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论点

【答案】论点是指一篇新闻评论的中心观点和思想。它表明作者对所要评论的客观对象的一种立场、观点、态度和主张。它表达了作者的是非观、价值观和创造观。一般而言,一篇评论有一个论点,其他的都是围绕着它而展开论述的。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它统率着整篇文章的结构、布局、论理和文字,它决定着一篇评论的生命力,事关重大。

2. 短评

【答案】短评是指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使用灵便的编辑部评论。它根据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常常配合新闻报道就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代表编辑部发言。在选题、评述范围、立论角度、篇幅、规格等方面,它比之社论要具体单一、轻便灵活、短小精悍,一般由编辑部的具体部门定稿,属于新闻评论中的“轻骑兵”。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短评以专栏形式发表,以栏目所特有的稳定性吸引受众。

3. 社评

【答案】社评是对当前社会中的某一现象进行评沦,一般称为“社会时评”,属言论、杂文性质。它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对该现象的看法,文章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其作者不限,可以是本报刊的编辑、记者,也可以是社会群众。

4. 本台短评

【答案】本台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运用便捷的评论体裁,在具体的传播活动中,本台短评具有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出手快、效果好的特点,常常采取以小见大、通俗明快、深入浅出的议论,博得人们的青睐。其规格介于评论员文章与编者按语之间。短评很少单独发,一般都配合新闻播出(有时也配合通讯等)的形式出现。

5. 系列报道

【答案】系列报道是指对在一个较短时间内人们普遍关心的几个重要的相关问题或一个重大问题的几个侧面,分为若干各自独立又有机结合的篇章加以报道的形式。选好主题是完成系列报道的关键,它不仅要统帅所有的材料,还要统帅各个独立篇章的中心思想,使它们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占有大量材料是完成系列报道的基础。安排系列顺序时应注意各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才有利于发挥其强势。系列报道不仅仅简单报告事件的现状、变动和结果,而且还需透过现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回答人们关心的问题。是一种有较强指导性的报道形式。

6. 电视专题评论

【答案】电视专题评论,又称电视评论片,是指报道类纪实型的电视专题片,是电视深度报道最常用的节目形态。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较强,反映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明显纪实风格,不允许外加虚假操作。但同时讲究艺术性。电视新闻专题片与电视新闻一样,强调报道词与画面的有机组合,是“双主体”的并重关系。

7. 评论立意

【答案】评论立意是指作者对所评述的事物或者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确定评论的主要意思,以构成文章的中心内容。立意贵在“站得高’,,核心问题是一个“新”字。新闻评论的刻意求新,集中体现在论题要有新思想,论理要有新高度,论述要有新角度。

8. 工作述评

【答案】述评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由于记者的活动范围广,所以述评的选题也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样就可以及时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评述,增强评论的时效性和群众性。工作述评,顾名思义是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或问题进行评述的。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各个领域和各条战线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层出不穷。人们不仅需要及时得到各种必要的信息,在他们对各种新闻事实进行思考的同时,也需要了解新闻媒介或记者的看法和主张。以便做出自己的判断,辨明是非和方向。对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或“难点”的问题,更是如此。

9. 广播谈话

【答案】在通常情况下,广播谈话是“为说而写”的评论,它以谈话的语言、口吻及表达方式评价事物和分析问题,也称之为“广播漫谈’,、“广播杂谈”或“广播对话”。它以或聊天、或交谈的形式,力图模仿日常的谈话,营造一种与听众平等交流的语境和氛围,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10.财经评论

【答案】财经评论是有关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决策最新事实和情况的有关评论。财经评论的概念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登场,因而从一开始就十分敏感于市场变迁。它着眼于市场经济中各种主体的行为以及他们彼此的关系和博弈,重视对新闻事件的深入剖析和趋势判断,力图为受众展示方方面面的联系。通过发表评论,促使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得以尽快解决,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简答题

11.社论如何才能写得短而精?

【答案】(1)社论要写得短,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论题单一、集中,紧扣当前思想焦点。

应主线分明,重点突出,避免枝蔓横生,泛泛而论。

②分析单刀直入,坚持虚实并举。

在具体论证过程中,对一点就明的道理,对众所周知的事实,决不过多地发挥,繁琐地引述,而始终借助于画龙点睛、简洁明快的笔法,把论点建立在有充分根据的基础之上。

③打破惯用程式,不“穿靴戴帽”。

应始终处于和读者完全平等的地位,循循善诱,侃侃而谈,顺着文章的思路,戛然而止,自然作结。

(2)社论要写得精,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作者笔端饱蘸激情。

作者如果对所评论的事物无动于衷,就不会感到有提出问题的迫切性,就不能在文章里表现感情和激动。这样的文章没有说服力,也没有生动性。

②善于熔叙、议于一炉。

把叙述与议论结合起来,夹叙夹议,这是使评论文章具体生动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是因为人的认识来自实践,任何论点总是从丰富的生活实践中抽象、提炼出。因此,结合生活实践阐发论点,会讲得具体生动,读之感到亲切有味。

③修辞手段运用得法。

修辞手法运用得当,有助于内容的表达,使文章增色生辉、生动、有吸引力,克服平铺直叙的缺陷。

12.毛泽东对党报评论工作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案】毛泽东重视并经常撰写党报评论,理论和实践这两个方面都为党报评论工作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实践方面

①“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在湖南由他创办的《湘江评论》上发表《民众的大联合》等大量战斗檄文,以震撼人心的文字,评论天下大事,讨伐封建礼教,向反动统治和一切旧势力、旧习惯进行大无畏的冲击。

②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经常为新华社、《解放日报》撰写重要评论、社论。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质问国民党》、《将革命进行到底》、《南京政府向何处去? 》、《别了,司徒雷登》、((" 友谊’夕,还是侵略? 》等。毛泽东以坚定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一往无前的革命气势,“傍着活事件来讨论”,使评论高屋建"a}}道人所未道之理。

③全国解放以后,毛泽东继续关心党报的评论工作,撰写和大量修改重要社论文章。仅20世纪50年代前期,他为《人民日报》撰写的社论,就有《应当重视武训传的讨论》、《元旦献词》等。

(2)理论方面

毛泽东的评论著述不仅内容博大精深,在国内外产生过广泛、深远的影响,是我国无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