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关于21世纪音乐教师素养的思考
王 霞
摘 要: 进入21世纪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强盛,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从各地各种形式的文艺比赛到全国性的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参赛选手的演唱技巧、演唱形式、器乐演奏、文化素质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全新的音乐时代洪流势如破竹,滚滚而来。伴随音乐时代而来的音乐教育改革浪潮将涌现出一大批新型的音乐教师。什么样的音乐教师才能在音乐教育改革浪潮中成为弄潮儿,新型的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什么素养?音乐教师怎样培养自己具备音乐教育改革所需要的各种素养是本篇论文研究的主题。
本文运用音乐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社会学、美学、哲学等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对我国古代及部分国家对音乐教师素养要求的回顾,提出了21世纪新型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以及音乐教师如何使自己尽早达到符合新世纪的素养要求。
本文分四个部分论述。
第一部分: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优良的思想道德素养。思想道德素养在教师素质体系中居主导地位,是教师的精神支柱。它包括坚定的政治信念、崇高的人生理想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热爱音乐教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新世纪的音乐教师必须具备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信仰,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人生观,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教育事业,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才能为祖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第二部分:新世纪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这是指音乐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专精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以及扎实的教学科研能力。音乐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应当从学习积累各科知识开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构建合理的专业智能结构,不断研究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吸收音乐教学改革信息、总结教学经验、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观念,才能始终站在音乐教育改革的潮头上,勇往直前。
第三部分:新世纪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是主动的向学生施加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更为深刻的是对学生个性的影响。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教育中有其特殊的心理特征,音乐教师具备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提高音乐教师心理素养的途径就是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优良意志品质;不断提高自我教育水平,有丰富的业余生活等。
第四部分:新世纪的音乐教师还必须具备较高的审美素养。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具有引人向善,培养主体高尚的道德品质、崇高的理想、良好的行为、优秀的人格作用。音乐教师自身具备美的素养是基本前提。音乐教师的外在形象、仪表、气质、语言、举止行为等都是审美素养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审美意识的表现。音乐教育要突出审美教育本质、实现审美育人的目标,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提高审美素养是保证条件。
通过以上四个部分的论述,作者认为新世纪音乐教师只有具备了优良的思想道德素养、专业素养、心理素养、审美素养,音乐教育的目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评价方式、师生关系、教学环境才会有根本的变化;只有提高了音乐教师的素养,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给学生音乐及教师最动人的一面,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向往、对美的向往;只有提高了音乐教师的素养,才能明白音乐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只有全面的提高音乐教师的素养,才能使音乐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 教师 音乐 素质 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