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中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意义,环节,途径

  摘要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一定要“目中有人”、“以人为本”。情感是人们对于事物的直接的态度、体验。中学生的情感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情感教育要引起语文教师的普遍重视。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语文教学偏离了情感教育,语文教学远离社会生活,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忽视语文课堂教学规律,忽视师生间感情的交流。 情感教育是能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语文教学的目标应是文、理、情三个目标。三者应互相融合,互相促进。情感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语文教学中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得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使这些能力提高深化地恰恰又是非智力因素。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科学价值在于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丰富的情感传播的载体,课文本身蕴含许多丰富的情感。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文章时,通过情感 的内化过程,逐步提高学生内心情感体验的素质和水平,以促进各种能力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实施情感教育。首先要求作为载体的语文教材要包含感情因素,教材要富有真情实感,教材所展示的情感世界应是丰富多彩的,应该是能够体现情感的多样性和等级性。其次教师要有丰富健康高尚的情感,要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感。教师在备课时,要披情入文,认真研读教材,发现作者思想感情所在。教师上课时语言要善于传情,带着感情教学,同时要调动学生的感情。师生互动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情感积淀,日常生活中学生的情感要自我陶冶与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实施情感教育应抓住确情、激情、传情、移情四个环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发挥想像,进入情境,体会情感;引导美读,再现情境,领悟情感;借助图画,观照情境,品味情感;播放音乐,渲染情境,强化情感;扮演角色,加深对作品的情感的理解。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实际生活,培养真情实感;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获得真情实感;作文命题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引导性;作文批改和评讲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