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长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2公共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灵敏度分析
【答案】灵敏度分析是指在政策分析中,当人们已经对政策问题制定出政策方案后,与政策问题相关的某些因素,或者所构造模型中的系数或参数发生了变化,需要确定其中最敏感的某些因素,获得可能出现的偏差及结论的可信度等的一种分析方法。在风险性决策中,实际所使用的概率基本都是估计的,无十分的把握。灵敏度分析是在主观概率的可能的估计误差范围内,选取许多不同主观概率值进行试算,看哪些因素变动不影响最优策略的选取; 反之,哪些因素稍加变动,最优策略就会变化,即从一个策略变为另一个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所提供的数据称为灵敏性数据。凡是面对灵敏性数据,必须重新审查原来估计的主观概率是否正确。
2. 有限理性
【答案】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缘于对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批评,认为人类行为受知识、能力、心理及信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办法达到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要求。有限理性模型是一个比较现实的模型,其认为人的理性是处于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间的一种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的主要内容有:①手段—目标链的内涵有一定矛盾,简单的手段一目标链分析会导致不准确的结论; ②决策者追求理性,但又不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理性,他只要求有限理性; ③决策者在决策中追求“满意”标准,而非最优标准。
3. 集团决策
【答案】集团决策认为公共政策是集团斗争的产物。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政治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斗争,政府决策就是在不同集团的相互冲突中进行选择。在集团分析模型看来,公共政策是团体间的争斗所达到的平衡,其体现了那些一直试图获取优势并相互竞争着的党派或集团之间出现的均势。
4. 政策产出
【答案】政策产出是指目标群体和受益者所获得的货物、服务或其他各种资源。老年人获得人均福利支出以及家庭食品服务数量就是政策产出的一个例子。对政策产出和影响进行监测时,有一点非常重要,即目标群体不必一定是受益者。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或计划影响的个体、群体或组织,而受益者则是指政策影响对其有益的群体。
5. 赖因和拉宾诺维茨的政策执行循环模型
【答案】赖因和拉宾诺维茨的政策执行循环模型是指政策执行是介于政策意向与行动之间的
动态过程,这一过程由三个不同的阶段构成:①拟定纲领阶段。将立法机关的意图转化为行政机关执行政策的规范和纲领。②分配资源阶段。将政策执行所需要的资源公平、公正地分配给执行者。③监督执行阶段。对政策执行过程与成果加以评估,确认执行者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监督过程包括监督、审计与评估三种形式。在每一阶段,必须遵守三条统一的原则:合法原则、理性原则和共识原则。
该模型的贡献包括:①对政策执行系统的内在关系做了较深刻的剖析说明。即政策执行的主要功能是资源分配,为了保证公正和公平,不仅决策者要拟定明确的纲领目标,而且监督者也应遵循合法、合理、共识的原则。②说明了政策环境对政策执行所产生的重要基础性影响。③强调了政策执行过程重复循环的价值。不过,该理论抹杀了政策目标群体的存在,是不恰当的。
6. 边界分析
【答案】边界条件,是相对应输入情形输出等价类直接在其边缘上,稍高于其边界和低于其边界的这些状态条件。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设计测试用例,通常输入等价类和输出等价类的边界值,选取刚好等于、稍小于、稍大于等价类边界值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它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之一,它是一种决策方法,通过对增量的对比来决定是否采取或取消一种经济行为。
为实现边界分析,可以通过三个步骤实现:
①饱和抽样,指通过多重阶段的采样过程获得;
②诱导性的提出问题,可以用多种形式,诱导地提出各种可供思索的问题,让人们回答讨论; ③边界估计,指制定一个积累频率分布图。
边界分析法与等价类法有两方面区别:
①边界分析不是从某个等价中随便挑一个作为代表,而是选出一个或几个元素,使得这个等价类的每个边界都要作为测试对象;
②边界分析不仅根据输入条件,还要根据输出的情况(按输出等价类)设计测试用例。
7. 规划方法
【答案】规划方法是运筹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随机规划等。其中,线性规划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最为成功的运筹学模型,是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的有效方法。
二、简答题
8. 公共管理者的技能有哪些?
【答案】公共管理者为扮演好其角色,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管理技能。这里的技能是指后天发展起来的,处理特定人、事、物的能力。公共管理者的技能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性技能
主要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所需的技术与方法。现代公共管理活动的一个显著特征就在于其日益成为一个专业化的活动,有效的管理者必须拥有完成专业性工作所需的技术和能力。
(2)人际关系技能
公共管理的本质在于其是协作性的人际活动,协作活动的核心在于人际的互动。一个管理者的大部分时间和活动都是与人打交道的:对外要与有关的组织和人员进行联系、接触; 对内要联系上下级,特别是要善于激励诱导下属人员的积极性,懂得做人的工作。一个管理者只有拥有人际关系技能才能将人员整合到各种协作性的活动之中。
(3)概念化技能
指公共管理者所具有的宏观视野、整体考虑、系统思考和大局把握的能力,这包含了一个管理者认识到组织是相互依赖的,并能够从大的背景上为组织未来勾画远景。一位优秀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现状与趋势,从组织中超脱出来,将组织视为大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进而构建愿景、发展战略,以保证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4)诊断技能诊断技能是指针对特定的情境寻求最佳反应的能力,即分析问题、探究原因、因应对策的能力,要由表及里,从现象上去把握本质。
(5)沟通技能
这里的沟通技能是指管理者具有收集和发送信息的能力,通过媒介,有效明确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与态度,同时也能较快而又正确地解读他人的信息,从而了解他人的想法、感受与态度。没有沟通就没有组织,管理工作所做的每件事情都包含着沟通。管理者没有信息则不能作出决策,而信息只能通过沟通得到; 决策一旦作出,就要进行沟通,否则再好的决策也无人知晓; 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就要进行广泛的意见沟通。因而,沟通是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者的一项基本技能。
9. 何谓决策支持系统,其构成为何?
【答案】(1)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处理的信息,以支持决策者针对“非结构化”问题制定决策与执行决策的一套体系,英文简称DSS 。这一系统的特性在于:能够支持非结构化的决策; 能够支持从收集资料到方案评估的整个决策过程; 对环境的变化具有弹性、适应力及迅速回应的能力; 能够提供充分的弹性使决策者可表达主观的认定; 能够提供决策者使用“假如……如何”权变关系的功能; 容易使用。决策支持系统为决策者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和方案的环境,调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分析工具,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
(2)决策支持系统的构成
决策支持系统由以下三种次级系统构成:
①语言系统。语言系统是指使用者(即运用决策支持系统的决策者)个人与电脑系统间相互沟通的媒介系统,通常系指使用者输入电脑系统所使用之程序、指令及陈述,或是电脑系统输出的信号、陈述,通过这些联系人与电脑的沟通语言,决策者才能与电脑进行互动,而这些则关系着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用性和效果。就现在电脑科技运用的最高原则,即便于使用者使用,因此,语言系统的设计应以方便决策者使用为原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