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810文学综合之外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欧洲文学如何体现人的观念?

【答案】欧洲文学对人的观念的体现:

(1)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欧洲近现代文学的人文观念和艺术精神的基本内核,主要来自于这两大传统。

①古希腊、罗马文学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实现,强调人在自己的对立物——自然与社会——面前的主观能动性崇尚人的智慧(人智),蕴含着一种放纵原欲、个体本位、肯定人的世俗生活和个体生命价值的世俗人本意识。希伯来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又一源头,它重视对人的精神、理性本质的追求,强调理性对原欲的限制,蕴含着一种尊重理性、群体本位、肯定超现实之生命价值的宗教人本意识。

②理性与原欲是人性中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原欲型的希腊、罗马文学和理性型的希伯来文学,因各自蕴含着人性中既对立又统一的双重内涵而成为既对立又互补的异质文化范畴。

③古希腊、罗马文学体现了原始初民无穷的生命活力; 而希伯来文学既抑制人的原始生命力,又表现出对人的理性本质的追寻,既有人的主体性的萎缩,又有人对自我理解的进步与升华。(2)文艺复兴是西方社会重新选择文化模式的时期

此时,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希伯来文化在经过了冲撞与融合之后生成了新文化。

①人文主义文学对“人”的理解,最深刻和最主要的并不是薄伽丘和拉伯雷“人欲的天然合理”与“尔所欲为”式的原欲放纵,而是世俗人本意识和宗教人本意识的融合。人文主义文学中的“人”与上帝有着千丝万缕之关系。

②17世纪的欧洲强调理性与秩序。君主专制的兴盛是文艺复兴时期以人权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在政治领域的延续。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肯定理性,这里“理性”是“政治”的代名词,也即政治理性。

③古典主义文学通过对王权的歌颂,表现了对“人间上帝”的崇拜,体现了“人”的观念的世俗化。因此,古典主义文学中的“人”比人文主义文学中的“人”更疏远了上帝,也显得更理性与成熟。

(3)18世纪启蒙时代被称为“理性的时代”

启蒙的总体精神是理性主义,因此,作为启蒙运动之产物的启蒙文学也和古典主义文学一样强调理性。

①18世纪启蒙文学也强调理性,但它的“理性”在肯定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所强调的自我

意识和理性思维之外,又从自然法则的高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自由的社会法则,肯定人的自我情感的天然合理性。这既是对中世纪宗教理性(神性)的更彻底的否定,又是对抑制自我情感的古典主义理性精神的一种调节。

②启蒙文学肯定理性的力量也就是肯定个体的人的力量、人的尊严,张扬理性也即张扬人的个性,这表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对人与上帝、人与王权、人与世界之关系的新理解。(4)浪漫主义文学孕育了现代文化基因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文学的文化价值观念总体上属于近代范畴,但己孕育了现代文化基因。

①浪漫主义文学表现了对人的自由生命的热切向往,“回归自然”的境界乃人的自由观念与生命意志之寄托。

②浪漫主义文学在自由精神的鼓舞下张扬个性、肯定自我,揭示了人的丰富而纤弱的情感世界,塑造了充满扩张的“自我”,表达了现代人要求摆脱传统文明的个性主义愿望,使西方文学中“人”的形象拥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主体意识。

③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人”充溢着被文明压制下的人的自然欲求和生命意志; 浪漫主义文学的自由观念和生命意识带有非理性色彩。

(5)现实主义作家力图通过文学创作警告世人

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力图通过文学创作细致地展示物化社会的现实,深入地解剖物欲驱动下人的心灵世界的千奇百怪,从而警告世人:不要在物面前失去人的自尊和人的天性。

①在现实主义文学中,人总是既被物化又反抗物化,他们犹如处在物质世界的“炼狱”之中,在经受心灵的磨难之后,有的向“天堂”飞升,有的则向“地狱”沉落,人性处在高扬与失落的十字路口。在这些“人”身上,既有强烈的自然欲望和生命意识,追求人性的自由与解放,又始终受制于道德理性的规律,灵魂深处蕴积着灵与肉、善与恶的冲突而生的心理张力。②在自然主义文学中,为现实主义作家所疑虑的人的“动物性”被看成既定的科学事实,生物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被用来解释人的私欲、“恶”以及永恒的破坏力产生与存在的原因,以前文学中那高贵的“人”的形象,从神圣的理性殿堂跌入到动物王国。(6)现代主义倾向的文学显示了西方文学在“人”的观念上的新发展

