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延安大学管理会计(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复利现值
【答案】复利现值是指为取得将来某一时点上的本利和,现在所需要的本金,即未来一定时间的特定资金按复利计算的现在价值。
2. 半变动成本
【答案】半变动成本属于混合成本,此类成本的特征是通常有个基数部分,它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体现着固定成本性态;但在基数部分以上则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呈比例变化,又呈现变动成本性态。企业的公用事业费,如电费、水费、电话费等均属于半变动成本。
3. 产品功能成本决策
【答案】产品功能成本决策是将产品的功能即产品所担负的职能或所起的作用与成本(为获得产品一定功能必须支出的费用)对比,寻找降低产品成本途径的管理活动,其目的在于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产品适当的、必要的功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 成本差异账户
【答案】成本差异账户,是指采用标准成本法时,针对各种成本差异,而另设置的反映各个成本差异的账户。包括:“材料价格差异”和“材料用量差异”账户;“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和“直接人工效率差异”账户;“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账户;“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等账户。各种成本差异类账户的借方核算发生的不利差异,贷方核算发生的有利差异。
5. 成本预测
【答案】成本预测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是在编制成本预算之前,根据企业的经营总目标和预测期可能发生的各个影响因素,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确定目标成本,预计成本水平和变动趋势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简答题
6. 试述成本预测的重要性及步骤。
【答案】(1)搞好成本预测对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①成本预测是进行成本决策和编制成本计划的基础。产品成本高低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现代成本管理不仅要分析成本升降的原因,还要重视未来的成本规划,对企业的产品成本水平和变化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
科学的预测是进行正确决策的依据。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的具体化。成本预测是企业进行产品设计方案选择、零件外购或自制、是否增加新设备、新产品是否投产等决策的基础,为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提供科学依据,使其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之上。
②搞好成本预测有利于加强成本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搞好成本预测工作,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选择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的产品,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而且便于加强对成本的事前控制,克服盲目性。增强预见性,尽可能消除生产经营中可能发生的损失和浪费因素,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般来说,成本预测的步骤包括:
①根据企业的经营总目标,提出初选的目标成本;
②初步预测在当前生产经营条件下成本可能达到的水平,并找出与初选目标成本的差距; ③提出各种降低成本方案,对比、分析各种成本方案的经济效果;
④选择成本最优方案并确定正式目标成本。
7. 在制定标准成本时,可采取的标准有哪几种?
【答案】在制定标准成本时,根据所要求达到的效率的不同,所采取的标准有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和现实标准成本。
(1)理想标准成本是最佳工作状态下可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排除了一切失误、浪费、机器的闲置等因素,是根据理论上的耗用量、价格以及最高的生产能力制定的标准成本。这种标准成本要求太高,通常会因达不到而影响工人的积极性,同时让管理层感到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改进的余地。
(2)正常标准成本是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是根据正常的耗用水平、正常的价格和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的标准成本。这种标准成本通常反映了过去一段时期实际成本水平的平均值,反映该行业价格的平均水平、平均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条件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它是一种可以较长时间采用的标准成本。
(3)现实标准成本是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是根据现在所采用的价格水平、生产耗用量以及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而制定的标准成本。这种标准成本最接近实际成本,最切实可行,通常认为它能激励工人努力达到所制定的标准,并为管理层提供衡量的标准。在经济形势变化无常的情况下,这种标准成本最为合适。与正常标准成本不同的是,它需要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修改,而正常标准成本则可以保持一段较长时间固定不变。
8. 简要说明换入资产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差额的处理。
【答案】换入资产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根据是否涉及补价分为两种情况:
(1)不涉及补价,在不涉及补价的情况下,换入资产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2)涉及补价,支付补价与收到补价的双方的会计处理不相同。①支付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即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②收到补价方:应当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成本加收到的补价之和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对于支付补价方而言,作为补价的货币性资产构成换入资产所放弃对价的一部分,对于收到补价方而言,作为补价的货币性资产构成换入资产的一部分。
9. 现在有人以网络经济的快速性和短暂性(如在网络经济中,某一企业可以因一项业务的发生而设立,又因该业务的完成而清盘)来否定会计分期假设,你是怎么看的?
【答案】由于虚拟企业尚不能纳入现代会计核算的范畴,因此也就谈不上其对会计基本假设产生冲击了。具体分析如下。
(1)虚拟企业作为一个虚拟的临时性的合作组织形式,无法提出一个完整的会计目标的概念: ①从国家的角度:虚拟企业的虚拟性使得政府无法对其进行监管,但是国家若监管好全部的组成虚拟企业的实体公司或实体企业,完全可以达到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而且,在网络经济时代能够实实在在地执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依然还是原有的实体公司或实体企业,国家不需要虚拟企业提供会计信息。
②从企业外部的债权人和投资人角度:网络经济时代,债权人和投资人进行信贷和投资的对象依然是实体公司或实体企业。由于虚拟企业不具备法人资格,企业外部债权人和投资人无法对其
进行信贷和投资,因此就谈不上虚拟企业对外提供有利于债权人和投资人决策的财务信息的需要。
③从内部管理者的角度:虚拟企业的高层人员只是一些原来实体公司的首脑精英,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组建虚拟企业,一旦交易完成,虚拟企业就消失了。整个虚拟企业并没有统一的经营战略,也不存在统一的内部管理者,因此内部管理所需的信息极为有限。由此可见,虚拟企业并不能提出一个完整的“会计目标”的概念。
(2)虚拟企业和实体公司是网络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两面,一面是虚的,一面是实的。为此,若将虚拟企业纳入会计核算的范畴,就会产生以下两个问题:
①同一事物通过虚实两方面的反映,重复了大量的会计核算,浪费了社会资源;
②虚拟企业的会计信息是不够可靠、不够全面的。更重要的是,网络经济时代,只要紧紧抓住实实在在的一面,依然可以实现会计目标。综上所述,虚拟企业不能提出完整的会计目标,只是两个或多个实体公司的“倒影”,尚不能纳入现代会计核算的范畴,故而根本谈不上虚拟企业对会计基本假设有关内容的冲击。
10.试述销售预测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销售预测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
(1)要针对不同的预测对象,根据所掌握资料的特点,选择适宜的预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