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936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含比较文学)之东方文学史通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奥林匹斯神系

【答案】奥林匹斯神系是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最高统治者的神系,因居于奥林匹斯山而得名。这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纪律化的庞大神族,诸神各司其职,分别掌管天上人间的各种事物。它是父权制时代社会的反映,其中主要的有天后赫拉、太阳神阿波罗、海洋神波塞冬、女战神雅典娜、地狱之神哈得斯等。又称为俄林波斯神系。

2. 迷惘的一代

【答案】迷惘的一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语出美国女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的评价。后来成为以海明威为中心的文学流派的名称。迷惘的一代由一些美国作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组成,后来影响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以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为代表。这些作家大多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应征入伍的年轻人,在战争期问饱受身心创伤,在战争结束后失去了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找不到出路,在孤独、迷惘、仿徨中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进行消极反抗。“迷惘的一代”的创作,真实地反映了战后年轻人迷惘苦闷的精神状况。海明威的作品《太阳照样升起》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迷惘的一代”在创作形式上勇于创新,语言具有简约主义和口语化倾向,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影响深远。

3. 舞论

【答案】《舞论》是印度古代戏剧理论著作。作者传为婆罗多牟尼,即婆罗多仙人。这是一部诗体著作,采用史诗的格律,有几处用散文解说。用梵文写成,共分37章。书中主要论述戏剧的理论和实践,但兼及舞蹈、音乐,甚至语法、修辞。《舞论》的“舞”实指戏剧,其中包括音乐和舞蹈动作,应是戏曲一类。书中接触到的文艺理论问题,成了后来各派理论的依据。

4. 批判现实主义

【答案】批判现实主义是指19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法国的蒲鲁东在《艺术的社会使命》一书中,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的”论断。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其下定义的是高尔基。高尔基指出:“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 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社会

的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批判一切现存的事物倒是容易,但除了肯定社会生活以及一般‘存在’显然毫无意义以外,却没有什么可以肯定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等:代表作品有《红与黑》、《人间喜剧》、《艰难时世》、《复活》等。

5.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答案】《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德国诗人亨利希·海涅创作的政治讽刺长诗。作者于1843年深秋在离开德国12年后重回祖国的旅行,是创作这首长诗的基础。他认为,德国现存制度是那样腐朽和落后,而反动政府企图用假象、伪善和诡辩来掩盖自己的腐朽,这只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童话般的幻想。诗人用一切生机都已死灭萧条的冬天来象征德国社会的昏睡和停滞,所以“童话”前又冠以“冬天”。海涅在作品运用了多种讽刺手法,把自己的批判融合在讽刺艺术中,使其称为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伟大作品。

6. 托尔斯泰主义

【答案】托尔斯泰主义是托尔斯泰宗教思想和宗教观的代名词。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宣扬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复活》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也是托尔斯泰主义最深刻的形象体现。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忏悔和灵魂自救是托尔斯泰主义“到的自我完善”的体现。

7. 能乐

【答案】“能乐”是日本的一种成熟的戏剧样式,是由一种名为“猿乐”的歌舞发展而来的。“能乐”已经具备了戏剧文学、表演艺术、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各种因素,但它主要还属于一种歌舞剧,台词、对白较少,而以歌舞为主。“能乐”的文学剧本称为“谣曲”。能乐最著名的剧作家、表演艺术家和戏剧理论家奠基人是世阿弥,他的名剧是《熊野》和《赖政》。

8. 超现实主义

【答案】超现实主义是资产阶级艺术派别之一。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超现实。它源于达达主义,最先兴起于法国,之后逐步发展到世界各地。超现实主义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对视觉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其主要特征,是以“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

9. 《旧约》

【答案】《旧约》是犹太教圣经,也是希伯来民族文学遗产的总汇。《旧约》原文为希伯来文,其内容主线是讲上帝与其子民希伯来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故事。后来从犹太教直接诞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中的两个——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随这两大宗教的传播,旧约全书被翻译成世界各国

文字,对世界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10.“艺术家小说”

【答案】“艺术家小说”是指以艺术家生活或创作为题材的小说。它兴起于19世纪德国小说界,是“塑造小说”或“发展小说”的一个重要分支。“艺术家小说”旨在表现自视清高的艺术家与庸俗的市民社会之间的矛盾。如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威尼斯之死》就是作家关于艺术家问题的思考和总结,其主人公是音乐家。它们多采用现代派艺术手法来进行创作。

二、简答题

11.怎样分析源氏这个形象?

【答案】答案一:源氏是紫式部《源氏物语》的主人公,其形象主要表现为:

(1)从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态度来看,这个人物形象有被理想化的特征。在小说中,紫氏部赋予他以俊美的容貌,奇异的香气,过人的才华,风雅的性情,俨然将其描写成一个理想化的人物形象。此外,源氏一生的经历,反映了作者因果报应的佛教思想,他最后的消极厌世思想,也反映了作家的人生观。

(2)从源氏与作品中的人物关系来看,这一人物形象客观上反映了平安王朝时期贵族阶级的审美趣味和阶级属性。在源氏与女性的关系上,作者着力描写的是源氏的风雅与多情。众多女性在感情和生活中与他发生关系时都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呈现的是源氏作为贵族公了的特权和地位,以及他耽十情色的人生哲学。客观反映了贵族的性格弱点以及贵族阶级生活的荒淫和奢华。所以,这一理想化的人物形象,既寄托了作者的审美理想和价值观念,又揭示了平安王朝时期贵族阶级由盛及衰时期精神没落的时代特征与历史趋势。

答案二:源氏是紫式部《源氏物语》的主人公,其形象主要表现为:

(1)伪善、阴险和荒淫

《源氏物语》中的主人公源氏公子,官至太政大臣,独揽朝纲,是个显赫的大人物。源氏从一生下来便处于纷繁芜杂的权力之争中。当他逐渐长大成人之后,后宫殡妃打击源氏及其一派。逼死其母更衣,迫使天皇将源氏降为臣籍,赐姓源氏。源氏公子完全失势,屡不得志,终日穿梭往返于烟楼雨巷、亭楼阁台中,他依仗自己的权势,糟蹋了不少妇女。源氏公子对待女性完全是处于本能的占有,从不顾及对方的感受,也不受伦理道德的约束,他仿佛一只花蝴蝶,终日穿梭周游于不同女性之间,往往旧情未已,新的恋情又被点燃。可以说,源氏公子在爱情生活方面是率性而为的,完全视女人为男人天生的玩物。

(2)厌恶、逃避、否定旧的政治势力

,源氏从小就色艺双全光彩照人。他不仅道德高尚,品质完美,而且“聪明颖悟夕绝世无双”

,一度掌握了封建国家最高实权的人,在政治官场中却找“多才多艺”。但这样一个“德才兼备”

不到丝毫人生乐趣,只能在儿女情长中寻找精神寄托。他最终出家,正是要逃避令人生厌的可恶的政治生活。作品中,凡热衷政治的,都不是完美的人,而唯一完美的人,又小热衷于政治理想的统治者应具有源氏的才干,有才干的源氏又不愿成为统治者。作品通过这一矛盾揭示了官僚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