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841环境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1)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间接光解【答案】间接光解是指由其它化合物吸收光子生成多种活性物种,进而引发有机物发生光化学反应的过程。光解反应能够使有机物结构发生不可逆转地改变,其对水环境有机污染物归趋有重要影响。光解过程主要有直接光解和间接光解,间接光解又包含敏化光解和氧化光解。
2.
专性吸附/非专性吸附
【答案】
专性吸附是指非静电因素引起的土壤对离子的吸附; 非专性吸附是指土粒表面由静电引力对离子的吸附。如砷,在土壤中砷主要是通过阴离子交换机制而被专性吸附,当体系的升高时,有利于砷的解吸。升高,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量增加。
3. K 区理论
【答案】K 区理论是指人们在研究中发现,凡是PAH 分子中具有致癌活性的,大多含有菲环结构。其显著特征是相当于菲环9, 10位的区域有明显的双键性,即具有较大的电子密度。因此,认为PAH 的致癌性与这个区域的电子密度大小有关。PAH 中相当于菲环9, 10位的区域叫做:&区》
4. 生物转运
【答案】生物转运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根据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可分为膜孔滤过、被动扩散、被动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吞和胞饮。
二、简答题
5. 简述环境污染物的三致作用。
【答案】环境污染物的三致作用分别为:
(1)致突变作用
致突变作用是指生物细胞内DNA 改变,引起的遗传特性突变的作用。具有致突变作用的污染物质称为致突变物。
(2)致癌作用
致癌作用是指导致人或动物得癌症的作用,其使体细胞的生长不受控制,能在动物和人体中引起致癌。
(3)致畸作用
致畸作用是指遗传因素、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母体营养缺乏或内分泌障碍等引起的先天性畸形。先天性畸形或畸胎是指人或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所形成的形态结构异常。具有致畸作用的污染物质称为致畸物。
6. 植物耐受重金属毒害的机制。
【答案】植物耐受金属毒害的机制是:
(1)植物耐金属毒害的机制复杂多样,包括细胞壁钝化、跨膜运输减少、主动外排、区域化分布、螯合、合成逆境蛋白、产生乙烯等。
(2)其中最主要、最普遍的机制是通过诱导金属配体的合成,形成金属配体复合物,并在器官、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呈区域化分布。植物体内存在多种金属配体,主要包括有机酸(草酸、
组氨酸、苹果酸、柠檬酸等)、氨基酸、植物螯合肽(
富半胱氨酸的寡肽)和植物金属硫蛋白
(3)金属配体与金属离子配位结合后,细胞内的金属即以非活性态存在,或形成金属配位复合体转运到叶泡中,降低原生质体中游离态金属的浓度,它们参与植物对金属的吸收、运输、积累和解毒过程。是植物体内一类重要的非蛋白形态的
7. 大气中自由基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自由基的主要来源如下:
的重要来源,具体反应式如下:【答案】大气中(1)对于清洁大气的光解是大气中
(2)对于污染大气
如有和存在,它们的光解也可以产生具体反应式如下:
其中,的光解是大气中的重要来源。
三、论述题
8. 绿色化学的12条原理及特点。
【答案】绿色化学的12条原理及特点如下:
(1)预防
防止产生废弃物比在它产生后再处理或清除更好。
(2)原子经济性
设计合成方法时,应尽可能使用于生产加工过程的材料都进入最后的产品中。
(3)无害(或少害)的化学合成
所设计的合成方法应该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小的或没有毒性。
(4)设计无危险的化学品
化学产品应该设计为使其有效地显示所期望的功能而毒性最小。
(5)安全的溶剂和助剂
所使用的辅助物质包括溶剂、分离试剂和其他物品,当使用时都应是无害的。
(6)设计要讲求能效
化学加工过程的能源要求应该考虑它们的环境的和经济的影响并应尽量节省。如果可能,合成方法应在室温和常压下进行。
(7)使用可再生的原料
当技术和经济上可行,原料和加工厂粗料都应可再生。
(8)减少衍生物
如果可能,尽量减少和避免利用衍生化反应。因为,此种步骤需要添加额外的试剂并且可能产生废弃物。
(9)催化作用
采用具有高选择性的催化剂比化学计量学的助剂要优越得多。
(10)设计要考虑降解
设计化学产品应使它们在功能终了时,分解为无害的降解产物并不在环境中长期存在。
(11)为了预防污染进行实时分析
需要进一步开发新的分析方法,使其可进行实时的生产过程监测并在有害物质形成之前予以控制。
(12)防止事故发生的固有安全化学
在化学过程中使用的物质和物质形态的选择,应使其尽可能地减少发生包括释放、爆炸以及着火等化学事故的潜在可能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