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618公共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内部评价

【答案】内部评价是由政策机构内部的评价者所完成的评价。内部评价可分为由操作人员自己实施的评价和由专职评价人员实施的评价。就政策制定者或执行者自己实施的评价而言,这类评价的评价主体对政策的全过程具有全面的了解,掌握了第一手材料,这有利于评价活动的展开; 同时,评价者可以根据评价结论,对公共政策的目标与实现方案迅速地做出调整,使评价活动真正地发挥作用。

2. 公共利益

【答案】公共利益是指公众和社团普遍享有的包含某种金钱利益,或者公众或者社团的权利和义务因之受到影响的某种利益。公共利益通常要遵循四项基本标准:

(1)具有“公共性”。较私人利益而言,公共利益首先是一种公众利益,受益主体具有普遍性或不特定性的显著特点。

(2)具有合理性。由于一种公共利益的实现经常是以其他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减损作为代价的,因此立法机关在界定公共利益时就应当遵循合理性原则。

(3)具有正当性。公共利益的界定事关广泛的公众利益,立法机关,尤其是地方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应当广泛听取、充分尊重公众意见,保证公共利益界定基于广泛的民意之上。

(4)体现公平性。公共利益是一种公众利益,如果以减损少数人的私人利益却又不给予必要补偿的方式来增进公共利益,就会有违正义和公平。

3. 工作环境

【答案】工作环境是指真正与具体的公共政策过程发生作用的一般环境中较为具体的成分。公共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是指一般环境中的不同部分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聚合,具有多样性、变动性、主观性和人为性等特点。

4. 政策环境

【答案】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凡是对公共政策产生作用和影响的因素皆可归为公共政策环境。

公共政策环境可以划分为一般环境和工作环境两类。公共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进一步可以划分为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等。一般环境是政策系统存续和运行的基础,对政策系统的组织特性和功

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是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价的宏观背景和总体性框架。工作环境是一般环境中的不同部分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聚合,具有多样性、变动性、主观性和人为性等特点。即一般环境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要依赖公共政策主体对其加以观察、识别、理解和寻找。

5. 社会福利

【答案】社会福利是指社会群体中所有个体的个人福利的加总。福利是一个主观的概念。从个体的角度讲,福利是指个体从消费各种私人的或公共的物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幸福感。而个人福利的加总也就是社会福利。简单地讲,“加总”是指综合各个分散的个体的意见从而得到总体的意见的过程。然而,也正是这一“加总”的过程使得“社会福利”成为一个复杂的、缺乏可操作性的概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往往在“加总”的具体方法上存在巨人的争议。然而面对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的不同,加总的方式势必会引起较大的争议,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权数组合(除非回到所有人的权数都相同的简单加总方式),按照这种意见所得到的社会福利标准显然不同于一视同仁式的简单加总方式。

6. 公共政策环境

【答案】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凡是对公共政策产生作用和影响的因素皆可归为公共政策环境。

公共政策环境可以划分为一般环境和工作环境两类。公共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进一步可以划分为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等。一般环境是政策系统存续和运行的基础,对政策系统的组织特性和功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是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价的宏观背景和总体性框架。工作环境是一般环境中的不同部分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聚合,具有多样性、变动性、主观性和人为性等特点。即一般环境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要依赖公共政策主体对其加以观察、识别、理解和寻找。

二、简答题

7. 简述战略管理与非战略管理的区别。

【答案】战略管理可视为管理者有意识地选择政策、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也可以被界定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或科学。

战略管理与非战略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1)战略管理认定未来要达到的目标(愿景陈述);

(2)具有目标达成的时间框架;

(3)有对当前组织环境,特别是组织能力的系统分析;

(4)有对组织环境的评估;

(5)比较各种备选方案后选择一战略,以求目标的达成;

(6)围绕这一战略整合组织的努力与行动。

8. 分析民主行政价值和科层价值的区别。

【答案】传统官僚组织(科层制)确实是一种进行管理的有效工具,但它与民主管理的理念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1)从民主发展的过程来看,政治科层化所造成的精英统治、权力集中,与民主多数统治的原则是相背离的。民主的政体必须坚持被统治者同意的理念,但作为行政权力核心的科层文官却非经选举任用,他们只对科层体系负责,小受选民控制。再者,科层组织的集权结构,更能有效组织力量和资源,而多元化的、分散的政治主人,确实难与其相抗。

(2)科层可以轻易地将所有的公众问题转换为行政技术予以处理,并以其理性中立的形象赢得民众的信任,从而展开与政治体系的对抗竞争。科层更能利用政务首长的专业知识限制,发挥其行政运作的战略地位,创造机关内部的“矮化政治”,借以谋取集团私利,而这种科层政治化的事实,外人是难以认识的。所以,科层政治化的结果,使科层的价值取向与民主行政的价值取向相背离。

(3)科层的价值取向与民主行政的价值取的具体区别

①民主行政的价值与科层价值的区别,如表1所示。

表l 民主行政的价值与科层制价值的对比

②民主行政伦理观与科层体系伦理观的对比,如表2所示。

表2民主行政的伦理观与科层体系的伦理观的对比

9. 在日益复杂的、快速多变的现代社会,公共管理者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

【答案】在日益复杂的、快速多变的现代社会,公共管理者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性技能。技术性技能主要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所需的技术与方法。现代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