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02经济学二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辨析题
1. 商品由按照价值出售转化为按照生产价格出售,仅仅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生产价格是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形成之后,商品不再按照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价格出售。因此,价值规律就以生产价格规律的形式发生作用。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基础和中心,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这种变化,是由于受到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影响。
生产价格不是市场价格,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内在标准的价格。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波动,所以价值规律现在不是直接通过价值,而是通过生产价格起作用。这井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只有依据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说明。这是因为:
(1)从个别部门来看,虽然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平均利润与该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产阶级所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和整个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2)从个别部门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同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也必然和价值总额相等。
(3)生产价格随着商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生产价格就会降低; 反之,生产价格就会提高。
综上所述,商品由按照价值出售转化为按照生产价格出售,仅仅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2. 借贷资本的出现使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分割成利息和企业利润。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借贷资本就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借给另一个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必然形成大量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在社会资本运动过程中出现大量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的同时,社会上也有一部分资本家因为手中的货币资本不足而需要补充。持有闲置货币资本的资本家贷款给急需货币资本的资本家使用,于是就在资本家之间形成借贷关系。
借贷资本的出现使资本取得了双重的存在,即发生了资本所有权和资本使用权的分离。在资
本主义社会中,货币资本除了作为货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外,还具有作为资本来执行职能的功能,也就是生产剩余价值或利润的职能。与此相适应,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也相应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对借贷资本家出让资本使用权的报酬,采取了利息的形式; 另一部分归职能资本家所有,采取了企业利润的形式。由于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因此借贷利息实质上是产业工人创造的,由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它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二、简答题
3. 论垄断条件下竞争的基本形式。
【答案】垄断条件下竞争的基本形式分为垄断资本与非垄断资本之间的竞争和垄断资本之间的竞争。
(1)垄断资本与非垄断资本之间的竟争
所谓垄断资本与非垄断资本之间的竞争,是指垄断性企业与部门内部及外部非垄断的中小企业之间发生的竞争关系。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除了占统治地位的垄断资本以外,还存在着大量非垄断中小企业,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相互之间的竞争关系。在这种竞争关系中,垄断大企业总是力图排挤、掠夺或控制中小企业,其做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依靠进入壁垒排挤中小企业。大企业垄断市场的日的在于控制产品价格以提高利润,但是较高的价格和利润又会诱使新企业的进入,因而,较高的进入壁垒是维护垄断企业统治地位的必要条件。
②通过转包形式控制中小企业。垄断企业可以通过对本部门或相关部门中的中小企业实行直接控制,如通过转包制度或订立购销合同等方式,把一部分生产任务交给中小企业去做,从而把它们纳入自己的生产体系。这种做法有利于垄断企业提高其利润率。
③通过买方垄断掠夺中小企业。几个占有较大市场购买份额的企业之间形成勾结,通过联合行动行使买方垄断,压低供应品的购买价格,牺牲卖者的利益来谋取买者的利益。
(2)垄断资本之间的竞争
垄断资本之间的竞争主要在以下两个领域中展开:一是同一部门内部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二是不同部门之间垄断企业的竞争。
①同一部门内部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a. 同一部门内部垄断企业之间竞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在垄断企业进行价格协调的同时,可能继续进行公开的或隐蔽的价格竞争。任何垄断性的勾结定价都是若干大企业激烈竞争中所达成的暂时妥协。一旦寡头垄断形成,参与寡头垄断的大企业又会产生新的竞争动机一一欺骗其他公司暗地降低价格或增加产量,以扩大自身的销售份额,获得更多的利润。
b. 表现形式之二是垄断企业之间还进行着广泛的非价格竞争和市场外竞争。非价格竞争通常和寡头垄断勾结定价结合在一起,把垄断企业的竞争纳入较安全的轨道,因而成为寡头垄断企业竞争的主要形式。非价格竞争主要包括促销竞争、产品质量竞争、服务方面的竞争等。市场外的
竞争主要是垄断企业在市场外进行争夺原料、技术专利、熟练工人、专业人员、运输条件和优惠信贷等竟争。此外,通过改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以降低成本,也是垄断部门内大企业之间的一种竞争手段。
②不同部门之间垄断企业的竞争
不同部门之间垄断企业的竞争,主要是指不同部门的垄断企业由于商业关系和投资关系而在相关和非相关部门发生竞争。在不同部门之间垄断企业的竞争主要发生在两个方一面:
a. 垄断企业在相关垄断部门之间的竞争。当垄断部门具有某种纵向经济联系时,如一个垄断部门为另一个垄断部门提供原材料或半成品,它们之间便会形成双边垄断的竞争关系,实际产品价格则决定于两部门垄断企业实力的对比。
b. 垄断企业在非垄断部门内的竞争。垄断企业积累的高额利润需要在部门外寻求投资出路,一些非垄断部门便成为垄断企业竞相投资和扩大垄断势力的重要场所。在垄断部门占统治地位的大企业,往往在许多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的竞争性部门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4. 剩余价值生产包括哪两种基本生产方法?
【答案】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就越长,资本家从下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此外,资本家还用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来榨取剩余价值。提高劳动强度,意味着工人在同样工作日时间内支出了更多的劳动量,实际上等于延长了工作日。这是一种延长工作日时间的隐蔽的形式。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关键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劳动力价值由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构成,因而就需要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及与生活资料生产有关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首先是从个别企业开始的。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为了获取超额剩余价值,各个资本家进行激烈的竟争,争相采用新技术。当先进的生产技术普及以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随之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 而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使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相互关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