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概念题

1. 新闻道德

【答案】新闻道德又称新闻伦理或新闻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和处理新闻机构内外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它一般通过“记者守则”、“新闻道德规约”、“记者信条”、“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等形式加以表述。新闻道德的本质特征有三方面:①新闻职业道德同普通道德现象一样,是一种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因而新闻职业道德的内容和形式,都最终取决于社会存在,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②新闻职业道德较之其他职业道德,具有更为鲜明的阶级性和更为强烈的政治色彩; ③新闻事业道德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现有的新闻道德基本分为西方新闻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新闻道德。西方新闻职业道德是在资产阶级的道德伦理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对资产阶级新闻实践的总结,概括出来的有关新闻从业人员履行的行为准则。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是一种崭新的新闻道德,是在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指导下,对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实践的总结和升华。

2. 座谈式评论

【答案】座谈式评论是主持人(或记者)邀请有关方面的政府官员、专家权威或各方面代表人士,在演播室就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发表意见、交流看法和进行探讨的谈话体节目。这些意见往往相互启发、补充,对论题的探讨也往往较为全面和深入,谈话具有较为明显的交流感与互动作用。

3. 电视谈话

【答案】电视谈话是一种以人际传播的方式表现的大众传播活动。电视谈话是由记者(或主持人)主持,在演播室或其他固定场景与特定的谈话者围绕某一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以访谈、座谈或论坛的方式直接进行交流或探讨的评论节目形式。电视谈话体评论主要有三种形式:一为访谈式,二为座谈式,三为论坛式。

4. 新闻指导性

【答案】新闻指导性是指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对我国的新闻业而言,新闻的指导性是指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方针、政策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帮助受众明白形势,明辨是非,明确利弊,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图改革开放大业。新闻指导性对受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七个个方面:鼓舞、示范、论证、启示、解释、预测、警戒。其功能和特点为:①指导性新

闻要具有新闻本身的特点,包括事实必须完全真实,要有一定的信息量,能够引起大众的共同关心; ②体现在新闻中的观点和新闻中的事实必须统一,事实能无可辩驳地说明观点,令人信服; ③选择适当的时机发表,取得最大的宣传效益。

5. 思想评论

【答案】思想评论,是媒体上常见的一种署名评论形式,又称“思想杂谈”、“思想纵横”、“每周评论”,它往往就某一社会现象、社会倾向、社会思潮等进行评价,注重思想指导、解惑释疑、旨在明辨是非,提高认识。由于它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严密的逻辑性、浓厚的论理性,加上论点、论据、论证比较完整,有比较浓厚的理论色彩,因而更接近于政论,也是一种政论性文章。

6. 时务文体

【答案】时务文体是维新派创造的新型报章文体,是指出现于报刊之上、不同于桐城派古文的一种比较通俗浅近的文体。其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加以口语和外来语。这种文体在梁启超的《时务报》用的最好,故被人们称为“时务文体”,后来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运用的更加熟练,又被称为“新民文体”。在《时务报》上发表的、像梁启超的文章那样谈论时务、宣传维新变法的文章,被人们称为“时务文体”。

7. 评论立意

【答案】评论立意是指作者对所评述的事物或者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确定评论的主要意思,以构成文章的中心内容。立意贵在“站得高’,,核心问题是一个“新”字。新闻评论的刻意求新,集中体现在论题要有新思想,论理要有新高度,论述要有新角度。

8. 口头评论

【答案】日头评论是指由评论员、记者自己播讲的评论。就传播方式讲,广播评论都是日头播讲的,但是由于播讲的主体不同,存在由播音员播诵和直接由本台评论员、记者自己播讲两种播出方式,人们习惯上称后者为“口头评论”。

9. 新闻价值

【答案】新闻价值是指新闻评论中可能给人们的信息量的大小,它包括评论的观点、理论、思想和知识等。一篇评论给人们的信息量大,它的价值就大; 反之就小。信息量大的选题我们应该重视它,花大气力去做,把它做好; 信息量小的选题,应考虑是否去做,花多大的气力去做。

10.财经评论

【答案】财经评论是有关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决策最新事实和情况的有关评论。财经评论的概念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登场,因而从一开始就十分敏感于市场变迁。它着眼于市场经济中各种主体的行为以及他们彼此的关系和博弈,重视对新闻事件的深入剖析和趋势判断,力图为受众展示方方面面的联系。通过发表评论,促使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得以尽快解决,推进整个国

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简答题

11.电视专题评论制作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从内容层面而言,制作电视专题评论节目要注意如下问题:

①讲究时效,把握时机。能否适时地发表评论,将极大地影响电视台舆论引导功能的发挥。及时评论,就是尽可能缩短评论与所反映的新闻事实之间的时间差,以最快速度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也要注意把握时机,重视因时因事制宜,做到适时、适宜、适度。

②紧扣现实,服务大局。一篇好的电视新闻评论,选题必须触及当前广阔的社会生活,把握时代脉搏,围绕热点、焦点和难点,选择针对性强、意义重大、主题深远的论题,要注意理性思考,抓住隐藏在新闻事件背后的本质,揭示问题背后的更深层次的矛盾,这样才能把问题说深说透,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好地为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服务。

③有述有评,叙议结合。要重视和强调节目的评论性,解说词要有深度、力度,要画龙点睛、言简意赅。

(2)从形式层面或技术层面而言,制作电视新闻评论要做到以下“二个结合”:

①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

电视是声画并重的艺术,声音和画面是电视最基本的两大要素。应注意调动一切手段,发挥电视现场感强、声画并茂的优势,注意选择那些具有很强画面感的报道对象。

实践表明,电视专题评论一定要善于将图像的形象化叙述和解说词、同期声的抽象化议论相结合,在视听的交融中完成信息的传递。总之,语言和画面的有机结合,默契互证,会使新闻评论更加具有感染力、说服力。电视专题评论一定要注重语言和画面的配合,防止声画“两张皮”的毛病,以收到声画相得益彰的效果。

②多种传播符号表达与理性思辨相结合。

电视传播符号有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两大体系、多种类别,电视专题评论应充分发挥其整体作用。譬如,图像、记者出镜头评论、被采访者叙述评说、播音员声音、现场音响、字幕、照片、图表等等,由理性思辨串联起来,就能增强电视专题评论的立体感与纵深感,产生全方位、多视角透视的效应。

③电视评论员主评与受众参与评说相结合。

电视专题评论通常由评论员直接出镜头评述,评论员既是节目主持人,又是记者,在电视评论中起着核心作用。这就要求主持人既要懂得整体策划,又要会现场采访,还要会即席评说,并富有理性思考。而电视评论的论证主体,既可以是评论员,也可以是有关权威人士、专家与普通群众,这就是受众参与问题。受众参与论证,主要由节目主持人或记者通过现场采访来实现。

12.电视评论屏幕文字的作用。

【答案】电视评论的屏幕文字,是指根据节目内容需要,在后期制作时运用电子技术叠加在画面上的文字。标题是屏幕文字的特殊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