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举折屋面画法

【答案】举折屋面画法是中国传统建筑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举,是指屋架的高度;折,是指在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使得的屋面横断面成折线。它的作用是使屋面呈一条凹形优美的曲线。举折越往上越陡,利于排水和采光。

2. 《营造法式》

【答案】《营造法式》是北宋时政府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是我国古籍中最完整的一部建筑技术专书,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书中资料主要来自历来工匠相传的可行之法。此书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施工质量。

3. 牌坊

【答案】牌坊是一种纪念性的建筑,主要由柱、依柱石、梁、枋、楼等几部分组成。它的形式有一间两柱、三间四柱等,也有大者能达到五间、七间的牌坊。柱于之间架有横粱相连。粱的上面承接着镌刻有建坊目的之类文字的枋,枋上建楼,粱与柱相连的拐角处多有雀替,每根石柱前后都有依柱石夹抱。牌坊建在陵墓,祠堂、衙署、园林等处,甚至是街旁、里坊、路口,既可作为种标志,也可用于褒扬功德、辟表节烈等。因此,牌坊分为:标志坊、功德坊和节烈坊。

4. 建康

【答案】建康是东晋、三国时的吴、南朝宋、齐、梁、陈京师六朝的名称,又称建邺,故址位于今南京,六朝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它也是六朝时期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

二、简答题

5. 穿斗式和抬梁式木构架优缺点的比较。

【答案】(1)定义

①穿斗式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这种构架以柱直接承檩,没有梁,原作穿兜架,后简化为“穿逗架”。

②抬梁式,又称叠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使用范围广,在汉族宫殿、庙宇、

寺院等大型建筑中普遍采用,更为皇家建筑群所选,是汉族木构架建筑的代表。

(3)比较

①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适用于室内空间尺度不大的情况。

②抬梁式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空间。

6. 请解释金厢斗底槽。

【答案】金厢斗底槽是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箱斗底槽)划分方法之一。

(1)特点

大殿建在低矮的砖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柱身都是圆形直柱,仅上端略有卷杀。檐柱有侧脚(平面上各檐柱柱头向内倾斜)及生起(立面上,檐柱自中央当心问向两侧逐间升高)。阑额(清称额枋)上无普拍枋(清称平板枋)

(2)实例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殿。

三、论述题

7. 汉唐宋元都城布局之演变。

【答案】(1)西汉长安城

①概况:其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约3公里处。西汉长安城兴建始于汉初,汉武帝时建桂宫、明光宫、北宫、建章宫,并扩充上林苑、开昆明池,汉长安城初具规模。

②平面布局:城平面不甚规整,大体接近方形;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筑,城北西两面环河,四面城墙各有城门三个;宫殿为城内建筑主体,长乐宫、未央宫位于城的南部,明光宫在城的东北部,中部偏西为北宫和桂宫,居民区和东市西市位于城的北部,礼制建筑如明堂辟雍以及皇家苑林上林苑、昆明池均在城南郊。考古调查发掘证明,西汉长安城的建筑布局基本上与《周礼•考工记》的规制相符。

(2)东汉洛阳城

①概况:其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城墙用土夯筑,仅存东西北三面城墙,各墙均发现城门遗迹。

②平面布局:城内街道与城门相通,或为文献所载“洛阳二十四街”。城中主体为南宫北宫,二宫一南一北,相距不远,中间有复道相连;太仓和武库位于城的东北部,文献记载工商业区有南市、马市,位于城南郊和东郊,又有金市在城内南宫的西北。

(3)北魏洛阳城

①概况: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利用了汉魏晋以来的旧城址。北魏洛阳城最重要的改变是废除了东汉以来南北两宫的制度,建立了单一的宫城。据勘探,宫城的位置在全城的北部略为偏西,是在汉魏北宫的基础上兴建的,为全城的重心所在。

②平面布局:洛阳城平面呈长方形,四面筑墙,铜驼街为全城的中轴线。宗调、社稷及高级官署分布在铜驼街的两侧,工商业区设在宫城以南,明堂辟雍及灵台、太学等礼制建筑则设在城外南郊。

(4)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①概况:其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曾为隋大兴城。唐建国后,以大兴城为都城,改名为长安城,并作了局部修整和扩充,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繁荣的国际城市之一。

②平面布局:唐长安城是由外郭城,宫城、皇城、里坊和市构成。宫城和皇城位于外郭城北部的中央,各坊分布在宫城皇城的左右和皇城以南,东西两市分别在皇城的东南和西南,城东北有大明宫与城相连。整个都城规划整齐,布局严密,是中国里坊制封闭式城市的典型。

(5)北宋东京汴梁城

①概况:北宋东京开封城位于今河南开封市,前身为唐代汴州城,五代后梁以此为都,升为开封府,改名东足。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建都于此。后周时期新筑外城,北宋时期又加改筑和扩筑。

②平面布局:其深埋于今开封市下,考古工作难以进行。今人据文献记载,对其大概形制进行了恢复。北宋东京城有三重城墙,呈三重城墙套合的结构,形成了以宫城为中心的重城式布局,城市总体布局上更加突出中轴线,至迟在北宋中期以后,东京有围墙的里坊和市场已取消,出现了井字形街道甚至是斜街,这是与隋唐长安城最大的不同,商业的繁荣可见于“清明上河图”。城内河道水系发达,景色美丽。

(6)元大都遗址

①概况:其位于明清北京旧城的内城及其以北地区,始建于1267年,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大都城的筑城工程大致完成。

②平面布局:元大都由外郭城、皇城、宫城三重结构组成,主要宫殿建于城市的中轴线上。其平面呈长方形,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皇城位于城南部的中央地区,宫城在皇城东部。元大都的中轴大路是纵贯宫城中央的南北大路,刻中轴线与明清北京城中轴线相同。此外,元大都考古发现还包括城门、城内街道、城内水系、居住遗址等,为中国古代都城建筑及元代社会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8. 论述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建筑特点、艺术成就。

【答案】(1)总体布局

①宫殿所在地区称皇城,位于北京内城中心偏南,呈不规则形状。宫城之内,大致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区,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为主;内廷以乾清门为界,其北属帝王生活区;

②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位中轴线上。其东西两侧为东六宫、西六宫,嫔妃居住处。

(2)建筑特点

①宫殿和城市中轴线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