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801经济学一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辨析题

1. 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社会化基础上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不仅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之间建立起日益紧密的联系,而且必然使国内的经济同国外的经济也彼此发生广泛、密切的联系。社会化大生产在国际范围内的发展,要求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分工和协作。这种分工和协作关系,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发达和紧密。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现代化大生产,离不开国际交往,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本质是开放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要求打破社会经济制度和国家的界限,把世界市场变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在这个统一的大市场中,各国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通过商品交换和资本的流动,获得本国希望得到的比较利益。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国际市场发展经济,可以节省社会劳动,获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和壮大自己。

因此,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2. 在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上,生产决定分配,而分配只能被动地服从生产。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分配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但分配也并不独立于生产之外。有两种分配:一种是产品的分配,另一种是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后者实际上也就是资源的分配。这两种分配与生产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1)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这表现在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没有产品也就不可能有分配。就分配的方式来说,分配也是由生产决定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在分配过程中的地位。以什么样的方式参加生产,也就以什么样的方式参加分配。一些人以出资者的方式参与生产活动,他们就以投资分红的形式参与利润的分配; 如果以劳动者的形式参与生产过程,就以下资的形式参与分配。

(2)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配决定着生产。在生产之前,必须进行生产资料的分配,即确定生产资料是归某个阶级、集团所有还是归劳动者共同所有的问题; 同时,还必须对社会成员进行分配,使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分配对生产也有决定作用。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成果的分配。分配对效率具有激励作用。收入分配的力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

因此,不能笼统的说是生产决定分配还是分配决定生产,要在具体的情况下做出具体的分析。

二、简答题

3. 试论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建设具有木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答案】(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定性和本质为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共同遵循的一般原则。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各国的具体国J 清是不同的,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发展阶段等都有差异,所以,在进行社会主义探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在遵循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的同时,必须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建设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2)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邓小平,都为我们做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辉典范

马克思、恩格斯广泛研究前人的思想材料,批判地吸收前人的成果而形成超越前人的学说,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创建了科学的思想体系。

列宁揭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首先获得成功,并且领导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开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指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21世纪,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3)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

要把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推向胜利,必须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梗桔中解放出来,坚持科学的态度,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大胆进行探索。只有这样,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得到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发展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的发展实践,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

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小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与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正反两个方一面的宝贵经验。但是从它的长期发展过程来说,它还处于实践和发展的初期,还不成熟,不完善。根据不同的国情,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具有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依然是摆在各国人民面前的艰巨任务。

4. 货币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 纸币流通量又是怎样决定的?

【答案】(1)货币流通量的决定

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其数量是由全部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两个因素决定的。用公式表示为:

如果考虑支付手段职能,一方面,货币的使用不仅有商品买卖,而且还有清偿债务、支付工

资以及交纳税款等; 另一方面,在商品买卖过程中,不必都动用货币,由于随着商业信用的发展,在不少情况下,商品买卖采取赊购和各当事人债权、债务相抵消的办法。这样,货币流通量公式应修正为:

(2)纸币流通量的决定

纸币流通量要由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来决定。这也被称作纸币流通规律。这是因为纸币不同于金属货币,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价值的符号,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减少,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因此,纸币发行量的界限就是它象征性地代表的金属货币的实际流通的数量。这就是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律。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山于金属货币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能够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之同实际需要量相适应,一般不会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而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由于纸币只是价值符号,不能作为贮藏于段,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因此,它的过量发行,必然造成通货膨胀现象。

用公式表不流通中需要的纸币流通量是:

纸币流通规律是货币流通规律的特殊表现形式,纸币所代表的价值和购买力同它发行的数量

成反比。所以,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必须以货币流通量的规律为基础,发行并调节纸币的流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