”和“中庸之道”。汤因比在对多种文明的起源情况进行分析后,提出的第一个原则是“挑战和应战”。他以埃及的文明为例说明如果没有当时对环境的应战也就不会有埃及古国的文明。

二、简答题

9. 简述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基本原则与发展重点。

【答案】(1)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2)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

循环经济实质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产出为特征,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与绿色消费等融为一体,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等过程中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主动地减少废物,实现节约资源和环境改善的双重目的。

(3)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循环经济发端于传统经济,又是对传统经济的反思、否定和创新。它具有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①减量化原则

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物质和能源流量。

②再利用原则

尽可能延长产品使用周期,最大可能地增加产品的使用方式和次数,并在多种场合使用,有效延长产品的时间强度和服务的利用效率。

③再循环原则

以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目标,旨在通过回收和综合利用,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既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循环经济的发展重点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将清洁生产、绿色消费理念和三大基本原则贯穿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体系,生产、消费和回收三大流程环节及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重要层面中去,并且重点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城市三大领域。

①依托清洁生产,建立生态工业产业体系;

②依托绿色消费,建立生态农业产业体系;

③依托区域规划,建立生态城市,构建社会循环框架。

10.大众旅游的发展

【答案】(1)1845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旅行社一一托马斯·库克旅行社。

(2)1908年,第一座商业饭店在美国建成。它既是近代旅游业发展的产物,又反过来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3)二战后,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飞机和汽车的普及,使人们出游更加方便快捷,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旅游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11.影响语言传播的主要因素。

【答案】(1)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主要是通过影响人口的迁移流动来对语言扩散施加影响的,表现为在自然地理条件良好、通达性强的地理区域语言扩散传播状况好,而在自然条件差、通达性弱的地理区域语言扩散传播状况差。

(2)社会人文因素影响

语言既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个人现象,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本质特点在于语言是一种社会交际工具,是为整个社会服务的。因此语言的扩散与传播在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更重要的是受到社会人文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行政区划的影响

行政区域的划分和建制往往对语言的传播扩散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同一行政区内,不仅要求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一致,而且往往要求使用语言上的统一,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所使用的共同语言。

②经济条件的影响

不同地区在政治经济上的联系越来越小,语言的差别就会越来越大,往往造成地域方言的形成,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就越频繁,其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