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 )。

A. 匹配法

B. 平衡法

C. 排除法

D. 恒定法

【答案】C

【解析】双盲法就是通过在实验过程中让主试和被试都不知晓实验真实意图,从而排除实验者效应和被试者效应对实验结果的污染的方法。恒定法是使额外交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的方法; 匹配法是指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匹配从而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平衡法是指通过平衡实验组和控制组中额外变量的效果予以抵消平衡的方法。

2. 阈限的上限和下限的差被称为( )。

A. 不肯定间距

B. 差别阈限

C. 强度估计

D. 绝对阈限

【答案】A

3. 系列位置效应常被看作是支持短时存储不同于长时存储的有效证据,可通过对单词等的自由回忆测验获得。如果改变单词频率、单词呈现速度、单词系列长度,对系列位置效应最有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A. 对渐近线和近因效应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首因效应

B. 对首因效应和渐近线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近因效应

C. 对首因效应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渐近线和近因效应

D. 对近因效应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首因效应和渐近线

【答案】B

【解析】研究表明,单词频率,呈现速度、系列长度以及心理状态都对首因效应与渐近线有显著作用,但不影响近因效应。系列单词呈现完毕后的干扰活动影响近因效应,但不影响首因效应与渐近线。

4. 在听觉实验中,研究者为了控制噪音的影响,把实验安排在隔音室中进行。这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 )。

A. 消除法

B. 恒定法

C. 随机法

D. 匹配法

【答案】A

【解析】排除法是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如可采用声光实验的隔音室,暗室,双盲控制法等。

5. 在启动研究中,最常用的测验方法不包括( )。

A 词汇确定

B. 词的确认

C. 词的回忆

D. 词干或词段补笔

【答案】C

【解析】启动研究中常用的测验方法是间接测验的方法,包括词汇确定、词的确认和词干补笔。词的回忆属于直接测验,是回忆法的范畴。

6. 对明度分辨的阈限值较高的部位是( )。

A. 视野边缘

B. 离中央窝16~20度处

C. 离中央窝0~15度处

D. 中央窝

【答案】D

7. 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概率为0.28,虚报概率为0.06,则该实验中的口值为( )。

A. 小于0

B. 等于1

C. 大于1

D. 大于0,小于1

【答案】C

【解析】当击中概率和虚报概率的和小于1时,说明报告标准位于两个分布相交处的右端,此时击中率的值大于虚报率的值,那么β值大于1。相反,如果击中概率和虚报概率的和大于1时,说明报告标准位于两个分布相交处的左端,此时击中率的值小于虚报率的值,那么β值小于1。

8. 注意研究中所使用的双作业操作范式应遵循的原则是( )。

A. 互补原则

B. 对比原则

C. 加法原则

D. 减法原则

【答案】A

【解析】双作业操作范式常用来研究分配性注意,其基本方法是:在互补性原则下,让被试同时执行两个明显不同的任务,然后研究者观察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并评估这两个任务间相互影响的程度。

9. 库柏(LA.Cooper )和谢帕德(R.D.Shepard )在“心理旋转”实验中发现,每种反应都包括最基本的选择反应时即基线反应时,反映基线反应时的刺激旋转角度是( )。

A.0°

B.90°

C.180°

D.270°

【答案】A

【解析】库柏和谢帕德采用不同旋转角度的刺激让被试来判断它们是否与靶刺激相同,然后根据被试所需要的判断时间长短来考查表象这一心理过程的规律。他们在呈现刺激时,00刺激反映了被试的基线反应时。

10.在学年开始时,实验者测试了所有儿童的智商,然后从每班随机抽取几名儿童,告诉他们的班主任这些儿童“智力超常”。学年结束时,再对所有儿童进行同样的测试,发现“智力超常”儿童智商分数提高的幅度明显超过其他儿童。这种现象称为( )。

A. 罗森塔尔效应

B. 安慰剂效应

C. 反应定势

D. 肯定偏向

【答案】A

【解析】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实验者效应。实验者效应是指实验者在实验中可能会有意无意地以某种方式如动作、表情和语言等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的现象。罗森塔尔用一个实验论证了实验者效应的存在,故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在本题中,班主任被告知某些儿童智力超常,他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就会以各种形式将这些信息传递给这些所谓的智力超常者,从而使得他们的智商分数在后来的测验中果真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