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706教育技术理论(含教育技术学基础、教学设计)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信息

【答案】信息,指音讯、消息,是一个抽象概念,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中,它的表现形式远远比物质和能量复杂。信息是一个发展中的动态范畴,它随人类社会的演变而相应的扩大或收缩,总的来看信息所涵盖的范围是不断扩大的,可以断定随人类社会的发展信息范畴将进一步扩大。作为一个概念,信息的定义呈现出多定义而又无定义的局面。一般来说,与信息这一概念密切相关的词语包括约束(constraint ), 沟通(communication )、控制、数据、形式、指令、知识、含义、精神刺激、模式、感知以及表达。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和名称。

2. 概念图

【答案】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概念图的理论基础是Ausubel 的学习理论。知识的构建是通过已有的概念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开始的。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为了使学习有意义,学习者个体必须把新知识和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Ausubel 的先行组织者主张用一幅大的图画,首先呈现最笼统的概念,然后逐渐展现细节和具体的东西。

3. 量规

【答案】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往往是从与评价日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价指标,具有可操作性、准确度高、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等特点。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习任务是以非客观性的方式呈现,量规的应用也就日渐得到重视。

技术的新型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同时虚拟学习社区也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组织。

4. virtual community

【答案】中文为虚拟社区。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技术和多媒体信息展示

5. Portals

【答案】中文意思为门户。是指集成了多样化内容服务的Web 站点,又称为网络门户。现在通常认为网络门户就是网上浏览者的出发地点,人们经由这道门进入网络世界,也可以看作上网的“启动港”,上网第一站。

6. 信息技术

【答案】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

7. 教学媒体

【答案】媒体是英文media 的译名,意思是指信息的载体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工具。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承载信息所使用的符号系统,二是指存贮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实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称该媒体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在教学系统中,包含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即教学信息)和教学媒体等四要素,这些要素之间通过教育信息的流动,维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8. 教育信息化

【答案】教育信息化指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要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简答题

9. 简述课件开发的原则。

【答案】课件是一种教学系统,与其他教学系统一样,课件的基本功能是使学习者实现有效的学习。设计得好的课件,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设计不好的课件,将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课件在学校、家庭、网络上己广泛使用,主要主用是面向教学,因此,课件的设计与开发应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课件的开发和设计,须遵循教学大纲的内容,解决教学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且要体现出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优势,有益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2)科学性原则

多媒体课件应符合科学性原则,既要能正确反映学科基础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具体体现在:

①阐述要准确,学科术语的使用与大纲教学内容相一致,观点的论证、事实的说明、材料的组织等都要符合科学逻辑和客观事实,能深刻揭示事务的内在规律。

②选取的材料、资料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且要真实、具体。

③图形、图像、动画、特技的设计要符合客观实际、规范化、标准化,符合科学原理。

④各种技巧技能的演示必须准确无误、真实、自然。

⑤色彩、视觉效果和造型能如实、客观反映科学知识和自然规律。

(3)启发性原则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注意以启发式的教学原则为指导,提高课件的应用价值,使其能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启发学生的智慧和想象力,打开思维空间。

(4)系统性原则

课件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是它的设计思想和质量。设计思想不仅要考虑到学习者的心理特征、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式,还应考虑到开发课件软件的工程思想和手段管理等方面。这些方面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和系统。系统性原则要求课件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是一个整体,能从整体上把握和平衡课件的各个方面,使其思想和质量能很好的交融在一起。

(5)技术性原则

课件的技术性是通过程序中各种数据结构、程序结构、控制技巧以及运行的可靠性来恒定的。课件的技术性原则要求制作的课件在使用中达到运行快捷、操作界面友好、交互应答明确、容错性强。另外,课件的运行环境要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课件在制作完成后,应该能在一般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要求能脱离制作平台,做到可移植性或可兼容性,使课件的开发环境与运行环境无关。

(6)艺术性原则

课件的艺术性原则表现在声音和画面以及人机交互的传递信息上。实现教学目标时,要求呈现的信息刺激能吸引学习者,使他们接受并做出反应。课件艺术性原则要求挖掘教学内容内在的美观、鲜明、影音和谐、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人机交互界面,画面布局突出对象,同一画面色彩数量不宜过多,减少文字数量,避免复杂; 要求解说词和背景音乐悦耳协调,尽量少用音响,声音处理要和画面造型相辅相成,视听同步。经过别具匠心的艺术处理,并用一定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出来的教学内容,还必须符合教育性和科学性原则,这样才能引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主动参与。

10.说明什么是个别化教学。

【答案】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合个别学习者需要和特点的教学。学生个别地自学,在方法上允许学习者自定目标、自定步调、自己选择学习的方法、媒体和材料。程序教学是个别化教学的一种形式,它的发展形成了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个性化教学模式。程序教学的基本原理如下:

(1)“强化”理论

①程序教学的心理学基础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斯金纳与桑代克同属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他们创建了关于学习的刺激—反应(S-R )理论,把学习看成是某种行为的形成,并通过刺激—反应—强化而实现。

②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有机体的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 另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