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F1801金融学综合(01方向选)之国际金融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间接标价法(Indirect Quotation)
【答案】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或“数量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1或100, 10000个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法。它是与直接标价法相对应的汇率标价方法。在此标价法之下,汇率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单位本国货币的价格。汇率越高,表示单位本币所能换取的外国货币越多,表明本国货币的币值越高、外国货币的币值越低。目前只有英国和美国采用间接标价法,但美元对英镑汇率保持了过去习惯用的直接标价法。
2. 牙买加体系
【答案】牙买加体系即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它是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进行改革的结果,主要内容集中在黄金非货币化、汇率制度多样化及储备货币多样化三点上。牙买加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事实的一种法律追认,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反映和解决。面对不断涌现的外部冲击,该体系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解决内外均衡方面的作用日益引起争议。
3. 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案】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主要内容有:
(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 战后国际货币制度的核心,它的各项规定构成了国际金融领域的基本秩序。它对会员国融通资金,在一定程度上 维持着国际金融形势的稳定。
(2)规定了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一黄金本位制。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规定每盎 司黄金等于35美元。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随时可用美元向美国按官价兑换黄金。另外,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 挂钩,规定与美元的比价,从而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均与美
元保持固定汇率,但在出现国际收支根本不平 衡时,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可以进行汇率调整。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国际收支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以协助其解决国际收支困难。会员国在需要 国际储备时,可用本国货币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规定程序购买一定数量的外汇,将来在规定的时间内再以用黄 金和外汇购回本币的方式偿还借用的外汇资金。
(4)废除外汇管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规定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货币措施,要在兑换性的基础上实行多边支付,但也存在一些例外。
(5)制定了稀缺货币条款。但这一条款并没有真正实施过。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合作的产物,它在一定时期内稳定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货币汇率,
营造了一个相对 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促进了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增长。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存在一些缺陷:①信心和清 偿力之间的矛盾,即存在所谓的“特里芬难题”。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可调整汇率制度难以按照实际情况经常调 整。③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为了维持对外收支平衡和稳定汇率,也不能不丧失国内经济目标的独立性。
这个体系是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建立的,因而其盛衰与美国经济实力和地位的变化有密 切联系。随着美国经济地位相对衰落和美元危机的不断爆发,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彻底瓦解。
4. 汇率决定理论
【答案】汇率决定理论是描述均衡汇率的决定,影响其波动幅度的因素及波动规律的理论。汇率决定理论与国际 收支理论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是西方国际金融理论的核心,是一国货币当局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
汇率决定理论在不同的经济时期,有不同的理论形式,主要经历了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汇兑心理说、 国际收支说、利率平价理论和资产市场说几个阶段。国际借贷说认为,一国汇率的变动是由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引 起的,而外汇供求又源于国际借贷。购买力平价说认为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及其变动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 购买力之比。汇兑心理说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为了满足欲望,如满足购买、支付、投资、外汇投 机、资本逃逸等需要,这种欲望是使外国货币具有价值的基础,汇率决定于外汇供求双方对外币边际效用所做的 主观评价。利
1973年固定汇率崩溃以后, 率平价理论认为汇率波动由两国利率水平差价决定。基于国际借贷说、
运用凯恩斯主义的国际收支均衡分析的国际收支说开始盛行,认为国际收支影响外汇的供给与需求,进而影响汇率。与此同时,由固定汇率下的国际收支货币论演变而来的汇率货币论、结合利率平价理论进行短期的汇率分析 提出的超调模式、以及将托宾的“资产组合选择理论”运用于汇率决定分析提出的“资产组合平衡理论”等三种 理论从资产市场的角度分析汇率决定,被统称为资产市场说。
5. 汇率变动的资本供给效应和劳动供给效应
【答案】(1)汇率变动的资本供给效应
对资本K 而言,K 可以分为
分,
资本的表示通过经常账户所得收入中转化为K 的部表示本国经济在内循环过相应增加;表示通过资本与金融账户中长期资本流入转化为K 的部分,程中完成的资本积累。当本国货币贬值(名义汇率e 值上升)时:①经常账户收入增加,转化为相应增加;②等量外国资本流入所能兑换的本币值增加,即转化为资本的
也相应增加。因此,本国货币贬值会引起③在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下,本国货币贬值要求本国货币供应量同时増加,收入效应和实际货币余额效应使储蓄增加,储蓄转化为资本的
(2)汇率变动的劳动供给效应
对劳动L 而言,随着本币贬值,总需求上升,本国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对劳动的需求提
的增加,即资本供给的増加,这种效应被称为汇率变动的资本供给效应。
高,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劳动而提高工资水平,从而劳动供给増加。这种效应被称为汇率变动的劳动供给效应。
6. 资本外逃
【答案】资本外逃()亦称资本逃逸、保值性资本流动。指基于对安全或保值方面的考虑,短期资本持有者迅速将其资本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的行为或过程。引起资本外逃的动因分为两种:资本安全因素和资本收益因素。资本安全因素既包括政治方面的因素,如:一国政局动荡不稳,资本外逃以求安全;也包括经济方面的因素,如:一国国内经济情况日益恶化,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其货币可能发生贬值,资本外逃以期保值。资本收益因素是指:一国加强外汇管制或颁布新税法,使资本使用受到限制或资本预期受益减小。
资本外逃的渠道主要有:各种形式的空壳公司的出现; 外方通过产品出口和原材料的定价手段赚取高额利润,变相抽回资本;外汇指定银行柜台把关不严;外方投资设备作价高估,造成虚假投入。
资本外逃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稳定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它将降低该国的国内储蓄水平,从而造成投资下降和生产萎缩;它将加剧国际收支逆差,从而引起外汇储备的减少和国际清偿能力的恶化,使本币汇率波动;大量资本外逃时,如果一国试图维持一定的生产和消费水平,势必将引起外债负担的迅速累积。因此防止资本外逃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7. 米德冲突
【答案】米德冲突是指由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于1951年提出的在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冲突问题。他指出,在汇率固定不变时,政府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这样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
在米德的分析中,内外均衡的冲突一般是指在固定汇率下,失业增加、经常账户逆差或通货膨胀、经常账户盈余这两种特定的内外经济状况组合。
8. 金融危机
【答案】金融危机是指整个社会的金融体系运转失调而引发的金融大动荡。它集中表现为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急剧地恶化。这些恶化的金融指标主要包括短期利率、证券、房地产和土地等资产的价格。同时,企业和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倒闭。金融危机使投资者基于资产价格急剧下降的预期而大量抛售不动产或长期金融资产,兑换成货币。金融危机与货币危机密切相关,货币危机通常是金融危机的导火索,而金融危机的爆发往往又会加剧或者诱发货币危机。
二、简答题
9. 简要回答汇率政策控制国际资本流动的作用。
【答案】大量资本流入会造成本币实际汇率上升,所以汇率政策的作用,就是让名义汇率实现某种变动,减轻资本流入对货币当局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