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政治经济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政治经济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 2

2017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政治经济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 12

2017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政治经济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 .. 23

一、概念题

1. 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合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机构服从于垄断组织,并被用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高额垄断利润,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不断加深的必然结果。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如下:

(1)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时期。这一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要表现为国家通过直接投资和将私人企业国有化建立国有经济以及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集中统制。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要表现为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和平时期、在各国经济相对稳定发展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已经成为涉及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的生产关系体系。

2. 市场经济

【答案】市场经济是指社会经济资源主要由市场来进行配置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对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作用具有有效性,可以促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市场竞争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又驱使商品生产者不断采用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降低商品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获取更多盈利,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市场或市场机制对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又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一是具有盲目性,_是滞后性,三是具有浪费性。市场经济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市场经济的特征主要有:经济资源配置市场化,经济单位行为主体化,市场竞争平等化,商品价格市场化,市场体系完善化,市场管理和市场行为法制化。

3. 折旧

【答案】折旧是固定资产折旧的简称,通常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而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的那部分价值。它是由圆定资产本身的特点所引起的价值周转的一种特殊形式。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损耗价值是逐渐移转到产品中的。为了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固定资本全部磨损后要进行更新,即在价值上进行补偿,在实物上进行替换。为了保证固定资本及时更新,必须不断地把固定资本转移的价值从销售商品的收入中提取出来,以折旧基金的形式

加以累积。这种按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进行补偿的方法称为折旧; 逐渐按损耗程度提取的那部分金额,称为折旧费。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是摊入产品成本的,以折旧费计入产品成本的过程,是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转移过程。折旧的计算方法由国家统一规定或由会计准则进行规范。一般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及报废时的估计清理费和残值,按预计使用期限平均计算。

4. 单个资本

【答案】单个资本是指能够独立发挥资本作用,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所谓资本是指能够增殖的价值,即经济活动中表现为生产要素或经营投入的价值,并可以产品形态和货币形态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企业,首先是作为独立地发挥资本职能的实体而存在,它们各自通过自身的循环与周转,实现自己的价值增殖。当资本作为独立地从事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活动来发挥资本的职能作用时,就是单个资本。各单个资本都是社会资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单个资本的运动被纳入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中,单个资本的增殖与风险受社会资本的构成及社会资本运动的质量所制约。

5. 市场经济

【答案】市场经济是指社会经济资源主要由市场来进行配置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对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作用具有有效性,可以促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市场竞争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又驱使商品生产者不断采用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降低商品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获取更多盈利,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市场或市场机制对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又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一是具有盲目性,二是滞后性,三是具有浪费性。市场经济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市场经济的特征主要有:经济资源配置市场化,经济单位行为主体化,市场竞争平等化,商品价格市场化,市场体系完善化,市场管理和市场行为法制化。

6. 抽象劳动

【答案】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或者说同一生产商品的劳动可以从抽象形态和具体形态两个方面进行考察。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因为“商品价值体现的是人类劳动本身,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非劳动的自然物质的原子。只有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关系中,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具体劳动才需要还原为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理论概括,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人类劳动的质的同一性,决定了抽象劳动在商品交换中只能在量上起作用。

7. 简单劳动

【答案】简单劳动是“复杂劳动”的对称,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训练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区分标准,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

同时期是不一样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个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昨天的复杂劳动在今天可能就是简单劳动。由于复杂劳动本身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是较高级的劳动,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要高。复杂劳动折合为简单劳动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的。

8. 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

【答案】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形成的以价格、供求和竟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础的经济运行和调节的机理。它主要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等。这些机制互相制约、互相作用,呈现出复杂交织的状态,但它们却统一在市场机制这个机体内,具有市场机制的一般特征与功能。

市场体系是在市场交换关系中所包含的有不同交换内容和交换主体的各种市场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结成的市场总体,具有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规范性等特点。按市场客体结构,市场可分为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市场机制功能的充分发挥,要以完善的市场体系为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点是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及产权市场等。

二、简答题

9. 怎样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从本质上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1)联系的方面表现在:两种含义具有相关性,由它们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第一种含义是价值决定的基础,第二种含义则是价值的实现。

(2)两种含义在分析角度上的区别表现在:第一种含义是从社会生产条件的角度来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则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 第一种含义所决定的是单位商品的价值,第

一种含义所决定的则是部门总商品的价值; 第一种含义涉及劳动消耗,第一种含义则涉及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实际上,由于社会总劳动时间是有限的,因此,经济调节的目标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配置到各个部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于商品生产者的成败至关重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每个商品生产者都会尽可能降低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减少个别劳动时间,提高自身竞争实力,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10.简述等价形式的三个特征。

【答案】等价形式是指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等价形式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充当等价物的商品本身就是使用价值,它不仅把另一种商品内在的价值表现为外在的,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而且把另一种商品的价值量也明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