20世纪文学,特别是现代主义倾向的文学,把传统文学业已表现的理智与情感、理性与本能欲望、灵与肉、善与恶等二元对立的母题推向深入甚至走向极端,蕴含的是一种非理性人本意识,表现出对传统的以理性为核心的人本意识的一种反拨,也显示了西方文学在“人”的观念上的新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20世纪的作家都是非理性的崇拜者。值得人们重视的是,20世纪50年代后的许多作家又热心于追求一种更高意义上的“理性”与“上帝”,表现出西方文学中“人”的观念的又一新趋向。这是传统人本意识在更高意义上的回归。回归,并不是回到历史的起点,而是走向一个包容了起点的新境界,一个前所未有并将作为起点的终点。西方文学“人”的母题,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进行着递进式循环。

2. 简论《基督山伯爵》通俗小说特点。

【答案】《基督山伯爵》是大仲马最著名的小说,并为他赢得了通俗小说之王的称号。其小说特点鲜明,具体表现为:

(1)情节曲折,安排合理

《基督山伯爵》的情节和故事的编排很巧妙,如在绝望恐怖的伊夫堡监狱里获得不期而至的大量财宝,要与爱德蒙决斗的美蒂苔丝的儿子突然向爱德蒙道歉。又如卡德鲁斯在风雨之夜谋财害命,在罗马近郊神出鬼没的绿林好汉利用狂欢节绑架,维勒福的私生子安德烈亚从苦役监踏入上流社会又被捕入狱……这些次要情节险象环生,奇峰突起,又不游离于主要情节之外,这种出人意料而又合情合理,富有传奇色彩而有给人以真实之感使人被其深深吸引。

(2)描写细致,生动形象

《基督山伯爵》中有大量的心理掐写和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用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内在品质。如第一章《回到马塞》中,驾船归来的爱德蒙和邓格拉斯只不过同前来接船的船主交谈了一言两语,然而他们迥然不同的品质和性格却已跃然纸上,还有爱德蒙的父亲宁可活活饿死也不去乞讨,表现当时反对和与复辟政府抗争的决心。场景的不断变迁使得小说的地方色彩和环境背景的气氛显得非常浓烈,特别是作者描写的水手和海及官场上的争斗说明了作者精通于表现自然,表现社会。

(3)结构完整,内容引人入胜

在《基督山伯爵》里,邓迪斯的复仇计划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骗局组成的。《基督山伯爵》中精心设计的种种骗局是故事情节中最引人入胜之处,读者在阅读这些骗局的过程中获得紧张刺激的快感,从而达到消遣、娱乐的目的。

(4)大众化品格

《基督山伯爵》作为通俗小说的最大特点是拥有大众化品格。通俗小说的大众化品格是通俗小说特有的精神内涵与价值取向。大仲马的小说,在形式上顺应了民众的喜好。他的小说或取材历史、或以历史事件为背景,为小说营造了传奇、怀旧的气氛。但是他是对历史采取“戏说”的态度。在历史时间与事件的装饰下,表现主人公个人的兴衰荣辱、悲欢离合。大仲马在历史的外衣下充分展现巴黎生活的琐屑平凡与纵欲享乐。其小说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不离传统小说的酒色财气; 物欲、金钱欲、情欲也经常为大仲马津津乐道。

可以说,基督山的复仇计划就是“酒色财气”堆成的复仇计划。伯爵的爵位是用钱买来的,他凭借无以计数的财宝过上贵族的生活,用巨额的资金构筑陷阱。他重金替海黛赎身,使她揭穿费尔南的叛国行为; 在奥特伊别墅摆下酒菜丰盛的“鸿门宴”使维尔福惶惶不可终日; 又用金钱将流氓安德烈装扮成富家公子,败坏了唐格拉尔家的婚姻; 最后大仇己报的他携带财富与高尚、善良、美丽的东方女奴海黛扬帆而去。这种对世俗欲望的肯定和对人生享乐的追求正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