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衡量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是( )。

A. 视敏度

B. 视速度

C. 临界闪烁频率

D. 最大闪烁频率

【答案】C

【解析】闪光增加到某一频率,人眼看到的不再是闪光,而是一种固定或连续的光,称为临界闪烁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

2. 补笔测验通常用来研究( )。

A. 前瞻记忆

B. 内隐记忆

C. 外显记忆

D 元记忆

【答案】B

【解析】内隐记忆的间接测量方式主要有:词干补笔和模糊字辨认。补笔是提供缺笔字,要求被试把他心中首先想到的单字填出来。

3. 研究错误记忆的经典范式是( )。

A.GO-NOGO 范式

B.PDP 范式

C.IAT 范式

D.DRM 范式

【答案】D

【解析】德泽一勒迪格一麦克德莫特范式(简称DRM 范式)是研究错误记忆的经典范式,通常向被试呈现多个学习词表,每个词表由一个未呈现的目标词,也被称作关键诱饵,和与它相联系的15个学习项目组成。在测验阶段,让被试对呈现的词进行自由回忆和再认。结果发现,在回忆和再认测验中,被试将未呈现过的关键诱饵识别为旧词比率接近那些实际呈现过的词的击中率,即发生了错误记忆。

4. 阈限的上限和下限的平均数被称为( )。

A. 差别阈限

B. 主观相等点

C. 强度估计

D. 不肯定间距

【答案】B

5. Sternberg 认为,人的信总加工过程是( )进行的而不是平行发生的。

A. 系列

B. 同时

C. 个别

D. 独立

【答案】A

【解析】Sternberg 认为,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系列进行的而不是平行进行的,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这些构成了反应时加因素法的基本前提。

6. 在一个3×3的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交互作用有( )。

A.1个

B.3个

C.6个

D.9个

【答案】A

【解析】3×3实验设计表示实验中共有两个因素,每个因素有两个水平,共有4种实验处理,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为2-2-1=1个。

7. 人们通过听觉或视觉,接受输入的词形或语言信急,并在人脑中揭示词义的过程是( )。 2

A. 词汇知觉

B. 词汇理解

C. 词汇加工

D. 词汇表征

【答案】B

8. 某研究表明,当场景中的干扰物减少和照明度降低时,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搜索场景中交通标志的准确性更低、反应速度更慢。该研究中自变量的数量是( )。

A.2

B.3

C.4

D.5

【答案】B

【解析】视该题中的自变量有:干扰物(增加和减少)、照明度(降低和升高)、年龄(年青人和老年人),因变量为:搜索交通标志的准确性、反应速度。

二、多项选择题

9. 噪音分布与信号加噪音分布的分离程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 )。

A. 噪音的强度

B. 信号的强度

C. 被试者感受性

D. 被试者反应偏好

【答案】ABC

【解析】噪音分布与信号加噪音分布的分离程度即辨别力指标d' ,受到噪音的强度、信号的强度以及被试者感受性三个因素的影响。当其他两个因素不变的情况下,d' 与第三个因素成正比。因此,当噪音与信号不变的情况下,d' 可以很好的反映被试的感受性。被试者反应偏好不影响噪音分布与信号加噪音分布的分离程度。

10.下列属于反应时的是( )。

A. 在红灯亮了2秒钟后,鸽子开始啄键来获得食物

B. 在发令枪响0.1秒后小明冲出了起跑线

C. 小明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学会了三步上篮

D. 小明可以做屈臂悬垂3分钟

【答案】AB

11.需要采用恒定法控制的额外变量有( )。

A. 实验室物理环境

B. 实验过程控制

C. 被试的主观态度

D 仪器的性能指标

【答案】ABCD

【解析】恒定法通常用来控制无法消除的某些无关变量,包括无法消除的一些机体变量(年龄、性别、态度等),一些实验环境因素(灯光、噪音、温度、湿度等),与实验程序相关的一些因素(仪器的性能、实验过程等)。

三、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