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长安理工大学文学院艺术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圆雕

【答案】圆雕是艺术形象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小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圆雕又称浑雕。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圆雕具有生动、逼真、传神的特点。

2. 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答案】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1912年诞生于德国,其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科夫卡和克勒。阿思海姆等学者的艺术心理学研究与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密切关联。格式塔心理学采取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主张心理学是研究现象的经验,也就是非心非物的中立经验。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格式塔),所以称“格式塔心理学”。简言之,完形心理学认为整体先于部分,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该心理学派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3. 艺术构思

【答案】艺术构思是艺术家在既定的艺术心理定势和创作目的的指导下,围绕从生活的暗示中初步形成的主题意向,运用艺术思维对与此有关的生活素材进行工、提炼和组合,从而在头脑中孕育出一个完整而独特的艺术意象,其实质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上承观察和体验生活,下接意象物化,是将生活表象和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高度融合的典型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想象和情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4. 狄德罗

【答案】狄德罗是法国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虽未超出机械唯物论的局限但含有丰富的辩证法的因素。在文艺理论上,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打破古典主义的悲剧和喜剧的框子,建立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严肃剧或市民剧; 扭转法国绘画中以布歇为代表的“罗可可”风尚,提出了一整套启蒙主义理想的现实主义艺术理论。主要著作《画论》、《关于<私生子>的谈话》。

5. 列夫·托尔斯泰

【答案】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所著《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均为不朽之作。文学创作的同时,托尔斯泰还以浓郁的兴趣探讨了一些重要的美学问题,所著《莫泊桑文集序》、《艺术论》、《论莎士比亚及其戏剧》等,提出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美学见解。托尔斯泰是艺术表情论的著名代表,他认为艺术的功能与使命就是在人际间建立普遍的情感联系,艺术品的水平取决于情感的真诚、独特、清晰所产生的感染力。在《艺术论》中,托尔斯泰详细论述

了情感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作用。他指出,艺术的感染力是区分真正艺术和虚伪艺术的标志。艺术感染力的程度取决于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和解释。他以特有的概括的广度,创造了史诗体小说,是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一,它的文学传统不仅通过高尔基而为苏联作家所继承和发展,在世界文学史中也有巨大的影响。

6. 绘画

【答案】绘画是以线条、色彩、块面等造型艺术手段,塑造具有一定内涵和意味的平面视觉形象的艺术样式。它在美术门类中应用最为广泛,并且居于基础地位。绘画可以由创作主体根据自己的经验,描绘出取材于社会和自然的一切可视形象。在照相术发明以前的漫长岁月里,绘画是用直观形象记录和反映现实的主要手段。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为自由的一种类型,题材极为广泛。因使用的物质材料和技法不同,分为许多品种,其中主要的是油画、水墨画、版画等。

7. 艺术作品的内容

【答案】艺术作品的内容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动的生活和情感内涵。艺术作品的内容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艺术家在意识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精神性的内涵。艺术作品的内容不是抽象的概括说明,而是题材、主题、情节、环境等因素融会而成的具体、生动、完整的展示,主要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

8. 精神分析学

【答案】精神分析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流派。它是用一种独特的精神分析方法来研究人的无意识的理论和科学,主要包括无意识沦、本能论、泛性论、梦论、人格论等。精神分析学美学是在运用精神分析学的基本观点来解释美和艺术问题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最基本的美学主张,就是强调人的无意识与本能冲动在艺术创造与审美活动中的决定作用和深层动因。创始人为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一弗洛伊德,代表人物还有荣格、阿德勒等,该学派用无意识、泛性欲主义和梦幻来解释文艺和审美现象,把艺术看成是性欲的转移和升华。

二、简答题

9. 简要描述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 “艺术世界”的性质与功能是什么?

【答案】(1)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艺术世界

①“艺术世界”的内涵

“艺术世界”的概念首先是由丹托在一篇题为《艺术世界》的论文中提出的。著名美学家迪基继承了这一概念,并在一个更为宽泛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重新阐释和发挥。他用“艺术世界”来指艺术品赖以存在的庞大社会制度。

②“艺术世界”的组成部分

a. “艺术世界”中为接受做出贡献的各种意义上的主体

第一,艺术家,是他们为艺术的接受提供了最直接的对象——艺术作品。

第二,批评家,豪泽称他们为“中介者”和在艺术家与接受者之间的“第三者”。

第三,艺术理论家和美学家。

第四,艺术史家。

第五,一大批在各种艺术机构中任职的工作人员。

b. 各种艺术机构;

c. 支配艺术世界运转的规则和制度。

(2)艺术世界的性质和功能

①中介性

中介性指艺术世界能在艺术家与观众、艺术作品与接受活动之间起沟通的桥梁作用。艺术世界作为中介,既沟通也隔离艺术作品与接受者之间的联系,艺术世界中介性的沟通功能使艺术作品的接受大众化、社会化成为可育旨。

②接受性

艺术世界作为艺术接受的中介环节,它自身就表现出接受性。比如说中介体制中的各种机构(如艺术展览馆、音乐厅、剧场等),在为艺术作品和接受者提供传播和接受场所、设备等条件之前,它自身就必须首先接受那些艺术作品。所以,在中介体制中,接受与传播是密不可分的。而从艺术活动的过程看,中介体制的接受性与中介性的统一只不过是整个艺术活动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和不同表现方式而己。

③主动性

艺术世界作为艺术接受活动的中介,它并不是被动地把艺术家们的作品毫无选择地介绍给接受者的,而是各个机构、各个环节都以自身的特点和方式主动地参与到接受活动中,影响并导向艺术接受的趋势、潮流、深度与广度。

④制度性与惯例性

艺术世界是一个为艺术创造和审美接受而设立的专门化世界。这种专业性,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以它的制度和惯例来维持的。比如说美术馆、音乐厅、剧场的功能,艺术学院的职能,艺术史家的任务等,都是通过社会分工等合法的方式被授予的。而艺术世界的制度性义受到艺术传统中惯例的影响。惯例是指在人类艺术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地、潜在地形成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如艺术作品的分类规则,何谓中国画、何谓艺术品、何谓舞蹈等等。

10.抒情诗与叙事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抒情诗与叙事诗存在很大差异,主要表现为:

(1)二者含义不同

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袒露诗人的内心世界来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 叙事诗常通过描述故事或塑造人物来间接反映诗人对生活的认识、评价、愿望和理想。

(2)二者的表现方式不同

抒情诗并不追求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描述,而注重个人情思的抒发,通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方式来体现诗人自己的感受与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