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大学(威海)618新闻理论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内部复习题4
● 摘要
一、词语解释
1.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答案】1948年,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提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这是对党报办报经验的科学总结。“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含义是:①各级党委应该重视党报工作,加强对党报的领导; ②新闻工作者要自觉主动接受党的领导才能办好党报; ③组织广大党员、群众为新闻媒介提供情况、材料和稿件; ④倾听群众意见,改进报纸工作。
2. 民生新闻
【答案】民生新闻是指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是其根本和核心。由此推及,与民众生活密切相联系的医疗卫生、工作就业、住房条件、居住环境等都是其关注内容。比起社会新闻,在关注民众上民生新闻更进一步。此类题材忌讳虚假材料,真实的画面、文字,才能真正体现“民生”。
3. 观点的自由市场
【答案】观点的自由市场,是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核心观点。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又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是在17世纪、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同极权主义制度及其规范理论的斗争中形成的。其核心反映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即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主要观点包括:①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 ②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 ③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 ④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4. 媒介批评
【答案】广义的媒介批评,是指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利益与理想,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大众传播活动所作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别。首先,媒介批评是一种活动,是人们有意识地对大众传播活动进行批评的一种特殊活动。第二,媒介批评是人类在自觉利用大众传媒时,对这一自觉行为的道德批判和理论反思。第三,媒介批评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一种精神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特定社会形态或阶级意识的影响。第四,媒介批评的标准,除了受阶级意识的影响与制约,也存在着永恒的人类社会准则,如正义、人性、理性等等。狭义的媒介批评专指人们对大众传播活动的负面影响所开展的否定性评判。
5. 大清报律
【答案】《大清报律》是中国近代第一部新闻法,颁布于1908年3月14日。《大清报律》的主要
第 1 页,共 6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