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31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投票与政治选举

【答案】(1)政治投票是公民个人在竟争性政策之间,或政治和公共职位候选人之间,或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达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 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在选举、罢免、复决等各领域表达自己政治倾向的行为方式。它在不同的方面有着不同的目标和作用。

(2)政治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法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政治职务或者公共职务的政治行为。选举活动除了投票行为外,还包括政治捐助、组织选民、政治宣传及其他影响选举过程或结果的活动。政治选举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之分。直接选举由选民按选区直接投票产生公职人员,间接选举由选民选出代表,再由当选代表来投票选举。

2. 政治权力

【答案】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就既定的社会来看,政治权力是指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对比中,常态下往往是大于并制约其他力量的社会公共力量。

政治权力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常态下必然是公共力量,政治权力由此成为特定的公共权力。

3. 公民

【答案】所谓公民,即享有人身独立、自由的权利和义务主体。它与传统社会中作为少数统治者意志的消极服从者的臣民有着本质的区别,公民与臣民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在政治决策过程中,公民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积极参与者,公民对自己所在的政治共同体保持着最基本的心理认同。

4. 政治稳定

【答案】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政权体系的稳定、国家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一般地,政治稳定表现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策的稳定,政治权力配置有效,政治体制运作正常,社会有序,政局稳定,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较强,政府能妥善协调利益关系,解决利

益冲突等。政治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稳定,一方面,政治体系适应社会环境系统的发展变化要求而呈现稳定状态,并向新的结构功能状态有序演进,同时,政治体系反过来有序地促进社会环境系统发展变化; 另一方面,政治体系的自身结构和功能合理配置、稳定运转,体系内部各个部分之间协调发展、良胜运作。政治稳定不是“政治变革的对立面,,。只有能够适应重大经济、社会和文化变迁的制度,即变革的制度才能促进政治稳定; 相反,僵化的制度虽然能够表面上维持一种暂时的稳定,但是却非常脆弱,并且易于崩溃。所以,政治稳定是“制度僵化”的对立面。

政治稳定有两个主要标志:

一是参预政治的各种利益集团对规则有一种共识;

二是在政体中没有大规模的政治暴力。长期的政治稳定不能靠高压来维持,政治稳定必须建立在“合法性”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政治稳定才是牢固的。

5. 政党政治

【答案】政党政治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来行使国家政权的政治形式。狭义的政党政治专指政党执掌政权的活动。而广义的政党政治则是政党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的行使,并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一种政治现象,包括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纲领而展开的所有活动的总称。

二、简答题

6. 合法化的手段有哪些?

【答案】面对合法化危机,政治权力合法化的手段:

(1)诉诸传统的文化象征系统。统治者努力证明其统治是与政治共同体的普遍信仰和道德伦理相一致的,在传统力量根深蒂固的国家中,统治者更多地依赖由来已久的文化象征系统来强化其统治的合法性,甚至借助于某种道德伦理力量使民众相信对国家政权的忠诚和服从是天经地义的。

(2)诉诸意识形态。现代社会以自由、平等、民主等政治价值取代了传统政治价值,而现代国家在以这些政治价值立国的同时又无法真正达到政治统治的普遍化,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意识形态的力量,以灌输的方式使民众相信统治者代表的是社会的普遍利益,赢取民众的效忠和支持。

(3)退而求其次,寻求有效性,诉诸社会政策。统治者通过有效的社会政策推动社会经济持续不断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推进社会总体福利水平,从而使民众相信当局统治有利于自身福利的增长,但求助于有效性只是权宜之计,合法化危机最终要通过前两种手段一劳永逸地化解。

7. 试述现代行政机关权能扩张的原因和表现。

【答案】(1)导致行政机构功能扩张的原因:

①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政府行政部门必须承担起日益复杂化和专门化的社会管理和政治统治职能。另外,战争是极需强大的人力物力支持的。 ②行政机构自身利益的自主性倾向。行政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相应地形成自身的官僚利益集团,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官僚利益集团存在将行政权力扩大化以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从而导致行政权力及其机构的扩张。

(2)现代行政机构功能的扩大主要表现:

①管制。政府扩大了它对经济的控制,特别是在国家经济主脉己经不是农业而是商业和工业的现代社会。

②分配。政府通过公共事业开支和其他手段在利益分配方面发挥作用,甚至直接干涉利益的分配。 ③生产。政府在经济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发挥着生产功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中,政府机构管理和经营着绝大部分社会经济活动。

④(资源)提取。政府为了实现其庞杂的社会管理和政治管理功能,就必须加强它从社会获取行政资源(包括金钱、物资,有时还包括劳动力等)的能力。

⑤防御。政府的军事防御能力往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增强,且其发展速度常常超过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军事防御能力的发展与所处国际国内局势的紧张程度以及国家对外政策等因素,有着直接的联系。

8. 简述中国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也是中国人民管理自己国家的组织形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遵循以下原则建立起来的:

(1)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包括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

(3)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既是国家政权组成的原则,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必须遵循的原则。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4)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原则。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是促进我国社会民主发展的重要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施应该体现这一原则。

三、论述题

9. 结合社会历史实际,论述政治权力的作用。

【答案】政治权力实际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

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常态下必然是公共力量,政治权力由此成为特定的公共权力。其所要实现的社会群体的共同要求,对于其他社会力量和社会成员实现各自利益的行为的规约,构成了政治权力形成的共同利益基础。政治权力具有主体利益性、强制约束性、专属排他性、扩张延展性和多重职能性。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有客观构成要素和主观构成要素,客观构成要素包括生产资料的有效占有、社会财富和暴力。主观构成要素有能力素质、身份资格、理论与策略、政治组织。

政治权力既是社会政治关系的核心内容,又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对于政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